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 图文 下载本文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 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图1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活动分布及所占比例 目光转移到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主要的勘探开发力度其实集中在陆架浅水区[6~7]。根据中海油对近海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我国海洋石油资源探明率为12.1%,远低于世界平均的73%探明率和美国75%的探明率,因此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处于早中期阶段,对于浅水区而言,我们仍然认为很有潜力。虽然世界各国对于深水油气勘探活动进行的热火朝天,就目前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而言,海洋油气勘探及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是北部浅水陆架区,2005年中海油50%以上的预探井、评价井都集中在渤海,而分布在南海的深水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暂时无法大规模地开展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渤海是中国油气勘探及地质认识程度最高的区域,由于历史、政治、技术方面的原因,中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来“重北轻南”。具体来说,目前海洋油气的开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北部浅水的渤海湾盆地及东海盆地,而南海深水区的勘探相较渤海湾盆地晚了将近20年,直到近几年发生南海主权纷争才得到国内的广泛重视。但纵观我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历程,未来的深水油气田开发将集中在南海。

图2 中国近海深水盆地分布图

二、海洋油气资源的定义

海洋油气资源顾名思义是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两种资源,是海洋资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占有瞩目的地位,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眼中争抢的黄金白银。下面是这两种资源的简单介绍: 1、海洋石油资源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不仅蕴藏于陆地,而在茫茫海洋的深处也非常丰富[11]。海洋中的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法国石油研究所曾估计,世界石油的最大可采量为3000亿吨,其中海底石油占45%;

海底石油,最早发现于19世纪末期。1896年,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腊巴海峡,首先采得石油,1947年在墨西哥湾钻成一口近海油井。人类开发海底石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开发的能力一天比一天提高。 2、天然气水化合物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游离水结合而形成的结晶笼状固体。按照结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可分为Ⅰ型、Ⅱ型和H型3种结构[12]。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除了与天然气的组分和自由水含量有关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在给定压力下,对于任何组分的天然气都存在水合物形成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将形成水合物,若高于这个温度则不形成水合物或已形成的水合物将发生分解。当压力升高时,形成水合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据国际天然气工业研究所估计,海洋天然气储量为140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50%。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天然气水合物以其巨大的资源量和潜在可开发性有可能成为本世纪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的战略性接替化石能源,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尽管对天然气水合物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目前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许多物理性质仍不明确;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天然气资源的评价模式尚未建立;有许多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尚待克服。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热点是水合物地震识别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资源评估技术和保真取样技术等各项探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为:资源范围和资源量有效评价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天然气水合物保真取样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定量化研究水合物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三、近海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近海新一轮资源评价对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可探明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统计,可以得出近海石油和天

然气大致分布情况如下:(1)中国近海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4.7×108~122.6×108t,期望值为93.7×108t;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7.1×108~32.9×108t,期望值为25.0×108t(表1)。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分别占评价盆地预测总量的61%、23%和8%;9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浅层、中深层;浅海地区石油资源占到近90%;石油资源中约52%为稠油(或重质油)和低渗油,稠油的开采是近海石油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与陆地比较,近海石油的勘探程度较低,已开发和即将投入开发的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仅占预测地质资源量26%(2005年),待探明资源的潜力仍然很大。预测约有10%的石油资源分布在南海北部陆架深水区,由于深水区勘探程度极低,资源预测的不确定性可能较大。(2)中国近海7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62×1012~6.63×1012m3,期望值为3.93×1012m3;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02×1012~4.16×1012m3,期望值为2.47×1012m3。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分别占评价盆地的33%、28%和19%,待探明资源的比例很大。大约30%的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位于深水区,勘探程度低。初步估算,非烃组分含量在50%左右的天然气可能超过总量的30%;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8的气层的资源量约占总量的25%~30%。天然气资源勘探、开采的风险均远大于石油。

表1 中国近海7个含油气盆地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与目前探明程度 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资源评价的结果可发现,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大体可分作 “内带”与“外带”两大部分 (见图2)。对应的油气资源分布规律为“内带”产油,“外带”产气。其中“内带”主要包括渤海、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的丽水+椒江凹陷、台西盆地、珠江口的珠Ⅰ+ 珠Ⅲ坳陷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占近海总石油资源量的79%,其中渤海、珠Ⅰ坳陷、珠Ⅲ坳陷和北部湾4个盆地坳陷的石油资源占近海石油总资源量的70%,是近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区;“外带”主要包括东海盆地的西湖+钓北凹陷、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的珠Ⅱ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资源占近海总天然气资源量的81%,其中莺—琼盆地、珠Ⅱ坳陷和西湖+钓北凹陷4个沉积盆地坳陷天然气资源量占近海天然气总资源量的76%,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