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提出了各自的内容和要求。但这些内容和要求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实际上是一种观念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内容,而不是具体的、直接可操作的内容。具体的教育内容是落实教育目标的载体,因此,本教材依据《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将幼儿园教育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使初学者对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初步的了解。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 (一)保健方面
1、日常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养成穿脱、整理衣服的习惯;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坐、站、行、睡姿势正确;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会整理活动用具;保持玩具清洁;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等。
2、饮食与营养:主要包括情绪愉快,愿意独立进餐;认识常见的食物,平衡膳食,少吃零食,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进餐习惯良好等。
3、身体认识与保护:主要包括了解自己身体的外形和主要器官,认识与保护五官;初步掌握换牙、护牙的知识;用眼卫生;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具有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知道快乐有益于健康,逐步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情感,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
4、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对日常生活中安全常识与规则的了解及遵守,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认识有关的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应对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基本的求生技能。
(二)体育方面 1、基本动作发展 2、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 3、器械类活动和游戏
4、形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主要培养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方面的能力。 1、学习说普通话 2、语言交往能力 3、学习文学作品
9
4、早期阅读
5、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的学习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 1、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爱护自然环境,适应社会环境
3、遵守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 4、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科学方面
1、认识周围的自然环境 2、认识常见物品和材料 3、认识常见的科学现象 4、探索发现活动 (二)数学方面
1、量与计量2、数与数量关系3、几何图形4、空间方位 5、时间 五、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音乐方面
1、歌唱活动2、韵律活动3、打击乐器演奏活动4、音乐欣赏活动5、识谱 (二)美术方面
1、绘画活动2、手工活动 3、欣赏活动 作业
1、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它有何特点?它有多少种类型? 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教学反思】
10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
观和幼儿教育观。
【重点与难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具体内容 【教学时数】17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在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的预期;或是追随幼儿的兴趣,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
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想,但首要的和贯穿始终的设计原则是以幼儿为本,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幼儿园活动的一般原理和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它是以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的,是建立在选择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设教育活动的环境、调动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依据之一。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教育性原则
思想教育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教育功能、作用及影响,培养幼儿形成对待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
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引起幼儿愉快情绪的内容,使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科学发展性原则
科学发展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观点、技能等应该是正确的、准确的,要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能够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注:最近发展区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创造性地阐明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
11
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痛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则为“最近发展区”。)
1、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教师向幼儿传授的观念、知识技能应是正确的、准确的。
3、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易兴奋、易疲劳,因此设计活动时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活动时间、活动强度,一日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在同一活动中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有动有静地开展活动。
(三)趣味直观性原则
趣味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活动时要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或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根据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恰当地运用直观手段、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常用的直观手段有观察实物和模具、电化教学、语言描述、动作示范等。
(四)启发探索性原则
启发探索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比较、观察、游戏、示范、讲解、创造问题情境和联想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积极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语言技能上,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准确、简练有趣的语言讲解知识、设计问题。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主体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探索活动来学习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全面渗透性原则
全面渗透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教育价值的因素对幼儿进行教育,将各项教育任务和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之中,做到幼儿事事、时时、处处皆能接受生动而规范的教育,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七)艺术创造性原则
艺术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能够艺术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式等组织各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