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统计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调查方案及调查的各种方法等问题。通过教学,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 教学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 (三)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内容。 (四)统计调查方法
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1、普查。 2、抽样调查。 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 5、典型调查。 三、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通过本章学习一般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
教学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 1、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二)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概念及分类 2、分组标志的选择 3、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的方法 (2)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按数量标志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并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数量标志分组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两种形式。 组距、组数的确定;组限的表示方法;组中值的含义及计算 (三)统计分布
1、统计分布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分类 2、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 (四)统计表 统计表的构成和种类 四、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
广义上说,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数字的表现形式,可将综合指标分为三大类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本章对这三种基本的综合指标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内容: (一)总量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 2、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按其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和表现形式 2、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 (2)比例相对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4)强度相对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计划数为绝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 · 计划数为相对数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 3、相对指标的应用 (三)平均指标
1、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2、平均指标的计算 (1)算术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 ·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 简单算术平均数 · 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 权数的选择
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2)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 调和平均数的概念
· 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根据相对数或平均数的资料求平均 (3)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作用 (四)变异指标
1、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2、变异指标计算 (1)全距 全距的概念和特点 (2)平均差 平均差的概念和特点 (3)标准差
标准差的概念、特点及计算 (4)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的意义和计算 (五)综合指标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