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07本硕一张森 整理

129、叙述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神经传导通路。

名词解释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 Tumour 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肝门:肝脏 Liver 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

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 Heart 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仅供参考,书本为主

07本硕一张森 整理 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17、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18、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由同侧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时所形成的夹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19、局部淋巴结:人体某区域或某器官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则被称为这个区域或这个器官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可反映其引流区的病变,对诊治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20、环转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整个骨运动的轨迹呈圆锥形,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有两个运动轴的关节均可作此运动。

21、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偏鼻侧在一圆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眼球壁时所形成,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穿过,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水肿。

22、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状,位于中枢内的称神经核,位于外周部的称神经节。

23、椎间盘:是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板(或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周的纤维环组成,有连接、支持、运动、缓冲震荡和冲击的作用,如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临床上称椎间盘脱出症。

24、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之处,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之处,因神经纤维外包髓鞘而色泽白亮称白质。

25、纹状体:豆状核和尾状核的头之间有纹理状纤维相连,故把二者合称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

26、内囊:位于大脑基底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由前向后分为前肢、膝、后肢,在内囊前肢有丘脑前辐射和额桥束通过,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通过,内囊受损,会出现“三偏综合征”。

27、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不下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

2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宽阔间隙称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29、终池:在脊髓蛛网膜下隙下部的一个扩大的腔隙,位于脊髓圆锥下方,马尾的周围,隙内充满脑脊液,还有终丝和马尾,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30、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裣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31、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椎旁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呈串珠状,上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可分为颈、胸、腰和盆交感干四部,交感干神经节与每一对脊神经之间均有交通支相连。

32、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仅供参考,书本为主

07本硕一张森 整理 33、足弓:是跗骨与跖骨连结而成的凸向上的弓,可分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横弓,是由足底的韧带和肌肉牵拉所形成。足弓以三点着地,保证站立的稳定并增加了足的弹性,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如足底的韧带或肌肉受损则易形成扁平足。

34、Hesselbach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前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若经此三角突出达皮下称直疝。

35、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36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体交界处,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临床胸部计算肋骨的标准之一 37、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1分),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38、膀胱三角:在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内,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结合,无论膀胱收缩或充盈,都保持平滑,此区称膀胱三角(1分),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39、静脉角 :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1分),是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40、内囊:为一宽厚白质,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1分)。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向内侧的“><”字形,可分为三部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部(1分)。 41.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1分),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静脉通

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1分)。

42.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1分)。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1分)。

43.乳糜池: 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1分), 在第一腰椎体的前方由一条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而成。(1分) 44.黄斑:在视神经盘颞侧3-4mm处的黄色小区(1分),其中央凹陷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1分)。 45.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团块状结构,称神经核(2分)。(中枢神经系和神经元胞体二者缺一不可)

46.黄韧带:连结相邻两个椎弓板的弹性纤维。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肌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是临床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47.上呼吸道 :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48.肾窦: .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49阴道穹: 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穹。

50卵圆窝:为房间隔右侧面下部的一个浅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出生后闭锁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处发生。

51.心包腔:是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52.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虹膜角膜角。 53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团。 54.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成块片状的部位,色灰暗 55.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0.5分),神经细胞胞体聚集之处(0.5分)

56.纤维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0.5分),起止、走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N纤维(0.5分) 57.静脉角:在胸锁关节后方(0.5分),由颈内V和锁骨下V汇合成无名V所形成的夹角(0.5分) 58.肋弓:8---10肋(0.5分)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0.5分) 59.纵隔:两侧的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器官(0.5分)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60.肾窦:由肾门向肾内延续一间隙(0.5分),内有肾A分支、肾V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脂

仅供参考,书本为主

07本硕一张森 整理 肪等

61.Arterial lig:连于主A弓和左肺A根部之间(0.5分),由胚胎时期A导管闭锁形成的韧带 62.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组织结构

63.肋弓:由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的弓形结构。是触摸肝、脾的骨性标志。

64回盲瓣:回盲瓣在盲肠与回肠相通处,是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形成的两个半月形皱襞,有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65.声门裂:左、右声襞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66.肾柱:是肾皮质伸入到肾锥体之间的部分。 67.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后尿道。

68.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69.静脉角:是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

70.视神经盘: 在视网膜后部内面,视神经的起始处,可见一圆盘形隆起,称视神经盘,又称生理性盲点。 71.硬膜外腔(隙):是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腔隙,内含静脉丛、脊神经根和脂肪

72.锥体交叉:在延髓前正中裂的下端,两侧锥体未纤维越边所形成的交叉。 73.黄韧带:连结相邻两个椎弓板的弹性纤维。

74 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悬肌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是临床上确定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75.肾窦:.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76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穹。

77.卵圆窝 :为房间隔右侧面下部的一个浅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出生后闭锁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处发生。

78.心包腔:.是浆膜心包脏、壁两层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 79.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边,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虹膜角膜角。 80.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和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团。

8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成块片状的部位,色灰暗

82.回盲瓣:回盲瓣在盲肠与回肠相通处,是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形成的两个半月形皱襞,有阻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83.声门裂:左、右声襞之间的裂隙叫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84.肾柱:是肾皮质伸入到肾锥体之间的部分。 85.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后尿道。

86.动脉韧带 :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87.静脉角:是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

88.视神经盘 :在视网膜后部内面,视神经的起始处,可见一圆盘形隆起,称视神经盘,又称生理性盲点。 89.硬膜外腔(隙) :.是硬脊膜与椎管内骨膜之间的腔隙,内含静脉丛、脊神经根和脂肪 90.锥体交叉:在延髓前正中裂的下端,两侧锥体未纤维越边所形成的交叉。

91.肋弓 :由8~10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形成的弓形结构。是触摸肝、脾的骨性标志。

92.腹股沟管 :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腹前壁下部的肌间裂隙,在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93. 胸膜腔:是脏、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潜在性密闭腔隙。 94.肾乳头:即肾锥体尖部,呈乳头状突入肾窦,称肾乳头。

95.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后下方,此弯曲可改变。

96.乳糜池:为胸导管起始部的梭形囊状膨大处,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 97.脾切迹:为脾上缘的2~3个切迹,是脾肿大时触诊的标志。 98光锥:在活体鼓膜中心的前下方的三角形反光区称光锥。

99.白质前连合:在脊髓前正中裂后方,两侧白质在灰质前方左、右相连。

100.大脑动脉环:在大脑底部,围绕乳头体、灰结节和漏斗,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围成的动脉坏。

101.腹直肌鞘:腹壁3层阔肌腱膜包裹腹直肌构成的纤维鞘。鞘的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鞘的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 102. 小网膜:是从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包括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两部分。

103.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仅供参考,书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