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附答案) 下载本文

D 他既对我不仁,我也就对他不义,投桃报李,非报复他不可。

8. 下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B )。

A 记者赶到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采访了半天,耳濡目染了他许多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B 经过半天的战斗,仍然无法攻下城池,且损员过半,只好铩羽而归。 C 今天朋友乔迁,新居装修一新,真是蓬荜生辉啊! D 这篇文章情理相违,错漏连篇,使人不忍卒读。

9.“氵”在现代简化字中常省形为“冫”,于是造成从“冫”的字既有表示水的,也有表示冰或与冷冻有关的。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在“准(水准) 冲(冲洗)、决(决口)、减(水少)、凑(汇流)、羡、盗(流涎)”中,“冫”实是“氵”的简写,与冰无关。

B 在“冻 冷 凛 冽 凊 凌”中,“冫”表冰,古文字写如“仌”,像冰块凝结形。 C“凝”的“冫”表示油脂遇冷凝结;“冶”的“冫”也是指油脂,油脂须冶炼方得。 D “凝”的“冫”表示遇冷凝结的冰块,由凝结引申出固定不动,词语如:凝视、凝神。“冶”的“冫”也是表示冰。“冶”的本义是熔炼金属,从“冫”是用冰块遇热易化喻指金属高温遇热熔化。

10. 下面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 所有的汉字都有偏旁,部首就是由偏旁构成。

B 《说文解字》按以义为主的“文字学原则”确定部首,所以“颖”要查“禾”部。 C《现代汉语词典》等字词典是按以形为主、形义兼顾的“检字法原则”确定部首的,从字义考虑,“颖”字可查“禾”部,而“页”旁比较明显,所以查“页”部也行。 D 确定会意字的部首要抓主要特征,例如“泪”、“尘”应确定部首为“氵”和“土”。

11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B )

A “彖、彘”两字的“彑”是猪头的意思,读音为“jì”,共三画,第一画和第二画分别是“ㄥ”和“┐”。

B“慕、恭”的“⺈”是“水”变形,与流水有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令人敬慕。 C“鞭、鞋”的“革”古文字像摊开的兽皮,从革的字一般与兽皮有关。由剥下兽皮铲除附着的肉引申出变革、革命等义。

D “页”的繁体为“頁”,古文字像突出头部的人形,所以从页的字一般与人头有关。如:顶(头顶)、顾(回头)、颇(偏头)、额(额头)项(颈脖)等。

12 下面的解说正确的是( C )

A “掱”字是个会意字,三手相叠,表示多面手,什么都会干。 B “掱”字是个会意字,表示手挥舞时动作的变化多端,故从三手。

C “掱”字是个会意字,俗称扒手为三只手,故用会意法写作“掱”。 13. 下面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 )

A一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谢”字的形义时说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在指导学生写字时也强调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先写“讠”,再写“身”,最后写“寸”。 B“曼”字是形声字,下部的形旁“又”是手,上部的声旁是“冒”的变写,只是把“目”横放成“罒”。本义指手势的舒展,词语如:轻歌曼舞。

C “行、往、待、彻、征”等字的形旁是“彳”,“彳”是“行”的半文,“行”古文字像“十字路”形,因此,从“彳”的字与道路或人的行走有关,并非表示两个人。

D极(極)是从木,及声的形声字,本义指房屋最高处的正梁,故用木作形旁。由顶端横梁引申最高处,词语如:泰山极顶、登峰造极。由争取达到极顶引申出“积极”义。

14. 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糖”是形声字,原指用米麦制成的饴糖,故用米作形旁表意。现代的糖多为蔗糖。 B“化”的古文字左旁是个站立的人,右旁“匕”即是“匕首”,义为人在持械操练。 C“聚”是个形声字,“取”是声旁,下部的“乑”是“众”的变写,以众表示聚集。 D“雀”是个会意字,从小,从隹。小隹即是小鸟,如:麻雀、蓬间雀。

15. 下面是《说文》对一些字的析解,这种析解方式属于“六书”中的( A )。 (1) 身---《说文》:“身,躬也。” 躬---《说文》:“躬,身也。” (2) 舟---《说文》:“舟,船也。” 船---《说文》:“船,舟也。 ” (3) 顶---《说文》:“顶,颠也。” 颠---《说文》:“颠,顶也。” A 转注 B 假借 C 会意

16.下面的简化字与对应的繁体字完全正确的是( A ) A理发——理髮 后面——後面 里外——裏外 B书画——書畫 修理——脩理 故里——故裏 C面条——麵條 云气——雲氣 皇后——皇後

17.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A )。 18.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B )。

A 牵 A 看 B 牧 B 直 C 拉 C 匠

19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C )。 20.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A )。

A 喊 A 毁 B 叫 B 砸 C 嚣 C 打

四、成语正误判断(正确的打√)(10分)

一踏糊涂( )一塌糊涂( √ ) 山清水秀( √ )山青水秀( ) 怡养天年( )颐养天年( √ ) 熙熙攘攘( √ )熙熙嚷嚷( ) 变化莫侧( )变化莫测( √ ) 独占鳌头( √ )独占螯头( ) 桀骜不驯( √ )桀傲不驯( ) 爬山涉水( )跋山涉水( √ ) 奴颜婢膝( √ )奴颜卑膝( ) 托付终生( )托付终身( √ ) 卑躬屈膝( √ )婢躬屈膝( ) 关怀倍至( )关怀备至( √ ) 倍加珍惜( √ )备加珍惜( ) 人才倍出( )人才辈出( √ ) 西装毕挺( )西装笔挺( √ ) 蝉联冠军( √ )婵联冠军( ) 原形必露( )原形毕露( √ ) 大名鼎鼎( √ )大名顶顶( ) 相形见拙( )相形见绌( √ ) 绵里藏针( √ )棉里藏针( )

五、综合填空(14分)

1.对增累式(包孕结构)形声字切分是有层次的。如“照”,第一层次切分为“灬形,昭声”,第二层次将“昭”切分为日形召声,第三层次将“召”切分为口形刀声。再如: 礴——第一层:将( 礴 )切分为( 石 )形( 薄 )声 第二层:将( 薄 )切分为( 艹 )形( 溥 )声 第三层:将( 溥 )切分为( 氵 )形( 尃 )声 第四层:将( 尃 )切分为( 寸 )形( 甫 )声

2. 清末,一女子名叫顾春,妙龄之年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富家子弟。婚后不久,那富家子弟便对顾春十分冷淡,常常夜不归宿。有一年元宵佳节,顾春独坐玉房,百感交集,便取来笔墨香笺,填了一首《玉房怨》。才女为情行文,不仅词如鼓瑟,声声见心,而且蕴含妙趣,每句还是一个数字谜,请在句末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数目字。 元宵夜,兀坐燈窗下。( 一 ) 問蒼天,人在誰家?( 二 ) 恨玉郎,全無一點真心話。( 三 ) 叫奴欲罷不能罷。( 四 ) 吾今舍口不言他。( 五 ) 論交情,曾不差。( 六 ) 染塵皂,難說清白話,( 七 ) 恨不得一刀兩斷分兩家。( 八 )

可憐奴,手中無力難拋下,( 九 ) 我今設一計,叫他無言可答。( 十 )

3. 一姓潘的男青年娶了姓何的姑娘,喜庆当日,所贴的婚联颇有特色,该联采用拆字对,上联将男方的姓氏“潘”拆分成“有田有米有水”,请你也依据拆字对的要求对女方的姓氏进行拆分,并注意结婚的情境和符合对联平声收尾的要求。 (横联)潘何联姻

(上联)嫁 给 潘 家 郎 有 田 有 米 有 水 (上联)娶 来 何 氏 女 添 人 添 口 添 丁

4. 1941年旧历除夕夜,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大门上,汉奸汪精卫贴出自书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第二天清晨,他发现春联已被人添了偏旁偷改了,如上联的“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改为“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再看下联,也是采用添加偏旁的方式。人们会怎样添改呢?请你试着写出来——

(上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改为)“立 泯族 泯 权 泯 生 之 宏 愿” (下联)“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改为)“开 伪 党 伪 国 伪 公 之 大 业” 5.突出字理的字谜应是形义兼顾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识字。请猜下面的字谜: (1) (2) (3) (4) 上下左右是田土, 心上只有他自己, 原是关牛房屋, 斤是斧头, 藏在土里看不出; 认为自己最能干, 人进都想走出, 放在缺框, 是草春天长出地, 别人有才它憎恨, 四面都是高墙, 打床做箱, 是人永远化白骨。 别人幸福它不满。 蹲在里面真苦。 样样内行。 ( 埋 ) ( 忌 ) ( 牢 ) ( 匠 )

六、简答题(8分)

1. 一毛贼盗取了北京故宫9件贵重文物,北京市公安局破案后,故宫给北京市公安局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对锦旗中出现的“撼”字引起了网友热烈的议论,纷纷指责其用错了字。对此也谈谈你的看法。 简要提示:

“撼”为摇动意,应用保卫意的“捍”。正确的表述为“捍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

2.不同出版社出版了内容一样题目不同的语文教材,一篇名为《大瀑布的葬礼》,一篇名为《特殊的葬礼》。在谈到瀑布断流的原因时,一说是因为对森林的“乱砍乱伐”,另一说是因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表意基本一样,用词略有不同。 你认为用哪个词比较好? 为什么? 简要提示:

“乱砍乱伐”—— “乱砍”与“乱伐”表义一样,用语重复。

“乱砍滥伐”——“滥”为形声字,指水泛滥横流,引申为过度。“乱砍滥伐”指不遵规章盗砍和过度地砍伐。 “乱砍滥伐”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