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与实验时间安排 - 图文 下载本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论等。

思考题

(1)请分析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这种培养基的营养及pH适于哪种微生物生长?

(2)为什么配培养基加蒸馏水?自来水中盐类多,营养成分比蒸馏水丰富,是否可用自来水配培养基?

(3)棉塞太松、太紧有什么影响?吸管为什么要堵棉花?不堵行不行?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包装?少包点行不行?

(4)高压蒸汽灭菌注意点及操作。

(5)1㎏/㎝2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是多少?玻璃器皿应灭菌多长时间? 六、相关基础知识

1、应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本实验的实践教学。 2、参考书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1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细菌菌落的特征。

2、掌握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在油境下观察细菌个体的形态。

4、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

1、实验室环境内微生物的检查

预先制备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底部用红蜡笔划分为几个区域,分别用手指、钱币等轻轻在平板培养基上涂抹。如要检查空气中的微生物时,则将平板的培养皿的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5~10min,再盖上皿盖,37℃培养24~28h观察结果。

2、观察平板上的细菌菌落,识别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特征

注意菌落的形状、高度、大小、颜色,是否湿润、光泽、透明度、边缘状况等等(图2-1)

A.菌落的形态及边缘 1.圆形,边缘整齐;2.不规则状;3.边缘波状;4.边缘锯齿状;5.

同心圆状;6.边缘缺刻状;7.丝状;8.假根状

1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B.菌落的表面形态 1.扁平、扩展;2.低凸面;3.高凸面;4.台状;5.脐状;6.突脐状;

7.乳头状;8.褶皱凸面 图2-1 细菌菌落特征

3、简单染色步骤 1)涂片

取洁净的载片一张,将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热,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却,在中央部位滴加一小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在火焰旁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无菌操作,见附录四斜面接种)与水混合。烧去环上多余的菌体后,再用接种环将菌体涂成直径约1cm的均匀薄层。制片是染色的关键,载片要洁净,不得沾污油脂,菌体才能涂布均匀。注意初次涂片,取菌量不应过大,以免造成菌体重叠。

2)干燥 涂布后,待其自然干燥。

3)固定 将已干燥的涂片标本向上,在微火上通过3~4次进行固定。固定的作用为:(1)杀死细菌;(2)使菌体蛋白质凝固,菌体牢固粘附于载片上,染色时不被染液或水冲掉;(3)增加菌体对燃料的结合力,使涂片易着色。

4)染色 在涂片处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1~2滴,使其布满涂菌部分,染色1min。

5)冲洗 斜置载片,倾去染液。用水轻轻冲去染液,至流水变清。注意水流不得直接冲在涂菌处,以免将菌体冲掉。

6)吸干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载片上的水分,干燥后镜检(染色过程见图2-2)

1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图2-2 细菌染色标本制作及染色过程

1.取接种环;2.灼烧接种环;3.摇匀菌液;4.灼烧管口;5a.从菌液中取菌(或5b从斜面菌种中取菌);6.取菌毕,再灼烧管口,加上塞;7a.将菌液直接涂片(或7b从斜面菌种中取菌与玻片上水滴混匀涂片);8.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9.固定;10.染色;11.水洗;12.吸干

7)镜检 将染色的标本,先用低倍镜找到目的物,将低倍接物镜转开,滴加一小滴液体石蜡于涂片处,用油镜进行观察。注意各种细菌的形状和细菌排列方式。观察完毕,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液体石蜡擦净。

4、革兰氏染色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