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2017海南会考,13,3分)中国的“家风”文化注重挖掘传统美德,注重典型家风家训的传播,同时将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这反映了(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千变万化的 C.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立性
答案 A 题干反映了挖掘家风家训中的传统美德,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这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A项正确。
2.(2016江苏单科,22,2分)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 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中“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正确。鲜明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时代的先进性是指文化需要不断地创新,强大的包容性是指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C、D均与题意不符。 3.(2015广东6月学考,56,2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决定当代文化创新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材料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过去与现在“孝”的“变”与“不变”,一方面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④正确。①中的“同步”说法错误。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
1
4.(2017江苏单科,24,2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哲学是什么。材料中中国人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追求团团圆圆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正确;中国传统哲学的“尚圆”思维其实是受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体现了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④正确。故选C。材料中未涉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不选;③错误,只有科学的哲学才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5.(2014浙江1月学考,14,2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A.保护和发扬
B.改造或剔除
C.批判继承 D.顺其自然
答案 C 题干表明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因而对传统文化中的不同内容要作具体区分,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批判继承,C项正确。其余选项都没有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6.(2016海南单科,17,2分)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政府扶持莆仙戏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
2
7.(2016课标Ⅱ,19,4分)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题干没有涉及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故①与题干无关。我国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继承,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故②观点错误。我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现代艺术手段和展现民族特色的有机统一,故③④正确。应选D。
8.(2017江苏单科,20,2分)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
答案 B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材料中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的观点是错误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故选B。A中的文化差异、C中的文化包容、D中的文化市场均与题意无关。
9.(2015浙江1月学考,13,2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A.教育能传承传统文化 B.教育可以教化人、培育人 C.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3
D.教育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答案 B 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是要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这能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B项正确切题。A项中“传统文化”不合题意。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C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D错误。
10.(2015山东文综,31,4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 D 科学技术发展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A、B错误。题干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涉及传统文化内涵的改变,故C与题干无关。本题应选D。
11.(2016天津文综,11,4分)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答案 B 阅读题干可知,由于4D电影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B正确。经济决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D与题干无关。
12.[2015天津文综,14(1),9分]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