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教案 下载本文

诣,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是元杂剧创作的主流,但也不乏积极浪漫主义的描写。不少优秀的杂剧作品在描写了人民苦难的同时,还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并往往让他们获得胜利;而对那些气焰嚣张的权豪势要、奸佞之徒,则给予应有的惩罚,让他们以失败而告终,从而表达人们的理想。

2、在结构方面,优秀的杂剧作家多能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出发,精心地设置关目,使戏剧矛盾集中,主线突出,情节紧凑而富于变化,因而许多杂剧作品都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元杂剧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这是它艺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关汉卿、王实甫、康进之、纪君祥等优秀作家,都能遵循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去安排情节,然后又通过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4、元杂剧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元杂剧作品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并使之与文学语言融为一体,形成通俗流畅,质朴直率、生动活泼的特色。这是我国文学创作从文言向白话发展的一个显著变化。元杂剧多数作家的语言重本色,如关汉卿、康进之等,部分作家如王实甫、马致远等则较重文采。

“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家之名首见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其序列是“关郑白马”;明人则称四大家为“马郑关白”(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元人乐府称马东离,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这一序列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了后人对他们杂剧创作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一)关汉卿,号己斋叟,大都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13世纪初,大德年间(1297—1307)还在世。他是元代社会一位典型的书会才人,长期生活在勾栏妓院,编写戏曲脚本,被誉为“杂剧班头”。关汉卿高才博识,滑稽多智,而又不屑仕进,性格倔强。一生主要活动在大都,晚年到过杭州。

(二)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学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今存18种。最杰出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名作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关汉卿还是一位著名的散曲作家,今存小令57首,套数10余套。

(三)关汉卿杂剧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三类: 1、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以悲剧《窦娥冤》最为深刻。其他还有,《五侯宴》写农妇王嫂备受财主的欺凌压迫,痛陈民苦;《蝴蝶梦》写皇亲葛彪无故打死王老汉,还公然叫

嚷“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后王老汉三个儿子打死葛彪又被捉去抵命,得包公秉公仗义才获赦免;《斋郎》写权豪势要鲁斋郎先后强夺银匠李四和孔目张洼的妻子,并威慑说:“你不拣那个大衙门里告我去”,后包公以“鱼齐即“之名请得御批,才斩了鲁斋郎,复使两家团圃。这类杂剧反映了元代尖锐的阶级矛盾。

2、反映妇女的生活和不幸遭遇,表现她们的斗争和追求。有描写爱情婚姻的,如《拜月亭》、《玉镜台》、《调风月》等;有反映妇女为维护自己的幸福而斗争的,如《望江亭》;有反映妓女的生活遭遇和斗争的,如《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等。以《救风尘》和《望江亭》最著名。两部都是喜剧,前者写妓女赵盼儿,为营救被花花公子周舍欺骗和摧残的同行姐妹宋引章而巧设机煤,用“风月”的手段惩罚了狡猾的风月老手的故事;后者写年青寡妇谭记儿再嫁白士中,而权豪势要杨衙内为霸占谭记儿从皇帝那里请得势剑金睥欲杀人夺妻,谭记儿巧扮渔妇,机智勇敢地战胜了杨衙内。两剧都歌颂了妇女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