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第1部分 高考命题区间 2 大气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10.甲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 A.大西洋 C.太平洋

B.北冰洋 D.印度洋

11.2020年4月,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地春小麦播种期提前 C.丙地玉米病虫害多发

B.乙地森林火灾概率升高 D.丁地棉花播种期推迟

解析:第10题,甲地西部主要为高原、山地,西部高大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美国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大西洋。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温偏低,作物播种期应该滞后;乙地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会升高;丙地气温和降水正常,推测发生病虫害的信息不足;丁地气温偏高,棉花的播种期提前。

答案:10.A 11.B

(2019·汉中一模)2017年11月15日,安徽阜阳市滁新高速公路东段发生车辆连环相撞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阜阳市交警支队通报称,事故因突发团雾导致。据中国气象局官网显示,团雾在气象学中称为辐射雾,是由于贴近路面的气层变冷而形成的。团雾往往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点,因此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日滁新高速公路团雾形成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13.下列关于团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更易出现 B.郊区比城市更易出现 C.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更易出现 D.晴天比阴天更易出现

解析:第12题,雾的形成需要有逆温、有凝结核和充足的水汽条件。该日滁新高速公路团雾形成的原因是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11月份是秋季,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大气中凝结核多。第13题,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但大气较为干燥,不易出现团雾;秋季多秋高气爽的天气,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易出现团雾。冬春季节比秋冬季节出现团雾少,A不正确;郊区比城市气温低,更易出现团雾,B正确;临海路段比内陆路段水汽充足,更易出现团雾,C正确;晴天的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比阴天更易出现团雾,D正确。故选A。

答案:12.D 13.A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4~16题。

14.“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 B.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15.“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C.水汽蒸发加快

B.热量交换变缓 D.地面风速增强

1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C.丙地

B.乙地 D.丁地

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第15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第16题,读图可知,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答案:14.A 15.B 16.D

(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露天冷巷”(图a)是指传统聚落中的高墙窄巷,广泛分布于我国岭南、皖南、江浙等地区,是当地人们适应高温环境的建筑智慧结晶。图b为浙江嘉兴西塘王家弄5月下旬实测气温统计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高墙窄巷”的设计原理是( ) A.利用高墙阻挡大风,获得保温效果 B.利用高墙减少大风天气带来的破坏 C.利用窄巷较小的面积,减少热量散失 D.利用最小面积获得最大通风降温效果 18.判定图b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 A.①房间温度;②冷巷温度;③院子温度 B.①冷巷温度;②房间温度;③院子温度 C.①院子温度;②冷巷温度;③房间温度 D.①房间温度;②院子温度;③冷巷温度

解析:第17题,“高墙窄巷”是当地人们适应高温环境的建筑智慧结晶,不是为了保温、减少大风天气的破坏和热量散失,而是为了通风降温。第18题,院子没有遮挡,升温降温都快,①为院子温度;房间升温降温较慢,气温变化幅度小,③为房间温度,则②为冷巷温度,C正确。

答案:17.D 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