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教案 下载本文

也即思想越活跃、思路越开阔、那末,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越大,就越能导致问题求解 的顺利实现。

上述思维发散\量\固然影响到问题答案的\质\。但是,思维发散方向却对创造性思维起着支配作用。因为,不同思考路线即不同思维发散方向会使求解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质的变化,因而导致不同方案的产生。这种不同思维发散方向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同向发散。即从已知设计条件出发,按大致定型的功能关系使思维轨迹沿着同一方向发散,发散的结果得出大同小异的若干方案 。如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不同地点为不同业主设计的三幢住宅虽然平面形式,房间的空间形态各不相同,但是各房间的功能关系却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从设计的本质特征看三者同属于一种思维方向的结果,所不同的仅是表现形式有所差别而已。

(2)多向发散。即根据已知条件,从强调个别因素出发,使思维轨迹沿不同方向发散。发散结果会得出各具特色的方案。如1987年全国文化馆设计竞赛,同一设计条件下105件获奖作品都各具特色,显示出参赛者的思维发散是多向性的。他们各自强调方案与众不同的特点,大胆开拓思路,表达了各自对建筑与文化的不同理解,不同追求。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利用\四大块\中间形成中庭茶座,突出体现南方县城特有的\闻鸡起舞、晶茗早茶、听书聊天\的文化情趣。方案采用定型单元进行设计,强调根据不同地形条件进行组合的灵活性。方案从平则布局到造型设计倾心追求民族风格的体现。三个获奖方案沿着三个方向进行思维发散,方案\质\的差别较为明显,体现了各自强烈的个性。

(3)逆向发散。即根据已知设计条件,打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变顺理成章的\水平思考\为\反过来思考\,常常可以引导人们从事物的另一极端披露其本质,从而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这种思维发散的结果往往产生人们意料不到的特殊方案。例如设备管道在绝大多数设计情况下,建筑师的思考方式是利用管井、吊顶把它们掩藏起来。然而,皮阿诺(Renzo Piano)和罗杰斯(RichardRogers)设计的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却逆向思维,\翻肠倒肚\似的把琳琅满目的管道毫不掩饰地暴露在外,甚至用鲜艳夺目的色彩加以强调。这件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人们惊叹。

(二)收敛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对求解途径的一种探索,,而收敛性思维则是对求解答案作出的决策,属于逻辑推理范畴。它对发散性思维的若干思路以及所产生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鉴别、综合,使思维相对收敛,有利于作出选择。

当然,这两种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循环往复,直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是建筑创作思维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三)创造性思维障碍

在许多情况下,\思维定势\常常会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桎梏。例如,红砖可以盖房子,这是一般人通常的思维方法。但是,如果思维仅限于红砖可以盖房子这种认识,那么就会使思维僵化。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红砖可以用来敲钉子,可以打狗呢?这种思考就突破了原有的\心理束缚\,创造性地把红砖的用途扩充到常规用途以外。建筑师都希望自身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是,现实却令人遗憾,建筑形式的\干篇一律\其缘由是多方面的,建筑师的创造性思维存在障碍也是重要的方面。这种障碍就是思维的僵化,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因经验而对事物的认识形成固定化,经验对于一个人的创作来说无疑是十分宝贵和重要的,但运用经验却不能一成不变,倘若建筑师在解题过程中总是习惯地沿用以往的思维方法,必然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一旦如此,就会把经验变为框框,成为束缚自己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是解决途径的单一化,认为要解决某种问题只有一种方法,即现成的方法。其实,有时第一种方法只不过是首先想到而已,若以此为满足,就会放弃对更好方法的探索。

13

找到了妨碍创造性思维的结症,建筑师就能在克服\思维定势\的桎梏后激发出无穷的创作力。

4、总结新课

14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 任课教师 刘长飞 第 3 章 民用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计划学时 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民用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2、掌握一些基本设计规范。

重点:

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设计要求。

难点:

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设计要求。

思考题:

1、建筑强制性条文的作用是什么?

2、建筑规范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15

教学过程及环节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新课内容

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1、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2、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

4、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5、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6、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7、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8、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9、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一 、平面布置

1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做到适用、安全、经济、合理。

2 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等相关规定。平面布置宜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改造性。 3 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朝向、日照和通风的部位。辅助性房间如卫生间、设备用房可设在朝向较差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

4 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

5 建筑平面布置应将不同人流、物流,水平和垂直的交通路线分隔开,互不干扰。

二、层高和室内净高

1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

2 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至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

3 建筑物各种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