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第一课 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印章的起源及其功能,通过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来认识印章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了解印章使用方法的变迁,熟悉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及其名称、用途。 初步认识印章艺术的审美原理与审美依据,为以后的技巧训练和欣赏体验打下基础。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变,概括介绍印章的起源与功能、性质,以及从实用印章到篆刻艺术的转换。

第二部分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种类,介绍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发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种类别。

第三部分为印章的审美特点,简要介绍实用印章的审美价值及其来源,这是构成篆刻艺术审美原理与技法原则的基础和依据。

3.重点和难点

篆刻艺术是从古代实用印章发展演变而来的,篆刻创作的许多审美原则、技巧标准以及常用术语,也都是从古代印章承袭延续而来。因此,在学习篆刻的初期,应该首先对古代实用印章的基本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重点是古代印章的种类及风格样式。

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作品的艺术构思和欣赏标准,基本上是建立在形式技巧的优劣这一基础之上的。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二、教学资料 词语解释

[印章] 古人对刻有文字并用来压盖痕迹为凭信标记的用品的统称。印章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印章都称为“玺”,所以印章又称“玺印”;秦朝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称“玺”,除此之外的官私印章一律称“印”,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国家大印仍刻成“中华民国之玺”;从汉代开始,官私印章的名称逐渐增多,除称“印”外,也有官印称“章”或称“印章”的;唐代以后因印章改用红色印泥钤盖,所以官印有些称“记”或“朱记”;又由于玺印一直具有取信证明的作用,因而古代印章中有称为“信玺”或“印信”的情况;唐宋以来,公私印章经常被用在图画书籍上作为鉴藏标记,于是人们习惯上又将印章称“图章”,但一般用于日常口语中。

[官印] 指政府颁发给各级官吏用以证明身份权力的印章。这一制度从古到今一直沿用不断。官印的文字内容为官职名称或机构名称,具体的形制、风格及

制作方法则各时代有所不同。

[私印] 指私人制作和使用的印章。私印从用途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应用的取信证明;另一部分是作为艺术创作而使用、收藏或鉴赏的作品。私印的文字内容比较多样,有姓名印、字号印、斋馆印、收藏印、闲章及图像印(肖形印)等,形制和风格也是丰富多彩。

[篆刻] 在狭义上,篆刻专指元代以来文人艺术家以审美追求为目标的印章创作及作品,“篆”指对篆书字形的运用塑造;“刻”指制作方式由镌刻来完成。由于古代的各类实用印章也包含篆字和凿刻这两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广义上,古代的所有印章也可以统称为篆刻作品。

三、教学建议

本课介绍的内容都是学习篆刻所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即使学生以后不从事篆刻实践,仅从欣赏古代文物和艺术的角度出发,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历史常识。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同时与作品相对照,争取能够对教材所介绍的各类印章品种及相关知识形成比较清楚和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 篆书与印章文字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篆书的发展源流,熟悉并能够辨认古代篆书的主要风格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认识印章文字与篆书的关系,了解印章文字在创作应用中的灵活性与基本原则。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篆书源流,概括介绍了汉字早期的发展,以及篆书书体的主要种类、风格与演变情况。

第二部分为印章文字与篆书,介绍了印章文字与篆书的关系,对于印章文字的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原则也作了概括分析。

3.重点和难点

对于学习篆刻来说,熟悉篆书的不同种类与风格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了解篆书的结构规律与风格变化,才能比较正确地在篆刻创作中选择并运用篆字,或者对古今篆刻作品作出评价与鉴别。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该把对篆书基本特点的认识理解作为重点。

在对印章文字的认识上,需注意从整体形态和体势上理解印章文字与篆书在结构上的一致和风格上的差异。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印章文字虽然变化丰富而且灵活,但有一定法则约束,并不是随意改变和臆造,学习篆刻必须遵循篆书的自身规律和传统的习惯。

二、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篆书] 篆的本意指器物边缘的条形花纹,有连续绵延之意。秦始皇废除六国文字,命李斯等人根据原有的秦国字体改造整理,颁市了一种新的标准字体,其点画延伸婉转,故名篆书,并将秦朝统一前的各种字体统称大篆,而将秦朝颁布的新字体称小篆。从汉代开始,通行书体变为隶书、楷书,后人写篆书,都脱不出大篆、小篆这两个类别。

[简牍帛书] 简是用竹子或木头削成的细条,牍是较宽的薄木片,帛是丝织品的统称。在纸张被用作书写载体之前,简牍、丝帛是供书写的主要材料,因此,保存至今的春秋至汉代的墨迹,基本都是写在简牍或丝帛上面的。

[鸟虫书]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长江流域各诸侯国的一种装饰性字体。其特点是结构均衡整齐,字形修长,并且在笔画两端增加龙、凤、鸟、虫、鱼等形象,主要使用在青铜器铭文中。到汉代则在印章中还有延续使用。

[碑额] 指碑刻上端正中隆起部分,通常刻有该碑的全称。汉代盛行立碑之风,但碑文绝大多数用隶书书写,而碑额上的全称一般都用篆书题写。汉碑额题字风格多样,艺术价值很高,而且与汉印文字有相通之处,体现了汉代篆书的成就水平。

第三课 实用印章的发展演变(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了解古玺概念及其种类,对古玺的风格面貌与文字特点形成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

了解秦代对印章制度与用字原则的规定,熟悉秦代官私印章的基本特征及形制种类。

2.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古玺的范围、形制、种类及文字特点,同时分析古玺在章法布局上的处理手法及艺术效果。

第二部分介绍秦朝的印章制度,秦代官私印章的差别,以及秦印在形制、风格、文字各方面的艺术特征。

3.重点和难点

本课内容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古玺和秦印形成比较明确的辨认能力,能够理解并表述古玺和秦印的差别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由于本课是学生接触古代印章的开始,所以会有陌生感,对印章文字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图版认真阅读和理解课文,从而对古代印章加强认识,培养兴趣。

二、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官玺] 春秋战国时期由各诸侯国当权者颁发给各级官吏的玺印,用以证明身份和权力。官玺上的文字多为官职或机构名称,白文、朱文都有,印面形状也不统一,这种情况与当时诸侯国各自为政有关系。

除了布局的灵活多变外,官玺的最突出特点是文字。当时各国的文字在结构和使用习惯上都有不同的差异,反映到玺印中则形成不同的风格。不过对于这种文字和风格的差异,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攀赏经验才能够辨别和把握,初学篆刻则应当首先掌握古玺的共性以及古玺与其他时代印章在风格上的差别。

[私玺] 私玺是相对于官玺而言的,除政府颁发给官吏的玺印外,其他皆为私玺。私玺在文字风格和印面形制上都与官玺差别不大,只是通常要小一些。私玺上的文字多数是姓名和成语,主要用做货物交易流通过程中的凭证,或手工制作器物(如陶器、漆器)上的署名。

[秦官印] 秦官印指秦朝帝王所用玺印和政府颁发给各级官吏的印章。由于秦朝的文字及制度上承春秋战国时的秦国,下启汉代,所以除了秦朝的印章外,古玺中的秦玺和西汉初期的印章,也都具有秦印的风格。

秦官印最主要的特征是从形制到文字都具有统一的风格面貌,具有一种严谨庄苇的秩序感。具体表现为字形方正均衡,布局用界格均分,印面多为方形而且大小基本相同,一般都采用白文形式,朱文秦印极其罕见。

[秦私印] 秦私印在文字与风格上都同官印相一致,只是内容皆为姓名或成语,形制上比官印小,印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圆形及椭圆,比官印更为丰富。

2. 作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