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5份试卷〗贵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能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要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

B.由Y?Z组成的化合物是两性氧化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只有两种 【答案】B

【解析】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X为N或P,Y是地壳中含有最多的元素,即Y为O,因为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因此X为N,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Z为Al,W与Y同主族,则W为S,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因此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l>S>N>O,故A错误;B、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因此H2O的稳定性强于H2S,故C错误;D、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2O、NO、NO2、N2O4、N2O5等,故D错误。 10.对于放热反应H2+Cl2

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 B.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为热能

C.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1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 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H2与Cl2含有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所以该反应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错误;B、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错误;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H﹣Cl键所放出的能量,错误;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放热反应的分析。

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L0.1mol/L的氨水中含有0.1NA个OH-

B.常温下,在18g D2O中含有NA个氧原子 C.常温下,7.8 g苯中所含C—H数为0.6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1L0.1mol/L的氨水中含有OH-的个数小于0.1NA个,A错误; B. 常温下,18g D2O的物质的量是18g÷20g/mol=0.9mol,其中含有0.9NA个氧原子,B错误; C. 常温下,7.8 g苯的物质的量是7.8g÷78g/mol=0.1mol,其中所含C—H数为0.6NA,C正确; D.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NA,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乙烯的结构特点,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单键和1个碳碳双键。其中碳氢单键是极性键,碳碳双键是非极性键。

12.化学健的键能指常温常压下,将1mol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H为( ) 化学键 mol-1) 键能/(kJ·A.-485kJ·mol-1 C.+1940kJ·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结合图表中键能数据和反应中化学键的判断进行计算,△H=414 kJ·mol-1×4+4×155 kJ·mol-1-(489 kJ·mol-1×4+4×565 kJ·mol-1)=-1940 kJ·mol-1,D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13.自来水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可用化学试剂辨别真伪,该试剂可以是 A.酚酞试液 【答案】D 【解析】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C-H 414 C-F 489 H-F 565 F-F 155 B.+485kJ·mol-1 D.-1940kJ·mol-1

【分析】 【详解】

自来水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自来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

A.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加入酚酞试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酚酞试液辨别真伪; B.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加入BaCl2溶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用BaCl2溶液辨别真伪;

C.虽然自来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纯净水中加入NaOH溶液也无明显现象,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真伪;

D.自来水中含Cl-,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纯净水中加入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能用AgNO3溶液鉴别真伪; 答案选D。

1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D.配制100 mL 0.1 mol·L?1 NaCl溶A.除去水中泥沙 B.收集氨气 C.分离CCl4和H2O 液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泥沙难溶于水,用过滤法除去水中泥沙,故A正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Cl4难溶于水,与水混合后分层,用分液法分离CCl4和H2O,故C正确;用 100 mL容量瓶L?1 NaCl溶液,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故D正确。 配制100 mL 0.1 mol·

15.下列物质沉淀时的颜色正确的是

A.CaCO3 — 红棕色 B.BaSO4 —灰绿色 C.Al(OH)3 — 蓝色 D.AgCl — 白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故B错误; C.氢氧化铝是白色絮状沉淀,故C错误; D.氯化银为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16.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 ( ) A.8种 B.14种 C.16种 D.18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甲为酯,由于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说明乙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碳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4个碳原子,而得到的醇有5个碳原子。有4个碳原子的羧酸有2中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OOH ,CH3CH(CH3)COOH。含有5个碳原子的醇有8种结构,所以总共有16种。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7.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 mol—1,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大于28.65kJ的热量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己知2C(s)+2O2(g)=2CO2(g) △H=a、2C(s)+O2(g)=2CO(g) △H=b,则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 B.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据此回答;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焓变为负值,据此分析比较大小;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吸热反应,产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据此回答。 【详解】

A. 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热应生成液态水,2H2(g)+O2(g)═2H2O(g)△H=?483.6kJ?mol?1,反应中生成物水为气态,A项错误;

B. 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则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28.7kJ的热量,B项错误;

C. C(石墨?s)=C(金刚石?s)△H>0,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即金刚石的总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项正确;

D. 2molC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比生成CO放出的热量要多,焓变为负值,则b>a,故D错误; 答案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