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育管理序列化
1. 创新德育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保障。一是建立以校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主任具体实施,任课教师相互配合的校内德育工作体制。二是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坚持“德育首位”,确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班队活动、规章制度、宣传阵地等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2. 突出主题,抓好德育序列化活动。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全县德育工作整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突出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德育序列教育,把德育内容与校园生活、学生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德育的真实性和感召性。
3. 坚守德育阵地,积极打造常规性德育。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常规性德育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始终。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是德育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材特点,实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各学科要充分挖掘教材列举的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繁荣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英模人物等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向杰出人物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升品德修养、文化修养。
其次,突出活动培养,努力提高常规性德育教育质量。一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体育效果,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锤炼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二是举办“中小学艺术节”,提高美育效果,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四是 “同唱一首歌、同升一面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积极打造特色化德育。学校立足实际,促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积极打造特色德育,找准突破口,创自已的特色。
一是找准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个性化德育,创德育特色。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信箱,对学生进行辅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三是加强励志教育,突出人文特色。加强对学生励志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管理常规化
1. 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加强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教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地方课程的开设质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2.夯实教学常规。要按照“面向全体、抓住重点、重视过程”的工作思路,坚持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突出抓好“备、教、批、辅、评”五个环节。要细化教学各环节的
要求,完善教学常规的执行、督促、检查和考评机制。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教案审核制度、听评课制度。实行常规检查通报制度,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限时整改,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质量考核和学校年度评估。
严格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备课检查制度。教师上课要有教案或导学案,严禁教师无教案上课;学校要根据教学规律定期对集体备课和教师教案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作为对教师过程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量化。
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各学校要把高效课堂构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实现课堂教学从“无效教学”“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转变。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力度,推介典型课堂,积极推广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布臵作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布臵,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科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作必要的记录,同时要注意检查落实和跟踪提高。
建立科学的质量考核体系。学校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简捷的教学质量考核量化体系,实现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教风、以教风促校风的目的;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评价方法与手段。积极实施“低重心运行”策略,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提高实验、信息化教学实施水平。各学校要把实验教学、信息化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水平的突破口来抓。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着力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做到实习实训目的明确、计划周全、操作规范、管理指导到位,严格教考分离,确保考核评价到位。要采取措施加快班级多媒体建设步伐,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学校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重视校本教研的开展,确保教研组每周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学校每月教研活动不少于一次,并做好工作记录;要完善以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的听课和评课制度,并认真填写听评课工作簿,通过相互听课、评课,达到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目的。
4.强化课程开发。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上好义务教育阶段省定地方课程的同时,大力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科研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网络,加强培训学习,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作用、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要认真研究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立足于打好学生的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从学科领域、艺术领域、技能领域、实践领域、专题领域等不同领域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要重视课程评价,探索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的路子,用评价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逐步形成学校课程特色。要加强课程资源基地建设,选择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业、图书馆、博物馆及其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