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本科毕设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下载本文

5.1 热力计算

埋地不保温管线的散热传递过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流至管壁的放热,沥青绝缘层的热传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由于本设计中所输介质的要求不高,而且管径和输量较大,油流到管壁的温降比较小,故管壁到油流的散热可以忽略不计。而总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管外壁至土壤的放热系数?2,?1值在紊流状态下对传热系数k值的影响可忽略。

计算中周围介质的温度T0取最冷月土壤的平均温度,以加权平均温度作为油品的物性计算温度。由于设计流量较大,据经验,将进站温度取为Tz=30℃,出站温度取为TR=60℃。在最小输量下求得加热站数。 (1)流态判断

4Q (2-6) ?dv59.7 Re1?8 (2-7)

Re??7ε=

2e d式中 Q—体积流量,m3/s;, ν—运动粘度;

d—内径,m;

e—管内壁绝对粗糙度,m。

经计算3000﹤Remin﹤Remax﹤Re1,所以各流量下流态均处于水力光滑区 (2)加热站数确定

在最小输量下进行热力计算来确定加热站数。 加热站间距LR的确定: LR=

式中 : a=

T?T0?b1㏑R (2-8) aTZ?T0?bK?D , GC8

b=

Gi, Ca T0—管道埋深处年最低月平均地温 取1℃ G—原油的质量流量 ㎏/s

C—油品比热 KJ/kg℃ 取2.2 KJ/kg℃ i—水力坡降

β,m—由流态确定,因为处于水力光滑区

m=0.25,β=0.0246

Q—体积流量 m3/s

加热站数 NR=5.2 水力计算

最大输量下求泵站数,首先反算出站油温,经过计算,确定出站油温为49.31℃。由粘温关系得出粘度等数据,为以后计算打好基础。为了便于计算和校核,本设计中将局部摩阻归入一个加热站的站内摩阻,而忽略了站外管道的局部摩阻损失。

(1)确定出站油温

不能忽略摩擦热的影响,用迭代法计算最大输量下的出站油温TR TR=T0+b+(TZ-T0-b)eal (2- 9)

Q2?m?m i=β 5?md(2-10)

式中 β、m—由流态确定,水力光滑区:m=0.25,β=0.0246;

Q—体积流量,m3/s。

(2) 管道沿程摩阻

H总=1.01iL+△Z ( 2-11) 式中 : △Z—起终点高差,m;

l lR9

(3) 判断有无翻越点 经判断,全程无翻越点。 (4) 泵的选型及泵站数的确定

因为流量较小,沿线地势较平坦,且从经济角度考虑并联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优化运行,所以选用并联方式泵。

选型并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的已知条件,

20×20×19HSB泵:H?322?6.9824?10?5Q1.75 串联泵 , 额定流量 Q=2500 m3/h , 额定效率?=0.87。

20×20×15HSB泵:H?139?3.1759?10?5Q1.75 串联泵 , 额定流量Q=2500 m3/h , 额定效率?=0.89。 计算管道全线摩阻确定站内泵的个数:

H总=1.01iL+△Z

式中 △Z—起终点高差,m; 确定泵站数

Np=5.3 站址确定

以节省投资和方便管理。若管道初期的输量较低时,所需加热站数多,泵站数少。到后期任务输量增大时,所需的加热站数减少,泵站数增多。

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时期的不同输量的特点,按最低输量做热力计算,布置加热站,待输量增大后该为热泵站。

站址的确定除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外,还需按照地形、地址、文化、气象、给水、排水、供电和交通运输等条件,并结合施工、生产、环境保护,以及职工生活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且满足: (1)进站油温为30℃;

(2)根据进站油温经过反算出的出站油温应低于管道允许的最高出站

10

H总 (2-12)

H?hm

油温;

(3)进站压力应满足泵的吸入性能; (4)出站压力不超过管线承压能力 最终确定站址如下表2-4:

表2-4 布站情况表

站号 站类型 里程(km) 高程(m) 1 热泵站 0 28 2 热站 110 35 3 末站 220 88 6.校核计算说明

6.1 热力、水力校核

由于对站址的综合考虑,使热站、泵站的站址均有所调整,因此必须进行热力、水力校核。求得站址改变后的进出站温度,进出站压力压力,加热站负荷等以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6.2 进出站温度校核

在不同输量下固定进站油温来反算出站油温,校核所得出站油温应低于初馏点。

6.3 进出站压力校核

不同输量下,利用反算出的出站油温,得出水力坡降,进而得出进出站压力,进站压力太低会使吸入不正常,太高则容易引起出口超压,并要考虑为今后的调节留有余地。故首站,中间站一般布置在动水压头在30-80m的地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