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下载本文

第5课 我 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同学们,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著名诗篇《我看》。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1

3.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1.字音字形

丰润(rùn) 沉醉(zuì) 凝望(nínɡ) ...忧戚(qī) .摇曳(yè) .2.掌握词语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凝望:注目远望。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摇荡,晃动。 飘逸:漂浮,飘散。

3.这首诗写的是云南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和体验,诗中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等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有对当时时政的思索,从而引起的不安情绪,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诗歌——探究内容

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 2.诗歌描写春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的一、二节是平行的结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

枉然(wǎnɡ) .

飘逸(yì) .

勃发(bó) .

漫游(màn) .

4.这首诗多次使用了“哦”一词,你了解其作用吗? 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1.诗歌的前两节的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 2.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陶醉,充满了赞赏之情。 3.渲染了一种和谐的气氛。

4.“哦”称为呼语,是语法用语。说话时对所呼唤的人或事物的称呼,它的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表示很短时间的停止的呼喊、呼声、呼吁。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何理解“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明确:“哦”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面对无限美好的春光,使作者思绪万千,曾经的“欢乐”“忧戚”涌上心头,产生了徒劳无功,浪费时间,得不到任何收获的感觉,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忧伤。

2.在“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请赏析。

明确:“揉”这个词用得好。“春风”是没有生命的,却“揉”过青草,将“春风”赋予生命,有了人一样的感情,体现了春风的温柔,生动而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3.如何理解“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含意,试加以赏析。

明确:诗的开头部分诗人以含蓄、稳健的笔致,不动声色地营造了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色,表达了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而结尾部分“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用了急切的“哦”字,说明“合流”可能出现了危机,紧跟着的诗句证实了

3

“欢笑”与“哀愁”交织的波动思绪,“季节燃起花朵”却又把它“吹熄”,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袭来的不安。

四、回读诗歌——研究写法

请同学们回读诗歌,看看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要求:说出特点并举出例子。 指名学生回答,并明确答案。 1.整齐的段落句式。

这首诗第一节和第二节是平行的结构,反复渲染和谐的气氛,婉转抒陈的语气与作者视线投射的柔和的弧度是相称的。如:揉过青草的春风——春风荡起了远水的绿潮;飞鸟吸入晴空——流云沉醉了大地。

2.意象之间互相呼应。

意象间宽松而又有呼应,造成一种回旋往复,低回不去的情致。春风、青草、远水和飞鸟、流云、大地两组结构中,所有的意象不仅具有类似感受,且都仿佛要融入对方,不管空间上的差异,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包容、眷顾着对方。诗中声音的紧扣呼应,最大地补足了这种静观和谐,例如, “揉”和“首”,“向”和“荡”,“草”和“潮”,“翼”和“吸”,“里”和“地”的押韵和“低首又低首” “慢慢”“静静”等叠字的点缀。

五、拓展延伸 1.写春风的古诗赏析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