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下载本文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10届小学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徐德媛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概念

注意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通常称专心。其实注意是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认识有各种水平,如感知、记忆、思维等等。而不论哪种水平的认识,又总是有选择性的。但选择性的高低程度有不同,当选择性的程度很高时,就是注意。例如,儿童在听故事、看动画片时,会聚精会神,而对周围的人和事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力。

注意是在各种认识活动里都能够表现的一种状态。但它本身不是一种可以离开认识活动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儿童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儿童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都在发展,但以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新颖、具体形象、变化的事物都能自然而然引起儿童的注意,当然这两种注意始终交替起主导作用。特别是通过游戏活动,在向儿童不断明确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2、由注意具体直观的事物向注意抽象的事物发展

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大部分都直接表现在具体活动和内容的掌握上,有专家指出学前期的儿童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我们应该理解儿童为什么学习一些抽象的知识往往要困难一些。 3、儿童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听到感兴趣的话题或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时,会引起学前儿童的有意注意。反之,那些不感兴趣的话题和事物,儿童会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此外,因为性别

差异,女孩对粉色系列的物品情有独钟,而男孩对坦克、飞机、汽车、变形金刚等玩具兴趣十足。他们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注意不够稳定。最突出的是儿童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上他或她的课,在课堂上也会很专心地听课。 4、注意的品质较差

3-6岁的儿童,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由于言语的发展,开始能做到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成人的要求,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这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很短。

儿童3-4岁时的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3-5分钟。4-5岁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能较长时间保持注意,且集中的程度较高。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能集中10分钟左右。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5-6岁的儿童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更长的时间,中途被无端终止或受到干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或反抗。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集中时间能延长至15分钟左右,但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仍大大低于无意注意。 5、儿童的注意力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过程

即使是在教育活动中开小差的儿童,也是有注意力的,只不过他此时此刻的注意力不在教育活动上,也许他正想着窗外树上的小鸟,或是昨晚看过的动画片里的情节??因此,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儿童对某个方向或事物不注意的时候,恰恰就是他对另外的方向或事物专注的时候。

三、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色彩、音响、流动的人和车辆等都可能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2、疲劳。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会引起疲。

3、儿童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要求儿童所做的事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只有当新内容与儿童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差

异时,才最容易引起和维持儿童的注意。

4、注意转移能力差。由于年龄的原因,儿童注意转移的品质还没有发展,因而常常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事物上,这也是注意力分散的一个原因。

(二)学前儿童注意力的培养方式 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儿童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儿童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为儿童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儿童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儿童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儿童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儿童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儿童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儿童。我们经常会看到,儿童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儿童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儿童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儿童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儿童。 2、有规律的生活

儿童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儿童的生活作息。

让儿童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儿童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儿童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儿童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儿童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儿童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儿童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儿童坐着一动不动。 3、培养儿童的自我约束力

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儿童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儿童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儿童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儿童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儿童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儿童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儿童集中注意力。 4、培养儿童注意事物的广度

儿童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儿童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儿童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儿童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儿童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儿童,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5、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儿童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儿童注意力的情感系统。

为维持儿童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儿童的水平,既要让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儿童的先前经验无关,儿童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儿童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儿童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6、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儿童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儿童,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儿童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儿童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儿童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儿童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儿童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儿童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儿童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儿童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儿童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培养注意力的小游戏

1、拼图

让宝宝玩拼图,从最初的两三块起,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拼图要选宝宝熟

悉的、喜欢的形象,比如小动物、卡通形象等,让他完成后有惊喜、亲切的情感

收获。如果宝宝入门困难,可以让他对照着完整图形进行拼搭,指点他注意图块拼接处的特点。

目标:完成拼图。

拼图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喜欢拼图的宝宝,有时能达到十分入迷的

程度,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持续研究、拼搭。注意,拼图的难度要逐渐加大,要让宝宝有成功感,才能保持他对拼图的热情。

2、小帮手

宝宝对妈妈的日常用品很关注,利用这个特点可设计一些游戏。比如,出

门前,让他帮忙找你的手袋。手袋要一直放在规定的地方,待宝宝熟悉后,悄悄挪动位置,但不要藏匿,让他稍加寻找就可以看见。宝宝找到后,要感谢他,并引导他说出手袋应该放在何处。同样的游戏,可转换成找拖鞋、找衣服等。

目标:一心一意找到手袋

寻找物件的游戏目标明确,容易集中起注意力,同时的收获是,宝宝耳濡

目染养成井井有条的习惯,有益于宝宝形成理性思维和良好的注意力。

3、找相同

一堆三种颜色的三角形积木,你拿出一块,让宝宝找出同这个一样颜色的

积木;或者一堆三种形状的同色积木,你拿出一块,让宝宝找出同这个一样形状的积木。当宝宝能够掌握颜色和形状概念时,可以提高难度,让他找出同你手里同样颜色和形状的积木。

目标:找出相同物件

从观察物件单一特性到两重特性,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让宝宝

对单一特性充分注意和掌握后,再提进一步的要求,以免宝宝厌倦。

4、找不同

一幅图片上,有长耳朵动物,比如兔子等,有短耳朵动物,比如熊猫等,

长耳朵和短耳朵动物各两三种。让宝宝找出长耳朵动物,再找出短耳朵动物。这个游戏也可以改成找长尾巴动物和短尾巴动物、找有烟囱的屋子和没有烟囱的屋子??

目标:不遗漏地完成分类

分类需要注意事物不同的特性。给宝宝做的分类游戏须特征分明、要求单

一,使他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需要观察的地方。

5、合作

你和宝宝合作进行“美术创作”。你用深色粗笔画一些单线条的有趣的脸

蛋图。某些简单的线条,比如眉毛、头发等,改用浅色粗笔画,让宝宝用深色的粗笔直接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当宝宝能顺利完成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图画则改为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如果宝宝觉得线条图乏味,你可以和宝宝比赛,看谁画得好,不过,你不能轻易获胜哦!

目标:完成图画

临摹比描摹更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样本。宝宝如果把线条画得歪歪扭扭没

有关系,基本走向正确就可以。

6、一模一样

和宝宝面对面,你一边报“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

一边触摸自己五官四肢的相关部位,让宝宝模仿着做,比一比谁正确、速度快。开始时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报,随着宝宝熟练程度的加强,你可以连续报三个部位,如“眼睛、鼻子、嘴巴”,让宝宝连续触摸,报的速度也可逐渐加快。

目标:在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做到动作无误

这个游戏在高度兴奋中凝聚起宝宝的注意力。游戏中不强调左和右,比如,

你触摸左耳朵,宝宝可以因面对面而模仿着触摸自己的右耳朵。但游戏中的要求须一致,不能时而以右耳朵为准,时而以左耳朵为准。

7、戴帽子

找笔帽与笔杆相同材质的毛笔、钢笔、圆珠笔等,将笔杆和笔帽分别摆放,

让宝宝自己找笔帽,给这些笔“戴帽子”。如果是几支相同的笔,比如毛笔,粗细区分要明显。这是一个配对游戏,也可用盖瓶盖等来代替,当然,瓶盖的大小也要区分明显。

目标:配对成功

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 8、小信使

让宝宝传话,比如,让他对爸爸说:“妈妈说,报纸在书桌上。”让他对妈

妈说:“爸爸说,知道了,谢谢!”在游戏中要让宝宝觉得他是一个不可缺少、无

人替代的小信使,因而很自豪,激发起他对游戏的高度关注。传话的内容从简单到稍复杂,从单句到两三句。

目标:不遗漏内容

如果宝宝更改词语,但意义准确也是完成了目标。 9、有声有色

每天为宝宝读有简单情节的图画书,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更好。读的时候

要有声有色,比如,读到“高兴”两个字时,可以添加“哈哈哈”的笑声,并做出笑的样子。宝宝对词汇不懂不要着急,这是一个刺激思维和理解力的过程。读的时候除了让宝宝看图以外,还要指点文字,让他知道你读的是这些美丽的方块字。

目标:听完故事

从关注故事到关注抽象的文字,对注意力的发展是一个飞跃。注意,不要

演化成让宝宝认字。

10、旅游

带宝宝在小区活动,指定一条路线,比如,从小径到乐园,再到游泳池

边??你先当“导游”:我们旅游去!穿过大花园(小径两旁的绿化),翻过高山(爬滑梯),啊,看到大海喽(游泳池)??再让宝宝当“导游”,说说“旅游风光”。

目标:给地形命名

想象能激发宝宝的兴趣,扩大对事物的注意范围。如果宝宝自行对“旅游

地点”命名,不要去更正他,因为这不但能发展他的想象力,而且能发展他关注事物特点的能力。

11、发现美丽

利用大自然的天然色彩,让宝宝寻找。比如,找出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一

点黄。当宝宝能力增强时,让他在斑斓色彩中寻找某一种色彩的植物。

目标:找到相关色彩

在广袤的背景中寻觅,对宝宝的注意力是一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