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2单元 第1章 第1节 学业分层测评11(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 下载本文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相同

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解析】 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D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 年龄结构中的下降型,其年龄结构的种群密度将越来越小,对应于选项A所示图例。

【答案】 A

3.下列与种群特征无关的是( ) A.未来5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 D.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

【解析】 人口老龄化说明了年龄结构的问题;人工林中的树木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2014年某省人口出生率为7.32%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超出了种群的范畴。

【答案】 B

4.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进行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

A.4 000尾 C.1 600尾

B.3 200尾 D.800尾

【解析】 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得鲫鱼的总数N=M×n÷m=(200×160)/10=3 200(尾)。

【答案】 B

5.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

【解析】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00 m左右,B项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答案】 D

6.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

2

2

【解析】 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个体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生长而导致死亡,加上个体的生长总有个限度,故选B。

【答案】 B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蔓生或丛生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大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D项的说法不准确。

【答案】 C

8.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与这种变化相符的坐标曲线是( )

A B C D

【解析】 据题意可知,外来物种入侵后,种群中的幼体数量下降,成体和老年个体数变化不大。

【答案】 A

9.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31】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解析】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在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都应计入总数;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

【答案】 D

10.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右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等。

(2)调查甲、乙两草原中所捕获田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

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此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甲 乙

【解析】 (1)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样方在计数时,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2)据图可以断定甲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特别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答案】 (1)样方法 8 随机取样 (2)乙 甲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结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解析】 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答案】 D

12.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特点时,可将种群分为繁殖前期(甲)、繁殖期(乙)、繁殖后期(丙)三个繁殖阶段,比较这三个繁殖阶段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成长情形。下列哪一选项最可能是濒危物种的种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