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5份试卷〗贵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A.CO(g)的燃烧热:△H=-1.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0kJ/mol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3.30kJ/mol,则含4.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3.3kJ的热量

C.已知2C(s)+2O2(g)=2CO2(g) △H=a; 2C(s)+O2(g)=2CO(g) △H=b, 则a>b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CO(g)的燃烧热△H=-1.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0kJ/mol,A错误;

B项,稀醋酸电离时需要吸热,则含4.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3.3kJ,B错误;

C项,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则a、b都小于0,等物质的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明显大于不完全燃烧, 则b>a,C错误;

D项,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的能量高,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正确。

19.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B>C C.非金属性A>B>C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非金属性:A>B>C,原子序数:A>B>C,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 【详解】

A.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序数:A>B>C,则原子半径A<B<C,故A错误;

B.非金属性:A>B>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故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为酸性强弱顺序HAO4>H2BO4>H3CO4,非金属性A>B>C,故C正确;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A>B>C,则有阴离子还原性C3->B2->A-,故D正确。 故选A。

20.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A.溴苯中的溴(KI溶液) B.氯气中的氯化氢(饱和食盐水) C.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 D.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KOH溶液) 【答案】B

【解析】分析:A.溴与KI反应生成的碘单质,易溶于溴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C.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

D.二氧化碳、氯化氢均与KOH溶液反应。

详解:A.溴与KI反应生成的碘单质,易溶于溴苯,会引入新杂质,应选试剂为NaOH溶液,然后分液,A错误;

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中的氯化氢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B正确;

C.乙酸乙酯易溶于乙醇,引入新杂质,应选饱和碳酸钠,然后利用分液分离,C错误;

D.二氧化碳、氯化氢均与KOH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应选择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利用洗气法分离,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及除杂,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常见混合物分离方法、分离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的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Ⅰ.某温度(t℃)时,水的Kw=10-13,则该温度(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______ 25℃,理由是_________,将此温度下pH =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H2SO4溶液bL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____;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_________。

Ⅱ.25℃时,0.1mol·L-1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溶液pH=4 B.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答案】大于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10:19:2D 【解析】

C)时水的Kw=1×10-13>1×10-14,则该温度Ⅰ.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C,故答案为大于;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 大于25°

(1)pH=11的NaOH中c(OH-)=0.01mol/L,pH=1的硫酸中c(H+)=0.1mol/L,混合溶液呈中性,说明酸中n(H+)等于碱中n(OH-),则0.01a =0.1b,a:b=10:1,故答案为10:1;

(2)若所得混合液的 pH=2,混合溶液中c(H+)=0.01mol/L,

0.1mol/L?bL?0.01mol/L?aLc(H)==0.01mol/L,a:b=9:2,故答案为9:2;

?a?b?L+

Ⅱ.A.c(H+)=0.1mol?L-1×0.1%=10-4mol/L,pH=-lg10-4=4,故A正确;B.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

?1410-10

c(OH-)=由HA电离出的c(H+)为10-4mol/L,所以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4mol/L=10mol/L,

10离出的c(H+)的106倍,故B正确;C.电离平衡常数K=

cH?·cA?c?HA?????=10?4?10?4mol/=1×10-7 mol?L-1,

0.1故C正确;D.HA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HA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减小,故D错误;故选D。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SiO2 + 2C 【答案】

Si + 2CO↑ b 防止加热条件下H2与空气混合爆炸 Mg与SiO2的反

应是放热反应 Mg2Si+4HCl= 2MgCl2+SiH4↑ SiH4+2O2 = SiO2↓+2H2O 【解析】

试题分析: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CO,据此书写方程式;

Mg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点燃可以和O2、CO2、H2O反应,在工业中利用镁制取硅:需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X由稀硫酸制得,根据题干(1)信息可知,用锌和稀硫酸制得的氢气排空装置中的空气,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开始前应该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X为氢气,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 Si + 2CO↑。

(1)Mg可以与CO2、N2发生化学反应,Mg与氢气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用氢气作为保护气;选用的药品为稀硫酸和锌粒,再用浓硫酸干燥,答案选b;

(2)装置中有空气,若不用氢气排空装置中的空气,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开始前应该先通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Mg与SiO2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这说明Mg与Si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3)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其反应的方程式为:Mg2Si+4HCl=2MgCl2+SiH4↑,SiH4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易自燃的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SiH4+2O2 =SiO2↓+2H2O,所以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A、B、C、D、E、F、X、Y、Z 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 20。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的溶液;

3倍,4D、Y、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F、X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周期第__族。 (2)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 (3)EYC中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

(4)A与B、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F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镁条作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答案】

三 VIA K或钾 F或氟 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

HF>H2O>NH3 HF>H2O>NH3 F->Na+>Al3+ 正极 【解析】 【分析】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则B为氮元素;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氯气,氯气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次氯酸钠溶液,则E为钠元素,Y为氯元素,C为氧元素,A氢元素,因此D是F;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