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时还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沟通的过程,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听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且听与“说读写”,是完全不一样的,“说读写”具有个体性,可以重复。而听就不一样,听是在双向互动中完成的,机会一闪而过,因为不可能让说话的人把话重新一字一句的说过。因此,为了构筑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就得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真正从相互倾听的关系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对此,本文试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阐述,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倾听,从而提高合作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尊重学生,构建倾听平台
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有的教师发牢骚说:“我班上的学生一点也不想倾听”,这种教师不过是在无意间流露自己是如何不停儿童的心声罢了。教育学博士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小学生的向师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发言时,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听讲,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绝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任何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
(一)尊重式倾听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以杰出教师著称的黛博拉·梅尔(Deborah Meier)在其1996年著作中写道:“教的活动大半存在与倾听之中。”确实,杰
出教师无不在课堂里把经历倾注到由每一个儿童的声音相互关联而形成的整体声音的倾听中。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拘泥“好的发言(阅读)”,而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都寄语信赖与期待,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不必去区分学生的发言或理解的好与坏,而是真诚地去接纳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只有以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代替的”信念为前提,像采撷珍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才能创造快乐教学的新天地。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课堂观摩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将近有七成)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技能,不过占了三成的比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产生互相倾听的关系。因此,倾听是深入学习的必然途径。
(二)发现式倾听
在课堂中教师更应该重视那些“奇趣”的发言,而不是“好”的发言。其关键是教师自然而然地做出“真有趣”、“妙极了”等对应表达。当学生的发言与前一位同学的发言不同时,可以说“老师发现你的回答与众不同,你关注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地方”;当学生的发言比以前有进步时,可以说“老师欣喜地发现你比上一次站起来发言声音更响亮,回答更自信了”;当学生的发言与前发言者有些许的关联时,可以说“你真会倾听,能够在刚才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创造……”
二、真实倾听,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
佐藤学1教授说:“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往往把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诸如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儿童,无论哪个课堂上都不乏这种边缘化的儿童。那么在课堂里,该如何关注这些学生呢?其实我们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就能真实地发现他们的学习活动情况。例如本人在执教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要求一组学习相对困难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师:现在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学生交流完毕)
师:请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情况。
1
佐藤学,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国家教育科外籍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著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静悄悄的革命》等。
生1:老师,我们组讨论得很好。(这是一个平时不大举手发言的学生) 师:哦?我和大家都能好奇,请分享一下。
生1:付某某刚才在小组里的声音特别响亮,因为刚才老师在课上批评他声音太轻了,所以他在小组里努力改正。
(我瞪大双眼,反问付某某,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生1:杜某某刚才表现也很好,他平时上课不认真听,可是今天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听得特别认真。
(我的眼睛闪过一丝欣喜,并接着追问。)
师:杜某某,请你告诉大家,刚才你在小组里都听到了什么?
只听见他流利、响亮、自信地把自己刚才在小组里倾听到的信息流利地复述出来。
生1:老师,还有一个同学刚才在小组里朗读特别认真。 ……
在这次的交流中,我非常清晰地听到学生在小组里真实的发言,这是来自他们相互倾听的成果。那个声音变响亮的孩子,他曾“不懂”,那个能完整复述同伴发言的孩子,他曾“不懂”,那个站起来完整表扬同伴的发言代表,她曾经是一个沉默不语的女孩。作为教师,就应该像这样去引导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真实地倾听同伴每一次的发言,为整个小组构建一个和谐的共同交流的平台。
三、主动倾听,触发思考
如果说真实倾听同伴发言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那么主动倾听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点。这样小组里每一个学生不仅会倾听,而且还能主动思考、质疑、反驳或者认可他人的发言。
(一)引导学生在倾听中主动补充
以本人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双龙洞》一课为例。 师:请说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孔隙的窄小。
生1:我从“没法容忍第三个人”看出船很小,更说明了孔隙的小。 师:从乘船人数说明了船的窄小,哪位同学有补充?
生2:我有补充(学生顺着我的引导进行思考后举手),我还从“再”一字看出小船已经小的不能再小了。
师:你抓住一个“再”字,对刚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船的窄小,其它的同学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进行补充吗?
(等待了片刻)
生3:我还有补充,你们都没有关注到这个词“仰卧”,他不是站,也不是坐,必须躺下,躺平,这说明孔隙十分窄小,人只能躺着进去。
师:你补充得不错,这是从进洞的方式说明孔隙的窄小。
我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中适时反复引导学生去补充前面一个同学的发言,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倾听,顺势思考,在文本中找出新的线索,与前一发言者进行整合,其余同学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学会补充,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二)引导学生在倾听中主动质疑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是很有帮助的。
如本人在执教《搭石》一课时,要求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交流方式。 师:请“天天向上组”与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交流方式。
生1:好的,老师。(发言代表很开心)我刚才很认真听何某某的发言,我发现我们两个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师:这样啊,那针对这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1:老师您别急啊(他好像知道我要这样问),然后我们组的同学就叫我把自己的观点也说出来,结果我们一讨论,发现其实我们的想法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他把两只手从外到内示意,表明两者思想融合)。
师:我真欣赏你们这样的讨论,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生1:第二个是陈某某,他说要把美的句子读出来,结果读得特别快,然后我就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要读那么快?
师:对呀,读那么快干嘛?(此时我特意关注班级其余学生,一个个都歪着脑袋,有着和我一样的疑惑。)
生1:陈某某就很着急地和我们解释了,这个句子必须读快,才能体现它的美,于是他抓住“上工、下工,抬起脚,紧跟”等词告诉我们原因。
师:陈某某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啊,通过改变语速表达对文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