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下载本文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一、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省2004年平均降水量1374.7毫米,折合水量1702.5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9.3%,比常年偏少18.0%,属偏枯水年。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宁德市,为1532.5毫米;最小的是福州市,为1226.8毫米。与常年相比,各设区市偏少6.0~26.7%。其中龙岩市偏少最多,为26.7%。

主要江河闽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为1376.6毫米,折合水量为824.89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9.8%;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分别为1325.3毫米、1243.9毫米、1424.0毫米、1622.0毫米,分别比常年偏少21.3%、26.2%、13.8%、7.7%。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我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武夷山、戴云山、太姥山三大山脉一带为降水高值区,三大山脉之间的一些盆地及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闽北、闽南及闽东的部分山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建阳坳头站2218.2毫米;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大田小湖站828.5毫米为全省最小点降水量。

我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004年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较大,除七里街为66%外,其它各站高达75%~85%。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710.99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574.1毫米,比上年少11.7%,比常年少39.7%。全省九设区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行政分区中,南平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157.16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2.10%,比常年少41.8%;厦门市最少,为10.39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46%,比常年少17.8%。 注: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

全省主要江河中,闽江(福建部分)、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福建部分)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335.93、78.05、42.56、29.76、42.54亿立方米。其中闽江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占全省的47.25%。5条主要江河的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少20%以上。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234.98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2.99%。其中山丘区231.15亿立方米,平原区4.19亿立方米。行政分区

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52.17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3.2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22.20%和1.37%。

(四)水资源总量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总量712.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0.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4.98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4亿立方米。2003年的特大干旱致使全省流域蓄水量明显减少。2004年降水补充了流域蓄水量,相对减少了产生的河川径流量。2004年产水系数仅为0.42,产水模数57.5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五)出入境水量

2004年外省入境水量为17.17亿立方米。其中从浙江省庆元县流入闽江松溪的水量为6.11亿立方米,从浙江省泰顺县流入赛江的水量为11.06亿立方米。从我省流出的水量为63.64亿立方米,主要是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武平县、连城县、新罗区,漳州市的平和县,南平市的浦城县、光泽县,三明市宁化县的部分水量。其中,流入广东韩江水量为56.15亿立方米;从浦城、光泽、宁化等县流入鄱阳湖水量为6.59亿立方米;从浦城县流入钱塘江水量为0.90亿立方米。全省入海水量为636.21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

二、蓄水动态

根据对全省17座大型水库和87座中型水库资料统计,2004年末总蓄水量57.1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总蓄水量42.40亿立方米增加14.7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004年末总蓄水量48.7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2.22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省年供水总量为184.9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蓄水、引水、提水)供水量176.5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74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1.58亿立方米。行政分区福州市供水量最大,为30.20亿立方米;厦门市供水量最小,为5.74亿立方米。

注: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量) (二)用水量

全省年用水总量为184.9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包括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其他(林牧渔)用水量,为104.24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96.27亿立方米;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59.42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3.08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为8.17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福州市用水量最多,达30.20亿立方米;厦门市用水量最少,为5.74亿立方米。 注: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和海水利用量) (三)用水分析

四、水质评价

(一)废污水排放量

据福建省环境资料统计显示,2004年我省废污水排放量达19.29亿吨。其中生活污水7.7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35.5%;工业废水11.52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19%。 (二)水质概况

2004年,全省主要江河总体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通过对全省7个水系6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在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788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9.22%。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河长为795公里,占30.78%,与去年相比增加了7.78%。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闽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066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1.56%;污染河长为24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8.44%,比上年增加了3.29%。污染主要分布在沙溪青州段和闽江下游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九龙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09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4.85%;污染河长为25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5.15%,比上年增加了27.04%。污染主要分布在龙岩的东兴-漳平河段及漳州市的西溪桥闸、石码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

汀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当。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86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2.00%;污染河长为114公里,占38.00%,与去年相当,污染主要分布在观音桥与杨家坊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晋江 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70公里,占40.93%;污染河长为101公里,占59.07%,比上年增加了10.53%,污染主要分布在上游永春、洪濑河段和泉州大桥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闽东诸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46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6.84%;污染河长为44公里,占23.16%,比上年增加了7.37%。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木兰溪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当。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66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3.46%;污染河长为38公里,占36.54%。仙游县、涵江区河段水体污染严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闽南诸小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在所评价的45公里河长中水质全部为Ⅲ类。

五、重要水事

(一)回副总理高度肯定我省防御第18号强台风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充分肯定我省防御第18号强台风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作了专门批示:“福建在防御抗击今年第18号强台风中,以人为本,有效地落实防抗措施,创造了同等强度台风死亡人数最少的纪录,其经验和做法值得认真总结”。第18号强台风“艾利”先后四次登陆我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上下全力抗灾,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在抗洪救灾中,涌现出了以郑忠华烈士为榜样的许多先进人物。继2003年大旱之后,我省又遭遇全省大旱,我省通过对各类水库进行科学调度、开展打井取水和实施人工增雨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旱情。

(二)“六千”水利工程全面启动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六千”水利工程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村级供水完成1503个,占任务107%;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完成155座,占任务103%;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完成51.5万亩,占任务103%;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完成山地蓄水池建设5527个26.2万方容量,分占任务136%、131%。小型水库建设完成24座,占任务120%;千公里河道清水工程完成117.84公里,占任务117.84%;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年度任务115万亩,完成治理163.95万亩,占任务142.56%。

(三)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省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莆田市为省级试点,已具备启动条件。省政府于2004年1月14日正式批复了《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以晋江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利部索丽生副部长视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率先开展水库库区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确定了8个水库库区作为省级试点工程。

(四)水利规划工作力度加大

我省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工作,加大了工作力度。水资源综合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全省水资源分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水资源配置规划也全面展开;编制完成了《福建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组织编制完成水利“六千工程”建设规划;“北水南调”规划工作正式启动,提出了从闽江流域长距离调水解决莆田、泉州等闽东南缺水问题构想;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基本完成全省河道采砂规划,使我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开展并基本完成县区级河道采砂规划的省份。

(五)全省大型水库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建成

我省利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了全省大型水库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对全省17座大型水库的大坝、溢洪道、闸门等重要部位进行远程视频实时动态监控,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更为直观的科学依据。

(六)水葫芦肆虐成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我省分别于2003年冬季和2004年的夏秋冬季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水葫芦行动,经过一年多来点面结合的全面治理,共投入资金1.02亿元,完成连片水葫芦治理26万亩,全省以水口库区为重点的集中连片水葫芦肆虐成灾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

(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全面建立了编制、评审、审批的工作规则,形成了“编制--评估--审查--批复”规范程序。2004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对全省260个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审查,其中省级审查了33个项目。水利部检查组对我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国会议上将我省工作成效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

(八)首次成功开展雨洪资源科学利用试点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水口水库7月9日-31日汛限水位由61.0米提高到63.0米运行,有效拦蓄了闽江上游的一次暴雨来水,实际增加蓄水量约1.8亿立方米,创造了可观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试点对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有关表格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