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附答案) 下载本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

第二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

单位:(注明省市) 姓名: 电话: 邮编: 邮箱(或QQ):

满分108分,本卷得分( )

一、综合判断填空题 (28分)

1. 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共收字9353个,设置了( 540 )个部首,到了清代的《康熙字典》收字( 47035。另说加上古文字49030)个,部首减至214个。现代常用字一般为3500个。

2. 《说文解字》之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文”,一是“解字”。在这里,“文”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是指( 独体 )字,“字”是指( 合体 )字。为了称说方便,人们又常常把《说文解字》简说成《 说文 》。 3. 商周及春秋战国时锲刻在青铜铸造的钟鼎等彝器上的古汉字是( “金文” 或说“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书同文”的汉字字体是( 小篆 )。 4.在汉字的“六书”中有“四体二用”之说,“四体”指四种基本的造字法,即是(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二用”指两种用字法,即是( 假借、专注 )。 ▲异体字就是一字多体;繁简字就是一字两体,一繁一简;古今字就是先后产生的、义同形异的字,产生在前为古字,产生在后为今字。辨别下面每一对字的类别:

6.在“北—背、然—燃、队—坠、止—趾、益—溢、惭—慙、景—影、匡—筐” 中, 不属于“古今字”的是( 惭—慙 )。

7.在“醫—医、鄉—乡、和—咊、聲—声、東—东、寧—宁、廣—广、鄧——邓” 中, 不属于“繁简字”的是( 和—咊 )。

▲“反切法”是古代的一种拼音方法,就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方法是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及声调进行拼读。如“鼐”,是“奴代切”,也就是取上字“奴”的声母“n”,下字“代”的韵母及声调“ài”,拼读成“nài”。

8. 黏,女廉切——取上字“女”的声母(n),再取下字“廉”的韵母及声调(ián),拼读成( nián )。 9. 糶,他吊切——取上字“他”的声母( t ),再取下字“吊”的韵母及声调(iào),拼读成( tiào )。 ▲“省声”是形声字声旁为构形美观而省掉某些部件。如“豪”《说文》表述为“豕形,高省声”。意为“豪”是用“豕”作形旁,“高”作声旁,但“高”与“豕”上下叠合字形太长显得不美观,竖行排列时甚至容易误读成“高豕”两个字,为使其形成方块形状,于是声旁字“高”省掉下面的“口”嵌入“豕”就组成了“豪”。辨析下面省声的形声字: 10. 恬,( 忄 )形,( 甜 )省声。 12. 珊,(玉 )形,( 删 )省声 ▲“亦声”就是会意兼形声字。如“婚”字,《说文》表述为“从女从昏,昏亦声”。婚嫁自然从“女”,古时嫁娶拜堂多在黄昏之时,所以又从“昏”旁,这是会意造字法。但是“昏”又表示读音兼任声旁,因而“婚”字就具有会意兼形声的特点。

13. 在“劲、请、湖、伙、态、问”中,属于“亦声字”的是( 伙 )。用《说文》的表述即是:( 从人从火,火亦声 )

▲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属于造字法,假借和转注属于用字法。 14在“各、肉、毛、从、古、上、寸、切”中,属于象形字的是( 肉、毛 )。 15在“本、禾、女、鸟、亦、牛、身、水”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本、亦 )。 16在“暮、基、罩、顶、寇、箱、突、旗”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寇、突 )。 17在“盗、寒、弄、江、筋、连、兼、闻”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江、闻 )。

▲形声字的声旁由于时代的变化读音也会有所改变,但大多数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声符与本字仍保留着“同音关系”(声韵母相同,甚至声韵调都相同,如“湖”本字读hú, 声旁字“胡”也读hú)、双声关系(声符与本字韵母不同但声母相同)、叠韵关系(声符与本字声母不同但韵母相同)。 18.形声字“清、恐、煤、锤、精、魔”声旁与本字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清、锤 ) 19.形声字“骂、湖、魔、效、请、煤”声旁与本字属于双声关系的是( 魔、煤 ) 20.形声字“铲、悲、效、证、辽、疯”声旁与本字属于叠韵关系的是( 悲、效 ) 21. 古人有名有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与人交往一般自称名,以表谦卑,称人则称字,以表尊重。下面是孔子当年到洛阳拜老子为师时的一段对话,请填进恰当的称谓。

孔子见了老子连忙说:“学生( 孔丘 ),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老子说:“你就是( 仲尼 )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啦。”

22.古人一车驾四马就造出了“驷”字, 一车驾三马就造出( 骖 )字,一车驾双马就造出( 骈 )字。

23.“混凝土”就是人工造成的石头,于是人们就把“人、工、石”三个字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 砼 ),读音为( tóng )。 24.人们在煮稀饭或牛奶时,火烧得太大液体就会溢流出来,看到这种情景人们常常会喊道“pū出来了”,这个“pū”用汉字写出来就是( 潽 )。 24.一种玩具两头小,中间大。人们就根据它“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造了一个会意字( 尜 ),这个字的读音为 “gá” . 25—26. 一个十,汉字可以写成“十”,读音为“shi ”,“二十”用一个汉字来写是“廿”,读音为niàn , “三十”用一个汉字来写是“卅 ”,读音为( sà )“四十”写成一个汉字就是(卌),读音为(xì)。“两百”写成一个汉字就是( 皕 ),读音为( bì )。 27. 唐代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自造了一个字作为她的名字,这个字是( 瞾 ),字义同“照”,从造字角度看颇有创意,但并没有流传下来。

28.“美”和“美”,在印刷字体上前一个是( 楷 )体,后一个是( 宋 )体,前者最长一横是第七画,后者最长一横是第五画。学生书写应该以( 楷 )体为标准字体。 二、正误判断题(18分)

1. 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一般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则是合体字。( ∨ ) 2.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其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属于古文字,楷书以后的字体属于今文字。( × ) 3. 在封建社会里,从文字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对妇女歧视或含有侮辱女性痕迹的字,例如“妨、婪、嫌、奸、嫉、婪、嫌、妒、妄、佞”等。就连“偷”和“懒”也曾写成“媮”,和“嬾”,解放后才把这两个字改了过来。( ∨ )

4.形声字的形符是表义的,一般是一形一义。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化和楷化,一些形符字出现了一形多义的现象。 如“须”的“彡”表示须发,“彭”中的“彡”表示声响,“影”的“彡”表示光影,彪”中的“彡”表示花纹。( ∨ ) 5. “月”在合体字的左旁(如:肚、肠、肥、肿、胀、腻等)以及下部(如:背、肯、育、肩等)是“肉”的变形,与人体有关。在左旁不是表示肉而是表示月亮的只有“朦胧”等少数的几个字。( ∨ ) 6. “育”字的上部不是“云”,而是“子”的倒写,本义是妇女生育,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育”有个“肉”(月)字底,孩子出生时头先出,所以用“子”的倒写来表示。表示“倒子”的字还有“弃”。( ∨ ) 7.“⺈ ”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归于“刀”部。实际上“⺈ ”除了在“赖”(形声字,贝形,剌声。“剌”字的立刀旁在“赖”字中变形为“⺈ ”)极少数的字里表示刀外,在大多情况下与刀无关。如在“负、危、色、急”等字里“⺈”是“人”的变写,可称之为“折人头”;在“角、鱼、龟、兔、象”等字中“⺈”则分别表示兽角(角),动物头部(鱼、龟、兔),长鼻(象)等。( ∨ ) 8. “丘”古文字像山丘形,丘作姓氏渊源久远。在封建时代,凡触犯“国讳”和“圣讳”的文字都要无条件回避。因为“丘”是至圣先师孔子(孔丘)的大名,姓氏中的“丘”触犯了“圣讳”,所以,宋代时则规定采用“缺笔避讳法”,写“丘”要缺少第四笔。到了清代,尤其是到了清世宗时,为避“圣讳”,要求姓“丘”的都要加上“阝”写成“邱”。“五四运动”在“打倒孔家店”的新思潮下,一些姓邱的文人学士才宣泄了满腔积愤,去掉右“阝”恢复了“丘”姓,也有些人右阝挂久了,且不明来历,所以依然照挂下去。( ∨ ) 9.“债券”的“券” 用刀字底表义是因为古时契据刻写于竹木,用刀一剖为二,各持一半,以便还债时相合验证。“契”字上的“丰”就是用“刀”在竹木上刻写的数据文字,所以“契”也与“券”一样都是凭信之物。契据一分为二即为一副,后把能一分为二且又能合二而一的物件量词称之“副”,如:一副对联、一副眼镜、一副手套等。( ∨ ) 10.杭州西子湖畔岳王庙是千百年来世人朝拜景仰抗金英雄岳飞的圣地,庙堂里牌匾纵横,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岳坟照壁上题写的“盡忠報國”(尽忠报国)四个擘窝大字,这雄伟壮烈的四个字给人们以肃然起敬的激励和触及心灵的震撼。遗憾的是明朝书法家洪珠书写时将“國”内里“或”字右上一点不慎漏写了,这样的错字真是一错千年啊!( × ) 11. 形状如环,但有缺口的珮玉叫“玦”,“玦”又与“绝”音同,所以古代又借“玦”表示决断或绝别。《史记》中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玦”示意项羽要当机立断与刘邦“绝”,不留遗患。( ∨ ) 12. 现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是我国的王选。( ∨ ) 三、选择题(把正确表述题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30分) 1. “手”作偏旁有多种变形。下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打(扌)、采(爫)、教(攵)、敲(攴)、毁(殳)、取(又)、舞(舛) 秉(彐)、尊(寸)、有(⺈)、弄(廾)、祭(⺈)、举( )、各(夂) A上面的字括号内的偏旁都是表示手或与手的动作有关。

B上面的字除“各(夂)、舞(舛)”外,其余括号内偏旁都表示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C上面字中除“尊(寸)、有(⺈)”外,其余括号内偏旁都表示手或手的动作有关。

2.“口”是嘴巴,但在一些字中表示其它物体。下面字中“口”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否,会意字,从口,从不。口是嘴巴,口说不,自然是否定。

B合,上部是锅盖,下部“口”是锅的象形(古文字是圆形)。盖子盖住锅头正合适。 C向,古文字外框像房屋形,内中的“口”是窗户的象形。本义是朝北的窗,《诗经·豳风·七月》有“塞向墐户”句。由朝北的窗户引申出朝向、方向等。

D舍,象形字,是房屋的侧视形,上是屋顶,下部的“口”是嘴,表示屋内有人住。

3. 下面关于“罒”这一偏旁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蔑,德,蜀”三字的“罒”是“目”的横置,俗称“横目”,与人的眼睛有关。 B“罗、罩、署”三字的“罒”是“网”的变写,俗称“网四头”,与网有关。

C“罪、罢、罚”三字的“罒”就是数字“四”,俗称“四字头”,与次数有关。意为“事不过三”,超过四次就有罪,就会受到惩罚,就会被罢免。

4. 用《说文解字》查字必须按“文字学部首”来确定。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A ) A“险、阻、阵”等字的“阝”与人的左耳有关,所以要查(耳)部。 B“都、郊、鄙”等字的“阝”与区域方位有关,所以要查(邑)部。 D“热、熟、烈”等字的“灬”是“火”的变写,所以要查(火 )部。 F“花、菜、莲”等字的“艹”与“草”和植物有关,所以要查( 艸 )部。 G“冷、冻、凋”等字的“冫”与“冰”有关,所以要查( 仌)部。

5. 李白的《将进酒》以及诗中“将进酒,杯莫停”中“将”的读音及意思是( B ) A “将”读qiānɡ,是句首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B “将”读qiānɡ,是客家等方言中“请”的同音假借字,意思就是“请”。

C “将”读jiānɡ,是副词“将要”的意思,句意为“就要喝酒了,要喝个痛快唷,酒杯千万莫要停下来!”

6.下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 “诉诸法律”的“诸”是“之于”两个字急说时的合音,即是“诉之于法律”。 B “甭说了”的“甭”就是“不用”两个字急说时的合音,字义就是“不用”。 C “居心叵测”的“叵”是“可”的反写,“可”是可以,反过来写成“叵”就是“不可以”。词语“居心叵测”就是居心不良,深不可测的意思。

D“彳”的读音“chì”,俗称“双人旁”或“双立人”。“彳”只作偏旁,不独立成字。 7. 下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B )。

A今年虽然五风十雨,灾害不断,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的农业还是获得丰收。 B 他的笔法极佳,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C我找小明谈了许久,他终于不哭了,特别是最后他那嫣然一笑,使我宽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