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复习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电路复习题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 对于理想电压源而言,不允许 短 路,但允许 开 路。

2. 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一般关系式为

U=I*R 。

3. 当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式为

Ut=It*R 。

4. 一般情况下,电感的 不能跃变,电容的 不能跃变。

5. 两种实际电源模型等效变换是指对外部等效,对内部并无等效可言。当端子开路时,两

电路对外部均不发出功率,但此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当端子短路时,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用US、IS、RS表示)

6. 对于具有n个结点b个支路的电路,可列出 个独立的KCL方程,可列出

个独立的KVL方程。

7. KCL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 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8. 理想电流源在某一时刻可以给电路提供恒定不变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端电压无关,端

电压由 来决定。

9. 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 关系相同。 10.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 。

11.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理想电流源和电阻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

12. 在一阶RC电路中,若C不变,R越大,则换路后过渡过程越 。 13.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是 =0。

14. 在使用叠加定理适应注意:叠加定理仅适用于 电路;在各分电路中,要把不作用的电源置零。不作用的电压源用 代替,不作用的电流源用 代替。 不能单独作用;原电路中的 不能使用叠加定理来计算。

15. 戴维宁定理指出:一个含有独立源、受控源和线性电阻的一端口,对外电路来说,可以

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进行等效变换,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一端口的 电压,串联电阻等于该一端口全部 置零后的输入电阻。

1

16. 电感的电压相位 于电流相位π/2,电容的电压相位 于电流相位π/2。

17. 若电路的导纳Y=G+jB,则阻抗Z=R+jX中的电阻分量R= ,电抗分量X=

(用G和B表示)。

18. 正弦电压为u1=-10cos(100πt+3π/4),u2=10cos(100πt+π/4),则u1的相量为 ,

u1+u2= 。

19. 在采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参数时,若功率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均为已知(P、U、

I),则阻抗角为φZ= 。

20. 若Uab=12V,a 点电位Ua为5V,则b点电位Ub为 V。

21. 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一般关系式为 ;相量关系式为 。

22. 额定值为220V、40W的灯泡,接在110V的电源上,其消耗功率为 W。 23.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对外部电路而言,它等效于 。

24.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是指uc(0-) 零、外加激励 零时的响应。(t=0

时换路)

25. 已知i = 14.14cos(ωt+30°)A,其电流有效值为 安培,初相位为 。 26. 已知负载阻抗为Z?10?60??,则该负载性质为 。

27. RLC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 =100,若UR =10V,则电源电压U = V,电容两

端电压UC= 。

28. 三相对称星接负载,其线电流IL与对应相电流IP的关系为IL= 。

29. RLC串联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电流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的相位 ,在一定的输入

电压作用下,电路中 最大,电路的谐振角频率ω0= 。 30. 当一个实际电流源(诺顿电路)开路时,该电源内部 电流。(有、无) 31. 采用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后,原负载支路中电流 。 32. 电路中参考点选得不同,各点的电位 。

33. 在f =50HZ的交流电路中,容抗XC =314?,电容C = 。

34. 视在功率S=10KVA(输出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并联接上220V,40W,cosφ= 0.44

的日光灯,满载可接 只日光灯。 35. 用交流电表测得交流电的数值是其 值。

36. RLC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100,若U= 4V,则UL= 。

37. 并联一个合适的电容可以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后,电路的有功功

2

率 ,感性负载的电流 ,电路的总电流 。

38. 在三相四线制中,保险不允许装在 线上,否则可能导致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如图1,已知E=5V,R=10Ω,I=1A,则电压U=( )V。

A 15 B 5

C -5 D 10

E I R U 图1

2.含源二端网络,测得其开路电压为20V,短路电流为2A,当外接10Ω负载时,负载电流为( )。

A 1.5 A B 2A

S 2Ω L iL

C 1A D 0.5A

3.如图2中,S闭合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当S断开瞬间I=( )A。 10V - A 0 B 5

C 2 D 10

4.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 u=2202sin(?t?300)V,XL=10Ω则电感电流为( )A。

A i=222sin(ωt+30°) B i=22 2sin(ωt-60°) C i=22sin(ωt-60°) D i=222sin(ωt+120°)

5.三相对称电源星形联接时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正确的是( )。

A UL?3UP??30 B UL?3UP?30 C UP?3UL??300 D UP?3UL?300

6.如图3复杂电路中电流I=( )A。

A -3 B 3 C -1 D 1

7.将一只10V1W的电阻接在5V的电压上,则电阻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W。

I –1A 图3

I 00+ 图2 1A –3A I2 I1 A 0.25 B 0.5 C 0.75 D 1 8. 如图4交流电路中,若I2?I?I1,则方框中应接入的元件为( )。

C 图4

3

A 电阻 B 电感 C 电容 D RL串联 9.三相对称负载三角形联接时,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正确的是( )。

A IL?3IP??300 B IL?3IP?300 C IP?3IL??300 D IP?3IL?300

10.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u=2202sin(?t?300)V,XC=10Ω,则电容电流

为( )A。

A i=222sin(ωt+30°) B i=222sin(ωt+120°) C i=222sin(ωt-60°) D i=22sin(ωt+120°) 11.如图5中,a点的电位为( )V。

A 0 B -8 C -6 D -14

12.在RL串联交流电路中,已知UR?8V,UL?6V。 则U?( )V。

A 8 B 6 C 10 D 14

13.将一只12V6W的电阻,接在6V的电压上,则流过电阻的实际电流为( )A。

A 1 B 0.5 C 0.25 D 0.125 14.如图6中,S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当S闭合瞬间uC为( )V。

A 0 B 10 C 15 D 30

+ 30V - 10Ω 图6 10Ω a

3Ω-2A 4? ?图5

S C uC

15.正弦交流电路中,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u=2202sin(?t?300)V,R=10Ω,则电阻电流为( )A。

A i=222sin(ωt+30°) B i=222sin(ωt+120°) C i=222sin(ωt-60°) D i=22sin(ωt+30°)

16.三相对称电路中,负载作星形联接时的功率为110W,则负载改接成三角形时的功率为( )W。

4

A 110 B 1102 C 1103 D 330

17.电路如图7中,ab间的等效电阻为( )Ω。

A 10 B 8 C 5 D 4

18. 如图8交流电路中,已知IC?3A,IL?4A。则I=( )A。

A 1 B 3 C 4 D 7

19. 电路中参考点改变后,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 。

A 增大 B 减小 C 增大或减小 D 不变 20. 如图9所示电路对负载可等效为( )。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恒压源 D 恒流源 21.如图10为某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则该元件为( )。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恒压源 D 恒流源 22.如图11中, a点的电位为( )V。

A -3 B 5

4V

1Ω a 0 IS 图10 1Ω I

U IS 图9

+ US - 图8 I a 4Ω 8Ω b 图7 4Ω 10Ω

IC IL

- 3V

C 2 D 3

23.电路如图12中,ab间的等效电阻为( )Ω。

A 10 B 5 C 2.5 D 0

24.已知两个正弦量为u1=202sin(314t-60°)V,

u2=202sin(314t+30°)V,则( )。 A u1比u2滞后30° B u1比u2超前30° C u1比u2滞后90° D u1比u2超前90°

+ 1Ω 8V 图11

10Ω 10Ω 10Ω 10Ω b a 图12 U2 U1 - - + + U 图13

25.交流电路如图13中,若U2?U?U1,则方框中接入的元件应为( )。

5

A 电阻 B 电感 C 电容 D RL串联 26.电路如图14中,已知R0?10?,R1?15?。若使R获得

最大功率时R应为( )Ω。

A 25 B 15 C 10 D 6

27.在RLC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u=2202sin(314t?300)V,R=10Ω,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i为( )A。

A i=222sin(314t+120°) B i=22sin(314t+30°) C i=222sin(314t-60°) D i=222sin(314t+30°)

28.如图15中,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入端电阻Rab为( )。

A 9KΩ B 3 KΩ C 1KΩ D 0

3KΩ 2A 3KΩ 2A 3KΩ 图15

b a

E R0 图14 R1 R

29.某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的功率为60W,此时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为( )W。

A 30 B 60 C 120 D 240 I 30.如图16为某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则该元件为( )。

0 US 图16 + US IS - U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恒压源 D 恒流源 31. 如图17所示电路对负载可等效为( )。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恒压源 D 恒流源

图17

32.三相对称电路中,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时吸收的功率为330W,则负载改接成星形时的功率

变为( )W。

A 990 B 330 3 C 110 D 1103 33.正弦交流电路中,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后,电路的有功功率将( )。

6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4.三相对称电路中,线电压不变,将三角形联接的三相负载改接成星形联接,则负载的线电流是原来线电流的( )倍。

A 3 B 1/3 C 3 D 1/3

35. 电路如图18,已知E=5V,R=10Ω,I=1A,则电流U=( )V。

A 15 B -15 C 5 D -5

36.电路如图19中,电路的支路数、节点数、回路数分别为( )。

A 5、4、3 B 5、4、6 C 5、3、3 D 5、3、6 37.电路中,已知a点电位为2V,b点电位为-3V, 若以b点为参考点,则a点电位变为( )V。 A -5 B 5 C -3 D 3

38.电路如图20中,6V电压源吸收的功率为( )W。

A 24 B 20 C -24 D -20

39. 若将一根导线均匀拉长为原来的三倍,其电阻值变为

图20 + 6V - 5Ω 4A E1 R1 E2 R2 +

U 图18 R5 E3 R3 图19

E I R R4 原来的( )倍。

A 1/3 B 3 C 1/9 D 9

1KΩ + 2V - 1KΩ 图21

b a

40.电路如图21中,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入端电阻Rab为( )。

2A 1KΩ A 3KΩ B 1.5 KΩ C 1KΩ D 0

41. 若将一根导线从中间对折合并成一条新导线,其电阻值变为原来的( )倍。

A 1/2 B 2 C 1/4 D 4

42.在RL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感量增大,则电路的电流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43. 在R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容量增大,则电路的电流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

44. 在对称的三相电压作用下,将一个对称的三相负载分别接成三角形和星形时,负载的相电流之比是( )。

A 3 B 1/3 C 3 D 1/3

45.标明100Ω16W和 100Ω25W的两个电阻并联时,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V。 A.40 B.50 C.90 D.10

46.标明100Ω16W和 100Ω25W的两个电阻串联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是( )A。 A.0.4 B.0.5 C.0.9 D.0.1

第三部分 简算题

1.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参考方向下,写出下列元件u和i的约束方程(VCR)。

- 10V + i 0.1S i 20mH i - u - u + + + u

(a) (b) - (c)

2.在图示电路中,Uab=5V,R=?

a R + 20V - b

I=1A

3.求图示电路中电流I值。

+ 5A 15V 5Ω - I

4.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化简电路。(化成最简形式)

5A 2Ω

+ 5Ω 5V

- 8

5.图示电路中,求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并判断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 1A +

10Ω 30V -

6.图示电路中,分别计算两个电流源的功率,并判断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 6A

+ 2Ω U 2Ω - 3A

7.电路如图所示,求:a) 电流I2;b) 10V电压源的功率。

R1 I2 5A 3Ω 2Ω 10V + - 10Ω

8.试求图示电路的I1、I2、U2、R1、R2和Us。

2A 3Ω + 3V -

2Ω + + + US R2 U2 R1 5V - - - I2 I1

9.图示电路,若2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1W,求电阻R的值和1V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 2V -

R +

1? 1V -

9

10.图示电路中全部电阻均为1Ω,求输入电阻Rab。

3I

I a Rab b

11.求图示电路中的输入电阻Rin。

i1

βi1 R1 Rin R2 12.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画出图示电路的对外等效电路。

3A + 1A 3? 5V - +

15V

- 13.电路如图所示,求电压Uab。

6Ω 5Ω a I1 + 10V - + 4Ω US

- 0.9I1 b

10

14. 如图所示电路,g=0.1S,求电压uab。并计算10V电压源的功率,判断是吸收还是发出

功率。

5Ω 10Ω a

2A - u1 + gu1 +

uab -

10V - + b

15.如图所示电路,已知us(t)?1002cos(?t)V,i(t)?42cos(?t?60?)A,求电压源发出的平

均功率。

us(t)

i(t) 50Ω 10Ω N 16.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 3Ω 5Ω

6V 6A

- +

3Ω 1Ω U -

17.图示电路中,u(t)=2cos(t)V, i(t)=cos(t+45o)A, N为不含源网络,求N的阻抗Z。

2H 1Ω + i 1F u N -

11

?滞后U?于45o18. 图示电路,欲使U,求RC与 ? 之间的关系。 CS

R + +

?US- 1j?C?UC-

19.图示电路工作在正弦稳态,已知u?302cos(10t)V,i?52cos(10t)A,试确定无源网络

N内最简单的电路及其元件参数。

i +

u

3Ω 0.4H N

20.RLC串联电路的端电压u(t)=102cos(2500t+10o)V,当C=8μF时,电路中吸收的功率为最大,Pmax=100W,求电感L和Q值及电感和电容上的电压相量。

21.已知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1:5A、A2:20A、A3:25A。如果维持A1的读数不变,把电源频率提高一倍,求电流表A的读数。

R A1 L A A2 C A3

22.在图示交流电路中,电流表A1和A2的读数都是5A,问:

1)若Z1=Z2,则A0的读数是多少?

2)若Z1=R,Z2= jωL,则A0的读数是多少? 3)若A0的读数是0,则Z1和Z2满足什么关系?

+ A0 Z0 A2 12

A1 Z1 ? U

- Z2

23.图示对称三相电路,若UAB=380V,Z=10/30oΩ,求线电流及三相负载的有功功率。

Z A

Z B

Z C

24.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R=6Ω,Z=(1+j4)Ω,线电压为380V,求线电流和负载吸收的平均功率。

Z A

R

Z B R

R Z C

13

第四部分 综合计算题

1.电路如图所示,列出结点电压方程和网孔电流方程。

0.5U1 + - 1Ω 1Ω 6A + U1 - gU2 + 1Ω U2 1Ω 1Ω - 2.列写图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

12V _ 4Ω I1 + 2Ω + 14V _ 5Ω 3Ω 5I1 10Ω

3.列出图示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和网孔电流方程。

10Ω 5Ω 4Ω

Ix + I + Iy

25V 20Ω 15I - -

14

4.分别用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列写图示电路的方程。

IS 1 2 3 R2 R1 + US - 4 R3 R4

5.列出图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和网孔电流方程。 + 25V - 5Ω I 20Ω 4Ω + 15I -

10Ω 5Ω

6.图示电路,试用结点电压法求电压U

6V

- +

4Ω 1Ω

+ 5A 3Ω U

15

7.电路如图所示,列出该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包括增补方程)

+ US1 -

R2 + U2 - R1 R4 R3 + US2 - gU2

8.已知电路如图,IS=7A,US=35V,R1=1?,R2=2?,R3=3?,R4=4?,分别用戴维南定理

和叠加原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IS R2 R3 R4 + R1 US I - 9.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阻RL=?时,其功率最大,并计算此最大功率。

2I1 - +

8A 4Ω 6Ω RL

I1

16

10.电路如图所示,负载电阻RL可调,当RL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最大功率。

2I1 4Ω - + I1 4I1 2Ω 2Ω RL + 6V -

11.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阻RL=?时,其功率最大,并计算此最大功率。

1A

2Ω I1 1Ω 0.5I1 RL

12.求图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并计算RL获得的最大功率。

3i 4Ω 2Ω

i +

10V RL 6Ω -

17

13. 图示电路,IS =2A,R1= R2=4?,若负载RL可变,当RL等于何值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多少?(12分 要求:画出戴维宁电路或诺顿电路)

IS I1 R1 R2 RL

2I1 + - 14.图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已处于稳定状态。t=0时开关S闭合,已知:US=40V,IS=5A,R1=R2=R3=20

Ω,L=2H;

1)求t≥0时的电感电流iL(t)和电压uL(t); 2)做出电感电流iL(t)和电压uL(t)的变化曲线。

15.图示电路中,开关S打开前电路已处于稳态。t=0开关S打开,求t≥0时的iL(t)、uL(t)和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2Ω 3Ω 5Ω

+ 2A iL +

10V S 0.2H uL

- -

R1 R2 + S iL(t) + Us IS R3

uL(t) _ - 18

16.图示电路,开关动作前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闭合。求t≥0时的电感电流iL(t)

及电流i(t) 。

+ 9V

6Ω S(t=0) 4Ω iL(t) 12Ω 1H i(t) + 8V -

17.图示电路,t = 0时开关K闭合,求t ? 0时的uC(t)、 iC(t)和 i3(t)。

已知:IS=5A,R1=10?,R2=10?,R3=5?,C=250?F,开关闭合前电路已处于稳态。

R1 K IS R2 iC(t) C + uC(t) - i3(t)

R3

18.已知电路如图示,R1=3Ω,R2=6Ω,R3=6Ω,Us1=12V,Us2=6V,L=1H,电路原已达

到稳态,t = 0时开关S由a改合到b,用三要素法求:iL(t),定性画出iL(t)的波形曲线,并在图中标明τ。

a + b S + R1 R3

R2 L +

US1 - US2 - iL uL

19

19.图示电路中,开关在a处已达稳态,t=0时开关由a转向b。

1)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电感电流iL(t); 2)求电感两端的电压uL(t); 3)绘出iL(t)的波形。

4Ω b 2A i1 a iL +

+ 0.1H uL 4Ω 12V - -

2 i1 + -

20. 图示电路中,t=0时开关S1打开,S2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出t≥0时的iL(t)和uL(t),

并画出iL(t)的波形。 [注:在开关动作前,电路已达稳态]

1Ω S1 S2 + + + 10V 6V 0.5H uL 2Ω - - - i L 2Ω

21.已知us=2202cos(ωt+φ),R=110Ω,C=16μF,L=1H,求:

1)输入阻抗; 2)谐振频率ω0;

3)当ω=250 rad/S时,A1和A2的读数。

+ u s -

A1 R A2 R LC 20

?同相,电源电压有效值U=1V,频率为50HZ,电源发出的平?与I22.图示正弦稳态电路,U均功率为0.1W,且已知Z1和Z2吸收的平均功率相等, Z2的功率因数为0.5(感性),

求 Z1和Z2。

I? Z1

+ U?Z2 -

23.已知U=8V,Z1=(1-j5)Ω,Z2=(3-j1)Ω,Z3=(1+j1)Ω。求:

1)电路输入导纳; 2)各支路的电流;

3)Z2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Z1 + ? U- Z2 Z3 ? =141.4 /0oV,两并联支路的功率PAB=100W,24.图示电路中,已知R1=R2=XL=100Ω,UAB其功率因数为cosφAB=0.707 (φAB<0)。求: 1)该电路的复阻抗Z1;

2)端口电压U及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功率因数λ。

? I+ R1 A + ? I1 ? I2R2 jXL

? U- ? Z UAB1- B

21

25.图示电路中,已知电压表读数为50V,电流表读数为1A,功率表读数为30W,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L、R值和功率因数λ。

+ ? IA * * W R

? U- V L

26.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Ul = 380V,Z1 =-j110Ω,电动机 P = 1320W,cos?D = 0.5(感性)。

求:(1) 线电流和电源发出总功率;

(2) 用两表法测电动机负载的功率,画接线图。

IAIA1??A B IA2? D 电动机

C Z1

22

27.图示电路中,已知电压表读数为50V,电流表读数为1A,功率表读数为30W,电源的频

率为? =314 rad/s,负载Z为感性。求: ⑴ 复阻抗Z=?,功率因数 ? =?

⑵ 要把该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应并联多大的电容?此时电流表的读数和功率表的读数各为多少?

⑶ 欲使电路在该电源频率下发生串联谐振,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容?此时电流表的读数和功率表的读数各为多少?

?

A ? W

V Z C

?,I?,I?及电路的P,Q,S,cosφ,并画出相量图。 28. 已知电路如图示,求电流I12?= 220∠0°,R = 100Ω,L = 0.5H,C = 10μF 已知:f = 50Hz, U

? I+ ? I1R ? I2C

L ? U-

23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部分

1.短,开(断) 2.iC?CduC???j?LI? 4.电流,电压 3.ULLdt2US5.0,IRS,,0 6.n?1,b?(n?1) 7.电流 8.外电路(负载)

RS2S9.伏安特性(VCR) 10.

1LC 11.理想电流源,理想电流源 12.长

13.?L?1(Im[Z]或阻抗Z虚部) 14.线性,短路,开(断)路,受控源,功率 ?C?BG, G2?B2G2?B215.开路,独立电源 16.超前,滞后 17.

10218.???P,102cos(100?t) 19.?arccos() 20.-7

UI421. iC?CduC??j?CU? 22.10 23.理想电压源,24.等于,不等于 25.10,30? ,ICCdt26.感性 27.10,1000V 28.IP 29.相同,电流,

1LC 30.有 31.不变 32.不同

33.约10?F 34.110 35.有效 36.400 37.不变,不变,变小 38.中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 B 2. C 3. A 4. B 5. B 6. A 7. A 8. C 9. A 10.B 11. B 12. C 13. C 14. D 15. A 16. D 17. C 18. A 19. D 20. C 21.D 22. D 23. C 24. C 25. C 26. A 27. D 28. A 29. B 30. C 31.D 32. C 33. C 34. D 35. D 36. D 37. B 38. A 39. D 40. C 41. C 42. B 43. A 44. A 45. A 46. A

24

第三部分、简算题

?31、(a)u??10i (b)u??20?10di (3)u??10V 2、 15? 3、 -3A dt4、 15V电压源与2?电阻串联 5、PW,PW 6、 P6A发?18W,P30V发?601A发?303A吸?9W 7、(a)2A (b)60W发出 8、 0.5A、1.5A、2V、10?、1.33?、11V 9、 2?、0.5W 10、

82R1R2? 11、 12、3A电流源 13、V 14、-20V,10W发出

93R1?(1??)R215、400W 16、 6V 17、j1? 18、?RC?1 19、3?电阻与0.025F电容串联

20、0.02H,50,500?100?,500??80? 21、40.31A 22、1)10A,2)52A,3)Z1?Z2?0 23、22A,12.54KW 24、44A,3.872KW

第四部分 综合计算题

1、

0.5U1

+ - 1Ω 4 1Ω ①②0 ○ 6A + U1 - gU2 + 1 1Ω 2 U2 1Ω 3 1Ω - ③ 结点电压方程组为:?Un1?0.5U1?111?(??)Un2?1Un1?1Un3?011?111? 11?11(?)U?U?U??6?gU?n3n1n221111??U1?Un2??U2?Un2?Un3??网孔电流方程组为:?Im1?6?(1?1?1)I?1I?1I?1I?0m2m1m3m4?? ?Im3??gU2??(1?1)Im4?1Im2?1Im3??0.5U1?U1?1?(Im3?Im4)???U2?1?(Im2?Im3)

25

2、

I1 + 12V _ 结点电压方程组为:?Un1?14?111?(??)Un2?1Un1?1Un3?023523? ??111112(?)U?U?U???5I1?34n34n13n24??I?Un1?Un3?121?4? ① 3、

+ 2Ω ②3Ω ③5I1 10Ω

14V _ 5Ω 0 ○ 10Ω

3

5Ω 4Ω ①②

25V 1 20Ω 2 15I - - 0 ○结点电压方程组为:?Un1?25?11111??(??)Un2?Un1?Un3?0

54?5420?Un3?15I???Un2?20I③Ix + I + Iy 网孔电流方程组为:?(5?20)Im1?20Im2?5Im3?25?(4?20)I?20I?4I??15I ?m2m1m3??(5?4?10)Im3?5Im1?4Im2?0??I?Im1?Im2 4、

IS 3 1 2 3 网孔电流方程组为:?(R1?R2)Im1?R2Im3??US ?(R?R)I?RI?U?34m23m3S?I?IS?m3结点电压方程组为:11?1(?)U?Un2??ISn1?RRR122? ?U?U?n2S?111?(?)Un3?Un2?IS?R3?R3R4R2 R1 1 + US - 4 R3 2 R4

26

5、 10Ω 5Ω 3 4Ω ①+ ②25V I ③+ - 1 20Ω 2 15I 5Ω -

0 6、 - 6V +

4Ω ○0 ②1Ω ①2Ω 3Ω + 5A 2Ω

U - ③ 7、 ①R2 + U+ 2 - + R1 2 US2 US1 1 ②③-

- R4 RgU2

3 3 ○0

结点电压方程组为:??(1?1?1)U1125n1?Un2?Un3??55105105??(15?14?120)Un2?15Un1?14Un3?0 ??U?n3?15I?Un2?20I网孔电流方程组为:??(5?5?20)Im1?20Im2?5Im3?25??(4?20)Im2?20Im1?4Im3??15I ?(5?4?10)Im3?5Im1?4Im2?0??I?Im1?Im2结点电压方程组为:??Un1?6??(1?1)Un2?1?411Un1?5?U? ??(1?117.6)U1n?323?1Un1??5?Un2?Un3??2?5?U网孔电流方程组为:??(R1?R3)Im1?R1Im2?R3Im3?US1??(R1?R2?R4)Im2?R1Im1?R4Im3??US2 ?Im3?gU2??U2?R2Im2结点电压方程组为:??Un1?US1?(1?1?1)U1?n2??R1R3R4RUn1?1RUn3?014?(1?1)U?1Un1?1U2??US2??Rn3?gU22R4R2Rn4R2?Un1?Un3?U2?US227

8、 8A 9、 3?,48W 10、 4?,2.25W 11、10?,0.4W 12、10V/6?,4.17W

?20t313、10?,3.6W 14、 1) iL(t)?(3.5?2.5e100?3teV 2)略 )A,uL(t)?32015、iL(t)?1.4(1?e?50t)A,uL(t)?14e?50tV,p10V(t)?(?0.6?1.4e?50t)A 16、iL(t)?(3.5?1.5e?2t)A,i(t)?(e34?2t?2)A

17、uC(t)?(10?15e?1000t)V,iC(t)??4.25e?1000tA,i3(t)?(2?3e?1000t)A 18、iL(t)?(0.5?0.5e?8t)A 19、iL(t)?(1.2?1.8e?100t)A,uL(t)??18e?100tV 20、iL(t)?(3?7e?2t)A,uL(t)??7e?2tV

1)?616?10??, 2)250rad/s, 3)2A,0A 21、1)Z?110?1110?j(??)?616?10??110?j(??22、(5?j53)?,(5?j53)? 23、

8?j18??1.62?85?,I??0.57?130?,I??1.28?66.6?,0.97W,-0.325Var s,I1239724、1)100?90??,2)1005?18.4?V,200W,-100Var,0.89

30?,0.6 25、0.127H,26、6.2A,1320W

27、1)(30?j40)?,0.6 2)3.25?F,

25250A,30W 3)0.796?F,A,W 33328、0.7??25?A,1.18??57.5?A, 0.69?90?A,139.5W,65Var,154VA,0.90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