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下载本文

小学美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风筝的魅力》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更了解我国风筝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小组分析讨论及教师演示绘制一件风筝作品,进一步理解掌握民间艺术的造型美及色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与活动的快乐。

2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五年级孩子,这一年龄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因此课前布置了学生独立进行课前预习有关风筝知识的任务。《风筝的魅力》一课的设计,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从现实生活之中常见的玩具风筝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体会艺术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联系。

3重点难点

1、学生学会从身边事物出发认识风筝文化,了解风筝的来历、作用,制作。

2、风筝工艺的掌握和实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风筝。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古诗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首古诗《村居》。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古诗。在这首诗里有个词‘纸鸢’老师不太明白。哪位同学能给老师说说? 生: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风筝的历史距今有多少年了吗?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看!一位叫墨子的老先生正在制作一只木鸟,墨子花了

三年时间制作的这只木鹞,飞一日就坏了后来著名的发明家鲁班用竹子为这只木鹞进行了改造,飞了三天都没有掉下来,这就是风筝最早的雏形了!” 活动2【讲授】讲授 (二)欣赏感悟

多媒体欣赏图片,教师讲解风筝历史。

师:“有许多有趣的历史古诗也是和风筝相关的,让我一起来了解一下。(简单讲述西汉时期,著名的韩信大将军正在用风筝测量距离;唐宋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做的风筝便在流行开来,成为老百姓把玩的玩具)风筝也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纸鸢。

师:晚唐时,有人别出心裁将一支竹哨装在纸鸢上。竹哨随纸鸢上升到高空,被风吹响,发出筝一样的响声,很是悦耳。从此,纸鸢就被称为风筝,即便没有竹哨的,也称风筝。 (三)风筝的种类

师:同学们见过的风筝都师什么样的呢? 生:略

教师结合课件,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三种风筝。找出每种类型风筝的特点。

师小结:“风筝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平面风筝、串式风筝、筒式风筝“。请学生对照图片思考、讨论各种风筝的特点和区别。 (四)风筝之乡——山东潍坊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四大风筝产地:潍坊、南通、天津、北京。其中最著名的是风筝之都山东潍坊。从1984年开始这里每年的4、5月份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 (五)教师示范,了解制作过程。

师:“第一步,用竹条扎风筝骨架。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需要注意重力要集中在风筝的前半部分第二步设计造型,用铅笔画出草稿。老师根据三角形的风筝面设计的是一条热带鱼。第三步就是上色啦,用色时选择对比强烈的颜色最好,老师选择的就是黄、蓝色为主。涂色要涂满、涂均匀。师小结,制作过程: 1、绑骨架(先将竹条绑扎成“十”字形,然后用两根竹条做斜杆) 2、粘风筝纸,成形(用薄纸蒙在骨架上) 3、设计图案(根据风筝造型设计图案) 活动3【练习】练习 (六)分小组合作设计风筝。

伴随着轻音乐,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学会分工,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在制作过程中边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展示、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我想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做的风筝的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含义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生:略

活动4【作业】作业 (六)分小组合作设计风筝。

伴随着轻音乐,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学会分工,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在制作过程中边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展示、评价、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我想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做的风筝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示交流他们的作品,从构思、设计、含义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交流。” 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