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5;
∵在△BCD中,CD=4,BD=3,BC=5, ∴CD2+BD2=BC2, ∴△BCD是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ABDC的面积=S△ABC+S△BCD=×12×5+×3×4=36.
20.如图,现有一个均匀的转盘被平均分成六等份,分別标有2、3、4、5、6、7这六个数字,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的数字即为转出的数字(当指针恰好指在分界线上时不计次数,然后重转).
(1)转动转盘,转出的数字大于4的概率是
(直接填空);
(2)随机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记下转出的数字,并与数字3和4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度,关于这三条线段:求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分析】(1)转出的数字大于4的可能是5、6、7这3种结果,利用概率公式可得答案;(2)与数字3和4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度有3、4这2种可能结果,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可得答案.
解:(1)转动转盘,转出的数字大于4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2)∵与数字3和4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度有3、4这2种可能结果, ∴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为=.
2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是∠ACB内部一点,连接CE,作AD⊥CE,BE⊥CE,垂足分别为点D,E. (1)求证:△BCE≌△CAD;
(2)若BE=5,DE=7,则△ACD的周长是 30 .
【分析】(1)根据条件可以得出∠E=∠ADC=90°,进而得出△CEB≌△ADC; (2)利用(1)中结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证明:∵BE⊥CE,AD⊥CE, ∴∠E=∠ADC=90°, ∴∠EBC+∠BCE=90°. ∵∠BCE+∠ACD=90°, ∴∠EBC=∠DCA. 在△BCE和△CAD中,
,
∴△BCE≌△CAD(AAS);
(2)解:∵:△BCE≌△CAD,BE=5,DE=7, ∴BE=DC=5,CE=AD=CD+DE=5+7=12. ∴由勾股定理得:AC=13, ∴△ACD的周长为:5+12+13=30, 故答案为:30.
22.快车与慢车分別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匀速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1h,然后按原路原速返回,快车比慢车晚1h到达甲地,快慢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km)与
所用的时x(h)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560 km;快车的速度为 140 km/h;慢车的速度为 70 km/h; (2)出发
小时后,快慢两车相遇;
(3)求快慢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第一次相距150km?
【分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快车的速度和慢车的速度;
(2)根据(1)中的结果和题意,可以计算出出发几小时后,快慢两车相遇; (3)根据(3)中的结果,可以计算出快慢两车出发几小时后第一次相距150km. 解:(1)由函数图象可得,
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560km,快车的速度为:560÷(5﹣1)=140(km/h),慢车的速度为:560÷(5+4﹣1)=70(km/h), 故答案为:140,70;
(2)设出发a小时时,快慢两车相遇, 140a+70a=560, 解得,a=,
即出发小时后,快慢两车相遇, 故答案为:;
(3)快慢两车出发b小时后第一次相距150km, 140b+70b=560﹣150, 解得,b=
,
小时后第一次相距150km
即快慢两车出发23.问题提出
(1)如图①,在Rt△ABC中,∠ABC=90°,AB=12,BC=16,则AC= 20 ;
问题探究
(2)如图②,在Rt△ABC中,∠ABC=90°,AC=10,点D是AC边上一点,且满足DA=DB,则CD= 5 ;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Rt△ABC中,过点B作射线BP,将∠C折叠,折痕为EF,其中E为BC中点,点F在AC边上,点C的对应点落在BP上的点D处,连接ED、FD,若BC=8,求△BCD面积的最大值,及面积最大时∠BCD的度数.
【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A,由余角的性质可得∠DBC=∠C,可得DB=DC=AD=AC=5;
(3)由中点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DE=EC=4,则当DE⊥BC时,S△BCD有最大值,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 解:(1)∵∠ABC=90°,AB=12,BC=16, ∴AC=故答案为:20; (2)∵DA=DB, ∴∠A=∠DBA, ∵∠ABC=90°
∴∠A+∠C=90°,∠ABD+∠DBC=90°, ∴∠DBC=∠C, ∴DB=DC,
∴DB=DC=AD=AC=5, 故答案为:5;
(3)∵E为BC中点,BC=8,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