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下载本文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工商信息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为保障?十二五?时期工商信息化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全面加强金信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工商信息化支撑和引领工商业务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关要求,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工商信息化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时期,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以标准、网络、应用、数据、安全等为重点,加强工商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开展了金信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开创工商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1.工商信息化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对工商信息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信息化工作愈加重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

1

2009年以来,总局召开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各职能机构对信息化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对信息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为工商信息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工商信息化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强。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总局先后制定发布了《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数据规范》等30多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建立了标准动态维护系统,颁布了《关于统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意见》,为有效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奠定了基础。

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系统基本形成了政务内网、业务专网和公共服务网的三网格局。总局到省级、地市级工商局的业务专网连接覆盖率达到100%,到县级工商局的连接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各级网络带宽普遍达到2M以上,计算、存储等设备资源数量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增强。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

4.信息化应用建设进一步深化。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主要业务的覆盖,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了全省信息化一体化步伐,近50%的省级工商局已经建立了涵盖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监管、执法等业务的综合业务系统。全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进一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上下互

2

动、横向互通的工作机制。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网络教学、绩效考核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提高了效率。

5.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工商部门以政府网站为主,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丰富了服务方式,延伸了服务空间,拓宽了与各类企业、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渠道,增强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各级工商政府网站正在成为工商部门信息公开和服务社会的?第一平台?。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建立了总局、省级两级数据中心框架,初步实现了全系统主要业务数据的汇总,启动了数据质量保障提升工作,推进了跨区域信息查询及联网应用,开展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对利用工商信息资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参与或牵头了地方政府信用信息归集平台建设,提升了工商信息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水平。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加强了对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终端等的日常维护,开展了以防攻击、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病毒防护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基本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8.信息化机构及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系统绝大部分副省级以上工商局已经建立了专职信息化管理机构,其中部分省(市)局信息化机构已纳入行政编制,有些省(市)局信息化机

3

构已经延伸到县(区)一级。全系统专职在岗信息化工作人员近7000人,其中专业技术骨干约占70%,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工商业务的一支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二)?十二五?工商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将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业务,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相关业务系统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监管能力,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大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对?十二五?时期工商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已成为

4

市场监管面临的新特征,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服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监管、服务发展赋予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更新管理的观念和手段,增强管理的理性和科技含量,是新形势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由之路,也对工商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工商信息化已从区域建设走向上下协同建设,从单项业务应用走向综合协同业务应用,从单纯技术支持业务走向技术与业务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从分散建设、封闭运行进入整体推进、协同应用的新阶段,?整合、融合、一体化?已经成为工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围绕工商业务总体工作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全国一盘棋的系统建设观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与工商业务的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系统整合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业务应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尚待解决;统一信息化标准的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数据质量、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站式?服务、?智能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方式尚需进一步规范。

5

?十二五?时期是工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提高金信工程整体效能,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工商信息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加强?金信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更加注重整合提升,更加注重应用实效,更加注重基层建设,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大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一体化步伐,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二)基本原则

工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职能、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注重创新、实用高效;强化管理、保障安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站在工商行政管理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区域建设与全局建设、重点建设与整体推进、单项应用系统建设与发挥整体职能作用、

6

统一应用平台建设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不断提高工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工商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职能、面向社会。必须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有效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社会,以客户为中心,把为政府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易用性和扩展性。

——整合资源、协同共享。按照协同共享的实际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工商业务融合,加快整合分散的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坚持应用系统建设平台化和信息资源组织开放化,打破区域限制、条块约束和部门壁垒,联通孤岛、协同业务、共享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构建?一体化?的工商信息化应用平台。

——注重创新、实用高效。时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业务变革的影响,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工商行政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创新。要立足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既要创新发展,又不盲目追求先进、扩大规模,建设适时、适用、实用的工商信息化。

——强化管理、保障安全。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法,集成先进成熟技术,有效规避信息化建设的

7

实施风险、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成功率。要从管理体制、技术保障和运行服务等方面入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规定,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不间断高效运行能力。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工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以整合、融合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高水平、深层次推进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和全系统综合业务应用、公共服务、内部管理?三大平台?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全系统纵向与横向,各层级、各条线、各类应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联动的信息化?一体化?格局,为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推进依法行政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基本形成统一工商信息化标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比较完备的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标准执行力,到2012年底,全系统执行总局发布的数据标准的符合度达到100%;到2013年底,全系统全面执行总局发布的所有强制性标准。

——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取得新突破。到2012年底,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包含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监管及行政执法的经济户籍信息,其数据完整率达到95%以上、数据准确率达到98%以上,实现数据的每日动态更新。到?十二五?时期末,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的数据管理范围基本覆盖工商数据标准

8

的所有指标,经济户籍信息的数据完整率、准确率均达到99%以上,数据更新周期达到准实时,数据间的关联性显著增强,能够为系统内、外提供及时准确、灵活高效的信息资源支撑与服务。

——?三大平台?建设和应用取得新成效。到2012年底,全面建成省级行政区域内?一体化?综合业务应用平台,100%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实现网上在线申请、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商标注册的网上申请率达到85%以上,内部管理信息化应用进一步完善。到?十二五?时期末,基本形成全系统纵向互联、横向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和?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覆盖主要政务和党务工作的内部管理平台,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工商履职到位、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提升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托工商业务专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全面实现工商系统的五级贯通,网络性能进一步优化,有效保障全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化应用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信息安全及运行维护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安全及运维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基本健全,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防范体系建设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全系统统一的网络信任

9

服务体系得到广泛应用,系统的容灾备份能力进一步增强,运维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统一工商信息化标准工作

信息化标准是保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是推进信息化?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统一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意见》,加大统一标准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统一工商信息化标准工作的长效机制。

1.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化标准。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重点加强数据标准、业务流程规范、证照及文书格式规范等标准建设,建立工商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健全标准动态维护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商信息化标准和标准体系。

2.进一步加强标准监督检查,强化标准执行力。在全系统开展一次对现有信息系统执行标准情况的清理检查,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信息系统,于2013年底前完成标准化改造工作。修订《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标准在项目设计、实施、验收、运维等各环节的应用,建立健全标准执行的工作制度、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统一信息化标准的贯彻实施。

3.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全面提高标准意识。充分利

10

用各类报刊、网站和电子政务系统,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把信息化标准工作与加强?四化建设?相结合,使广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了解知晓标准、参与制订标准、正确理解标准、准确执行标准,使执行统一信息化标准成为全系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建立健全工商信息资源支撑体系

工商信息资源是工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工商部门掌握的重要战略资源。?十二五?期间,以支持各级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导向,全面展开并建成标准统一、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动态更新、开放共享的全国经济户籍数据库,形成全国一体、信息共享、联网应用的工商信息资源支撑体系。

1.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遵循统一的工商信息化标准,狠抓数据采集源头建设,改造业务应用系统,探索数据直接采集方式,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健全数据采集责任制,确保完整、准确、及时的采集各类业务产生的经济户籍信息,为工商部门开展各项业务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源支撑,为全国经济户籍库建设提供优质的数据源。

2.进一步建立、健全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总局通过建立全系统统一的经济户籍信息获取与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数据汇总、管理机制,在保障各地联机生产系统安全运行前提下,实现异构平台下总局汇总信息的实时

11

生成和同步更新。在此基础上,总局通过汇总各地经济户籍信息,建立以营业执照注册号为唯一定位标识,以市场主体信息为主线,关联叠加各类市场主体监管信息、经营行为信息、执法案件信息以及相关市场客体信息的全国经济户籍数据库,为全国企业法人基础信息库和国家宏观经济信息库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各地要按照总局要求,积极做好数据采集、汇总的相关配合工作,为全国经济户籍信息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依托全国经济户籍信息库,建立相关主题中央级联机查询和业务审查处理系统,实现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协同监管等业务的实时提示、警示、限制,为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资源使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3.不断深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加快推进与公安、税务、海关、财政、统计、建设、商务、社保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工作,整合相关信息,提高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根据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建立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建设综合分析决策支持服务系统,采用多种方式为政府决策、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三大平台?建设

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十二五?期间,通

12

过建设和完善全系统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平台,切实形成对工商行政管理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支撑,不断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

1. 建设全系统?一体化?综合业务应用平台

——各省要按照全程一体化的软件设计开发思路,建设本省行政区域内遵循统一的工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和网络平台、整合工商行政管理主要业务、具有集成接入外部应用能力的综合业务应用软件,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一体化?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实现全省范围内各层级、各条线、各类业务应用在统一业务应用平台上的流转和处理。

——总局依托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专网,以数据中心和全系统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建设总局与地方局业务协同联动平台,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地域之间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联动,逐步形成全系统统一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

——进一步整合、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12315行政执法体系、个体工商户分类监管以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等已有信息系统,使之纳入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框架下,实现综合业务应用平台对工商主要业务的全覆盖、对业务工作岗位的全覆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全覆盖。

13

2.构建工商行政管理?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按照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建设各级网站,切实加大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力度、积极推进政府网站互动服务、大力加强网上舆情的把握和引导、不断规范和改进网站展示形式,进一步提升网站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政府网站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以总局政府网站为龙头,各省级局政府网站为主体、辐射地市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政府网站门户。

——在加强工商政府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总局通过整合工商服务资源,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覆盖总局、省局两级,具有网站、短信、邮件等多种受理方式,涵盖各类工商网上服务业务,实现智能分析、判断、定位、自动分发/接收处理等功能的公共服务系统,各省要通过改造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与公共服务系统的无缝交互,解决以往系统存在的人工干预多、跨地域跨部门处理流转难等问题,逐步形成全系统统一关联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服务体系。

3.完善覆盖主要政务工作的内部管理平台

——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日常办公、公文流转、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会议管理、局务公开、信息统计等内部工作的信息化应用,逐步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纳入内部管理平台,规范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

14

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服务质量评价、绩效考核等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强化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的约束和实时监控,加强工作绩效考核,促进勤政廉政建设。

(四)构造稳定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十二五?期间,为适应工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变化,保障工商业务的顺利开展,要不断扩充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1.总局负责总局至省级局业务骨干网以及总局互联网的带宽升级。各地可充分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资源构造满足工商业务应用需要的网络。同时,也要立足自身建设,做好省以下业务专网、互联网的升级改造,满足业务应用发展的需要。

2.根据业务应用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采用虚拟化、智能安全、高利用率、节能环保等技术,更新软硬件设备、改造基础环境、整合系统资源,构建绿色数据中心,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效能比的最大化,降低能耗和总体拥有成本,为各类应用提供稳定、高效、可靠、可扩展的支撑平台,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使用满意度。

(五)切实加强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

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商信息

15

化建设的重点。?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促进全系统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1.进一步加强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能,利用业务办公系统,将信息化工作手段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途径。各地信息化建设要向?需求来源基层,服务面向基层?转变,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向工商所倾斜,确保所有工商所每个工作人员1台计算机,每个工商所配备1名兼职或者专职信息员。积极推进移动监管执法系统建设,为基层工商所一线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移动执法终端和数据采集设备,提升一线的监管执法水平和业务数据采集水平。

2.要切实处理好统一业务应用平台建设与发挥基层创造力的关系。在省内?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下,要结合基层工作特点和业务需求,充分考虑基层是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用户的优势,在需求分析和监管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层应用软件的适应性,减轻基层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基层干部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 (六)建立健全安全及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更加关键。?十二五?期间,要始终把

16

安全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1.按照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网络保密有关法规制度要求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系统进行整改,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检查,逐步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臵工作机制。在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服务器、终端等硬件设备的安全监测,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等软件系统的安全审计,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不断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

2.以总局信任系统为源点,规范和加强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统一的网络信任服务体系建设,在各级工商系统中实现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为各级工商部门间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网络访问安全提供保障,为建立全国电子营业执照核发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3.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备份策略,统一规划、分配存储资源,逐步建立本地和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组建管理灵活、可靠性高的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分阶段实现数据级和应用级的备份机制,确保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安全。

4.进一步规范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着力构建?综合运维服务?体系。以实现?由单项分散运维向系统科学运维转变、

17

由人工简单运维向高科技手段运维转变、由被动运维向主动运维转变?为目标,采用先进的IT运维管理技术和服务外包模式等,将原先分散的设备管理、网络管理、数据管理、机房管理、安全接入管理等子系统,整合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智能化综合运维服务支撑平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运维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提升工商信息化运行维护的整体水平。

(七)协同建设重点信息系统

?十二五?期间,总局与各省局按照?统一业务需求、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关键流程、统一技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思路,在全系统统一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框架下,依托总局、省局两级数据中心和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专网,整合各类系统资源,统一协同建设若干重点业务应用系统。 1.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核发管理系统。实施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电子标识,解决移动执法、精确定位、快速核对、信息共享、执照防伪、数据实时采集等问题,促进相关政府部门间的协同执法,提高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力度,推进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 2.建设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市场主体的亮照经营管理,实现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搜索、定位、取证、处理以及查询等功能,逐步形成全国一体、统分结合、功能齐全、上下联动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体系,维护网络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网络市场经济环境,提升政府部门网络监

18

管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

3.建设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落实进货查验及查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支持食品下架、退市、销毁等相关工作,实现食品质量检验、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信息的统一综合利用,以食品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信息为基础,以营业执照注册号为定位标识,关联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资格许可信息、产品许可信息和食品安全信息,推进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联动,提高政府部门保障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

4.建设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系统。建立商品质量监测数据库和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数据库,按照商品质量准入退出制度改革的要求,实现对重要商品进货、仓储、销售、退市的全过程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建设12315消费维权系统。建立总局和省局两级12315数据分析中心,提升12315数据信息综合分析利用能力;建立健全12315短信平台;开发12315知识数据库;建立?全国‘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名录管理系统?,实现全国社会维权网络建设情况的动态管理。

6.建设全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系统。支持开展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争取到2012年底,实现竞争执法案件数据与统计报表数据的

19

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实现总局利用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系统实时查询、统计、分析竞争执法案件数据的功能。 7.建设全国广告监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整合广告市场主体准入、广告行政许可、广告监测、广告案件等信息,推进全系信息共享和联网应用,提升广告监管执法效能。 8.建设市场风险防范与应急处臵指挥系统。利用视频通话、图像接入、移动通信等功能以及知识库、资源库、应急处臵预案等,实现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及时沟通、调度指挥、跟踪督办、应急处臵。通过实现对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和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网上咨询、网上发布、网上预警等功能,实现区域性和系统性的市场风险防范。

9.建设商标服务系统。依托商标三期工程,进一步加强商标注册管理自动化,并以此为基础为各地工商机关提供注册商标、注册人、是否许可转让、地区统计等相关商标信息查询服务,对各地工商机关商标执法进行动态跟踪,采集商标案件执法信息,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强商标信息与工商行政管理其他业务信息的整合叠加,开展深层次挖掘分析,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工商系统监管需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 1.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切实把信息化工

20

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信息化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统一领导的工作常规化和制度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起表率作用,带头营造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良好氛围。要把必须熟知和掌握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商干部的基本技能和手段,把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业务部门中要力争有1-2名熟悉信息化的干部。

2.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编制,强化统一管理职能,不断提高信息化决策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水平。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必须是行政力推动发展的过程,加强各级工商部门的信息化机构建设,使之履行行政职能或赋予一定的行政职能,是搞好工商信息化工作、实现工商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机构要实现从单纯技术保障向技术与管理并重的转变。信息化机构人员配备要坚持?省级局配强,地市级局配精,县区级局配全?的原则,到?十二五?时期末,各级信息化机构人员配臵要求如下表:

专栏1:各级信息化机构人员配臵要求 01省级信息化机构人员配臵要求 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要求至少有1-2名熟悉工商业务、熟悉前沿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作为带头人,并参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决策中;信息化机构班子中应当有懂信息技术的领导;至少有5-8名专

21

属性 预期性 业技术人员;本科(含)以上人员占到70%以上。 02市级信息化机构人员配臵要求 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要求至少有1名熟悉信息技术、了解工商业务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至少有2-4名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含)以上人员占到50%以上。 03县级信息化机构人员配臵要求 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要求至少有1-2名专职技术人员。工商所要有1名专职或兼职信息员。 预期性 预期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工商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强专项和认证培训,大力开展与高等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端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鼓励信息技术人员开展自我培训和学习提高。

2.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工商系统信息化整体素质和应用水平。把信息化培训纳入总局行政学院的培训计划,在各类主体培训班的课程设臵上增加信息化专题培训内容;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依托总局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增加网上答题竞赛、学习交流等活动方式,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3.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建设机制,为工商信息化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和引进一批信息化技术

22

骨干、专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创造适合技术人员发挥特长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加强业务部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人才引进以及加强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干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业务部门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到?十二五?末,省级各业务部门,根据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部门至少有1-2名复合型人才,地市级要尽量达到每个业务部门有1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专栏2:对各种类型人才的解释 01信息化专家型人才 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权威性,在系统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02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人员 03业务部门复合型人才 具有信息化工作经历或接受过信息化相关高等教育的人员

(三)理顺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推进 1.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进行科学论证、通盘考虑、优化组合,综合协调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在涉及多个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勇于承担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业务部门在发挥?需求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全过程参与相关信息化工作,并在需求、立项、建设、验收以及使用、推广、完善

23

等各个环节发挥其重要作用。不断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业务需求和分析论证工作机制、良性互动的项目建设和应用推进工作机制、权责统一的信息资源采集和开发利用工作机制、协调一致的网站内容保障和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机制,切实把信息系统建设好、维护好、使用好、推广好。

2.各地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下发的有关工商信息化建设的文件,包括规划、标准、意见、制度、方案等。总局和地方局要密切沟通协调、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分类指导。各省要在顶层设计的架构下做好本地区的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的分级架构设计,建立起分级信息化项目与顶层设计之间的连接关系,逐步形成全系统上下协同、步调一致、整体推进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各省负责制定的本地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总体技术方案,须报总局备案。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工商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维护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信息化项目立项评审制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保证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加强项目实施环节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强化廉政风险

24

点的防范和管理,建设?阳光工程?。

2.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将信息化建设成效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切实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工作,促进信息化建设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3.运用系统方法论提升工商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平。加强工商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系统的方法论指导,在借鉴国、内外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时所采用的科学合理的思路与方法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消化吸收工作。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现实与长远、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和适应性,确保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目标相一致,努力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促进信息化建设效益最大化。

4.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化工作。以信息化项目管理为主线,建设支持各类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管理,使各级领导、信息化机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处理信息化工作的相关事宜,掌握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查阅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档案、文件,有利于提升信息化工作效率,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

25

(五)做好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工商信息化整体发展 1.?十二五?期间,总局将在金信工程(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融合、一体化?的思路,继续全面、深入推进金信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金信工程(二期)项目的申报立项,以此带动?十二五?期间工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各地在积极参与、配合,做好金信工程(二期)项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本级发展改革委、财政及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本地区?十二五?重大信息化项目立项实施,促进本地区?十二五?工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2.依托国家?十二五?相关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区域、跨部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切实做好企业法人基础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在提高政府监管执法效能、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工作经费

1.省级工商局要根据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将信息化专项经费纳入工商行政管理年度经费预算,统筹安排全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经费,并积极争取当地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持续投入。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实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总局将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工商信息化的实际需要,

26

继续加强对相关地方局的信息化援助力度。同时,依托金信工程(二期)项目,给予西部地区一定资金和设备的支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