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论简化剩余系,需要引进欧拉函数φ(m),欧拉函数φ(m)定义为不超过m且与m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记为φ(m),要掌握φ(m)的计算公式,了解它的性质。这些性质最主要的是当(a ,b)=1时,φ(ab) = φ(a) φ(b),和?(p)?p???p??1 现在在剩余类中把与m互素的集合分出来,从中可在各个集合中任取一个数即可构造模m的一个简化剩余系。另一方面,简化剩余数也可从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中得到简化剩余系,一组完全剩余系中与m互素的的数组成的φ(m)个不同数的集合称为m简化剩余系。同样简化剩余系也有一个判别条件。
判别一组整数是否为模m的简化剩余系的条件为 (1) 个数=φ(m) (2) 关于m两两不同余 (3) 每个数与m互素 关于m的简化剩余系也能用已知完全剩余系构造新的简化剩余系。 设(a,m)=1,x为m的简化剩余系,则ax也是m的简化剩余系。 当(m1,m2)?1时,能由m1的简化剩余系和m2的简化剩余系,构造m1m2简化剩余系。
欧拉定理、费尔马小定理是同余理论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要注意欧拉定理和费尔马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欧拉定理:设m为大于1的整数,(a,m)=1,则有 a?(m)?1(modm) 费尔马小定理:若p是素数,则有 ap?a(modp)
除此以外,欧拉定理的证明的思想是非常好的,在各个地方都有应用。就欧拉定理、费尔马小定理来讲,它在某些形如a数的整除问题应用起来显得非常方便。同余方法也是解决整除问题的方法之一。 另外同余方法在证明不定方程时也非常有用,即要掌握同余“三”和相等“=”的关系:相等必同余,同余未必相等,不同余肯定不相等。
对于特殊数的整除规律要求能掌握其一般定理的证明,并熟记一些特殊数的整除规律 1、 一个整数被2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位为偶数。 2、 一个整数被3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3、 一个整数被9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4、 一个整数被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位为0或5。 5、 一个整数被4,2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二位能被4,25整除。 6、 一个整数被8,125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它的末三位能被8,125整除。 7、 设a?an1000?an?11000nn?1n??a0,则7或11或13整除a的充要条件是7或11或13整除(a0?a2??)?(a1?a3??)
五、例子选讲
例1:求3406的末二位数。 解:∵ (3,100)=1,∴3
?(100)≡1(mod 100)
?(100)= ? (22·52)=40, ∴ 340≡1(mol 100)
∴ 3406=(340)10·36≡(3)·3≡-19×9≡-171≡29(mod 100) ∴ 末二位数为29。
22
2
例2:证明(a+b)≡a+b(mod p)
pp证:由费尔马小定理知对一切整数有:a≡a(p),b≡b(P),
pp由同余性质知有:a+b≡a+b(p) 又由费尔马小定理有(a+b)p≡a+b (p)
pp(a+b)p≡a+b(p)
P例3:设素数p>2,则2-1的质因数一定是2pk+1形。 证:设q是2-1的质因数,由于2-1为奇数,∴ q≠2,
∴ (2·q)=1,由条件q|2-1,即2≡1(mod q),又∵ (q,2)=1,2≡1(mod q) 设i是使得2≡1(mod p)成立最小正整数 若1
又∵ q-1为偶数,2|q-1,
∴ 2p|q-1,q-1=2pk , 即q=2pk+1
例4:证明13|42n+1+3n+2
证:∵42n+1+3n+2≡4·16n+9·3n
·
≡3n (4+9)≡13×3n≡0(13)
∴ 13|42n+1+3n+2
2
例5:证明5y+3=x无解
2
证明:若5y+3=x有解,则两边关于模5同余
2
有5y+3≡x(mod 5)
2
即3≡x(mod 5)
2
而任一个平方数x≡0,1,4(mod 5)
xp
p
pppppp∴ 30,1,4(mod 5)
2
∴ 即得矛盾,即5y+3=x无解
......1被7除的余数。 例6:求11?????50......1≡11(mod 7)≡4(mod 7)解:∵111111被7整除,∴11,即余数为4。 ?????50
例7:把0.04263化为分数。 解:设b=0.04263,从而1000b=42.63,
100000b=4263.63,99000b=4263-42 b=?4221469=。 9900011000........当然也可用直化分数的方法做。
例8:设一个数为62XY427是9,11的倍数,求X,Y 解:因为9|62XY427
所以9|6+2+X+Y+4+2+7, 即9|21+X+Y
又因为11|62XY427, 有11 |(7+4+X+6-2-Y-2) 即11|(X-Y+13)
因为0?X,Y?9, 所以有21? 21+X+Y?39, 4 ? X-Y+13 ?22,由此可知 21+X+Y=27,X-Y+13=11 或21+X+Y=36,X-Y+13=22 X+Y=6,X-Y=-2
或X+Y=15,X-Y=9,解得X=2,Y=4。
例9:证明:8a+7不可能是三个整数的平方和。
证:由于每一个整数对于8,必同余于0,1,2,3,4,5,6,7这八个数之一
注意到对于模8,有
02?0,12?1,22?4,32?1, 42?0,52?1,62?4,72?1,
因而每一个整数对于模8,必同余于0,1,4这三个数
不能x,y,z如何变化,只能有x?y?z?0,1,2,3,4,5,6(mod8) 而8a?7?7mod8),故8a?7不同余于x?y?z关于模8
2222222228a?7?x2?y2?z2,从而证明了结论。
第二章 不定方程
一、 主要内容
一次不定方程有解的条件、解数、解法、通解表示,不定方程x2+y2=z2通解公式、无穷递降法、费尔马大定理。 二、 基本要求
1、 了解不定方程的概念,理解对“解”的认识,掌握一次不定方程ax?by?c有解的条件,能熟
练求解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正整数解及通解。了解多元一次不定方程a1x1?a2x2??anxn?c有解的条件,在有解的条件下的解法。
2、掌握不定方程x2+y2=z2在一定条件下的通解公式,并运用这个通解公式作简单的应用。 3、对费尔马大定理应有在常识性的了解,掌握无穷递降法求证不定方程x4+y4=z2无解的方法。 4、掌握证明不定方程无解的若干方法。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为求解一次不定方程的方法 (2)掌握第二节中引证的应用。 (3) 费尔马无穷递降法。
四、自学指导
不定方程主要讲解以下几个问题 (i)给定一类不定方程,判别在什么条件下有解。 (ii)在有解的条件下,有多少解 (iii)在有解的条件下,求出所给的不定方程的所有解。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y=c 。若(a ,b)∣c,则该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一定有解,若已知一个特解,则一切解可以用公式表示出来,因此求它的通解只要求出一个特解即可。求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一个通解有好多种方法。读者应该总结一下,各种方法都有独到之处。特别要指出用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它的根据是求(a ,b)时所得的结果。由于注意通解公式x=x0-b1t,y=y0+a1t中a1,b1的意义和位置。以免出错。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a1x1?a2x2??anxn?c也有类似的结果,但在求解的过程中将它转化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组,从最后一个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起,可逐一解出x1 ,x2 ,??xn 。所用的方法一般选择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由于n元一次不定方程可转化为n-1个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组,故在通解中依赖于n-1个任意常数。但不象二元一次不定方程那样有公式来表示。
x2+y2=z2的正整数解称为勾股数,在考虑这个方程时,我们对(x ,y)作了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并不影响其一般性。在条件x>0,y>0,z>0,(x,y)=1,2∣x的条件可以给出x2+y2=z2的通解公式,x=2ab,y=a2-b2,z2=a2+b2,a>b>0 , (a ,b)=1,a ,b一奇一偶。若将2∣x限为2∣y,则也有相应的一个通解公式。
222
在证明这个通解公式的过程中,用到了引理 uv=w,u>0,v>0,(u ,v)=1,则u=a,v=b,w=ab 。a>0,b>0,(a ,b)=1 。利用这个结论可以求解某些不定方程。特别当w=1或素数p 。则由uv=1或uv=P 可将原不定方程转化为不定方程组。从而获得一些不定方程的解。上述解不定方程的方法叫因子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