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离线作业 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经验铺垫策略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 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

3.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是借用语言教学方式的铺垫;借用科学探究方式的铺垫;借用体育活动方式的铺垫;借用其它艺术形式进行铺垫。 二、简答题

1.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经验先还原到幼儿原始经验有哪二层意思? 答: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第三节 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与目标

一、简答题

1.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掌握歌词阶段;掌握节奏阶段;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初具调性感阶段。 2.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歌词本身要么直接指向身体动作要么充满了身体动作提示,只要把歌曲的身体动作做到位歌曲也就会唱了。

开始方式:学习这类歌曲是从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开始的。

3.指向先密后疏节奏型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它们的歌词通常都比较深情。

开始方式:从幼儿跟着老师做抱拳与伸展手臂的动作开始。

4.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是歌词主题一定是描绘一事或一物,这事与物在空间的高低状态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开始方式:从幼儿探究歌词所描绘的事物的空间状态开始。

5.指向旋律轮廓分辨目标歌曲选择的二种情况与这类歌曲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答:二种情况:情境味道很浓的歌曲;故事性的歌曲。 学习方法:围绕着情境表演、故事表演、游戏展开。

6.指向力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故事效果,而且故事中有力度对比的需要。 开始方式:从故事表演开始的。

7.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 答:特点:具有强烈的情境效果。

开始方式:与情境表演或动作表演紧密不可分。

8.指向句子结构经验目标的两类歌曲与学习这两类歌曲时所用的方法是什么? 答:两类歌曲:重复句歌曲与对答句歌曲。 方法:重复句的歌曲主要通过模仿方式进行学习;喊答句的歌曲需要布置劳动情境或对唱情境来让幼儿学习这类歌曲。

9.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是什么?

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

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

第四节 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准备与一般步骤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2.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1)用语言简要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主题,提出第一次倾听音乐、观看动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分段倾听与观看,每次倾听与观看前提出需要幼儿关注与完成的任务。(3)幼儿完整地合音乐地进行动作表演。

二、分析题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答: 曲式结构: , A ‘ B . C ‘ D ‘ B’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第五节 幼儿园集体舞类型与教学一般步骤

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邀请舞 答: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单圈舞 答: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3.双圈舞 答: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4.直列舞 答: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二、简答题

1.集体舞教学有哪三阶段? 答:(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3)完整舞蹈阶段。

三、论述题

1.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答:第一阶段:(1)先请幼儿朝带手腕花的方向走八步;(2)请幼儿再朝不带手腕花的方向走八步;(3)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4)改成走四步;(5)学习手臂上举的向上走动作;(6)学习手臂放下的向后走动作。 第二阶段:(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合音乐;(3)观察幼儿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面的情况。

第三阶段:完整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四、分析题

1.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答:

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二、简答题 答案提示

一、名词解释

1.意象 答: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二、简答题 1.“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是什么?

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2.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3.动作意象的方式有哪些?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性原理

综合复习题 一、简答题

1.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什么? 答: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常规游戏、童谣;动作模仿歌曲;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

3.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二、简答题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在语言节奏中让感知节拍教师需要具备的二个条件是什么?

答:(1)教师的示范准确并一以贯之;(2)教师的评价准确并一以贯之。 3.简述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节奏的理解。

4.“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节奏型:

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

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三、论述题 1.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2.进行声音的高低感知的三类音乐材料类型是 能让幼儿分辨并模仿的带有声音高低的生活音响材料;内容含有视觉高低形象的歌曲、儿歌;能用高低身体动作表达音的高低的乐曲 。

二、简答题

1.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2.简述旋律轮廓线经验获得机制。

(1)用身体动作的制作方式来感知旋律的轮廓线。(2)通过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的声音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头腔共鸣。(3)头声歌唱。

3.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第十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三)音色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色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日常音色;打击乐器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2.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二、简答题

1.简述日常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1.答:(1)运用嗓音、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来探究日常音色;(2)演唱与打击乐制作相结合。

2.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2.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3.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3.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4.简述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4.答:(1)通过模仿教师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器乐曲的再现特性,并知道此器乐曲的演奏乐器;(2)即兴创编身体动作表达器乐曲的再现特性。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四)速度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速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二、简答题

1.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五)织体

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 、 。

2.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二、简答题

1.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 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的声音与其他小朋友的声音是不一样的;(2)意识到身体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