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 - 习题 下载本文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 能反射无线电波

E. 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 下列那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 色素沉着作用B. 杀菌作用C. 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 E. 镇静作用

3. 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 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 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 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 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 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 地势低凹 B. 逆温 C. 空气潮湿 D. 气温高 E. 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 SO2 B.H2S C.CO2 D. O3 E.NO 6. 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 气温、气流、气压、光照 B. 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 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 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 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 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 排出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

B. 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 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 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 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 大气发生逆温时

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 γ<0 D. γ>0 E. γ=0

9.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 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 植物吸收 E.沉降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 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 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 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 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 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C急性中毒D. 肺癌E. 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 B 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 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 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 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 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 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 多发生在早晨 C. 主要污染物是SO2 D. 多发于寒冷季节

E. 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 B. 5.6 C.4.5 D.3.0 E 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多环芳烃D.二氧化氮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 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 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D. 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 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____的颗粒物 A. ≤100μm B. ≤10μm C. ≤2.5μm D. ≤0.1μm E. ≥1μ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 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 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 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E. 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 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 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 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

E. 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 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 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 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 E. 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噁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噁英类有免疫毒性

B. 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 氯苯是二噁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 人体内二噁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 二噁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 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 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 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E. 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 24.有关O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属于二次污染物 B. 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 来自汽车尾气 D. 可引起哮喘发作 E. 儿童对O3敏感

25.下列是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主要方法,除了 A. 健康危险度评价法 B. 大气自净作用的测定 C. 流行病学方法 D. 毒理学方法

E.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嗅觉阈和刺激阈测定 26.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 A. 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B. 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 C. 对人体无间接危害 D. 选用最敏感指标

E. 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

2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A.风景游览区B.居民区C.农村地区D. 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28.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采用何种指标来规定PM10的标准 A. 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B. 日平均浓度限值和月平均浓度限值 C. 日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D. 1h平均浓度限值和年平均浓度限值

E. 日平均浓度限值和季平均浓度限值

29.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A. 捕捉烟波采样 B. 烟波下方采样 C. 棋盘式布点 D. 四周布点 E. 扇形布点

30.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A. 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 B. 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 C. 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 D. 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

E. 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 3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A.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B. 尿氟 C. 尿羟脯氨酸 D. 血NO血红素 E. 血铅

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A. 2种 B. 4种 C. 6种 D. 8种 E. 10种

33.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 B. 细粒子又称为漂尘

C. 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D. 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E. 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

34.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A. 0.05mg/m3 B. 0.10mg/m3 C. 0.15 mg/m3 D. 0.20 mg/m3 E. 0.30 mg/m3 35.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A. CO2 B. CO C. O3 D. SO2 E. P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