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降时—①出现浮头现象, ②长期浮头对鱼类生长不利(摄食量下降、饵料消化率低、饲料系数高). ③增加水产动物发病率等。
一般适宜含氧量为5-5.5毫克/升或者更高. 淡水中溶解氧饱和含量为8-10毫克/升.
耗氧率---单位体重耗氧量,一般同一品种个体小的大于个体大的,另外,活动性大的耗氧率大于活动性小的动物.
水生生物的耗氧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增加10℃时,耗氧要增加2-3倍. 2 过饱和
容易得气泡病等.
五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调控
1 扩大池塘面积
面积大,受风力影响大,溶氧多;水流增加溶氧; 2 降低水体耗氧率及数量
改良水质,消除其他耗氧因子(有机物及细菌等)、减少或消除有害呼吸的物质(如浊度、NH3、毒物等))。常使用石灰、黄泥等; 3加强增氧作用,提高水中溶氧浓度。
1)、生物增氧
降低浊度,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光照,增加浮游生物种群数量,提高自然增氧速率及数量。
2)、人工增氧
包括机械增氧和化学增氧。
机械增氧包括注入溶氧量较高的水和充空气或冲纯氧气增氧。前者相当于溶液混合稀释问题,一般说来,效率较差。
化学增氧所借助一些化学试剂有: ① 过化钙CaO2。
该物质为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aO2 + H2O = Ca(OH)2 + O2,反应释放出氧气。不但增氧而且可增加水体的碱度和硬度,提高pH,保持水体呈微碱性,絮凝有机物及胶粒。能够起到改良水质和底质的作用。 ② 活性沸石
9
增氧效果较好,活性沸石也有吸附异物改良水质、底质的功效。 此外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在水中施用都有一定的增氧效果。
第三节 水体中二氧化碳
一 来源
主要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其次为空气溶解而来,一般水中二氧化碳为0.5毫克/升.
二在养殖水体的作用
1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构成一个复杂的二氧化碳平衡系统,影响pH值和碱度; 3 高浓度二氧化碳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
三 水中二氧化碳的平衡系统
1 水中三种二氧化碳形式:
1) 游离二氧化碳,包括溶解二氧化碳和水合二氧化碳(H2CO3); 2) 碳酸盐碳酸:主要碳酸钙,碳酸镁;
3) 碱式碳酸盐碳酸:主要有碳酸氢钙,碳酸氢镁.
2 水中二氧化碳的五种平衡
Co2+H2o=H2Co3 H2Co3=H+ HCo3 HCo3= H+ Co3 Co3+Ca(Mg) = CaCo3↓
1)气态二氧化碳溶解平衡; 2)二氧化碳水合平衡; 3)碳酸电离平衡; 4)中和与水解平衡;
+
--+
2-2-2+
2+
10
5)碳酸盐溶解与沉淀平衡.
pH对二氧化碳平衡的影响(画图说明): 当pH<4时,只有CO2;当4 四 二氧化碳与水生生物的关系 1水生植物 水中二氧化碳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水生动物 适量的二氧化碳对动物的呼吸有刺激促进作用;过多则有麻痹毒害作用. 刺激促进作用:水中二氧化碳升高 鱼类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血液中pH下降 降低 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促使鱼类呼吸加快. 麻痹毒害作用:当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游离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00毫克/升)时,鱼类昏迷死亡;超过80毫克/升时,鱼类呼吸困难,夏天水中二氧化碳超过40毫克/升时,说明水体已经污染到危险的程度. 五 水体二氧化碳的调节 对碱度和硬度偏低的水体施加生石灰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储备量; 水中二氧化碳过高主要是由水中有机质过多或者水底淤泥过多引 清淤和防治有机物污染. 第四节水体中其他气体 一 硫化氢 1.来源 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产生;或者硫酸盐在硫酸盐细菌作用下生成硫化物之后生成硫化氢.二者都有毒性,其中硫化氢毒性最强.一般水体中H2S含量在2.0Чg/L时,对大多数鱼类及其他生物是无害的。 2. 硫化氢毒性机理 硫化氢与血红素中的铁化合,使血红素减少;另外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硫化氢对金鱼的致死浓度:0.084毫克/升;人能闻到硫化氢的最低浓度为8.8×10-5毫克/升。 11 3. 消除水中硫化氢的措施: 1)提高溶氧量,促进水的垂直流动; 2)保持水体pH为中性或者微碱性 3)避免大量含硫酸盐的水体进入; 4) 使用铁剂(红土,黄土---含铁量丰富),生成无毒的硫化亚铁固定在底泥中. 二 甲烷 在缺氧条件下,沉积的有机物经甲烷细菌的作用产生. 甲烷不溶于水,对鱼类无害,但可以反映水底有机物沉积过多和氧气缺乏-------清淤(一般保留在20cm左右). 三 氮气 氮气占空气的70%,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一般不会造成直接影响,当达到过饱和 (2-3毫克/升)时,鱼类受到影响甚大 第二章 水体pH和主要离子(2学时) 第一节 水体pH 一 水的电离 纯水是一种很弱的电解质,25℃,1升水仅有10mol水分子电离,因此其离子积为10.(方程式) -7 -14 二 水溶液的pH pH=-㏒10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