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讲义(定稿) - 图文 下载本文

2014年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

调查评估培训讲义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 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八月

目录

一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 ................................................................... 1 1.1项目来源 ................................................................................................................................ 1 1.2目的意义 ................................................................................................................................ 1 1.3工作总体部署及已完成工作 ................................................................................................ 2 1.3.1“十二五”总体部署 .......................................................................................................... 2 1.3.2甘肃省已完成工作 ......................................................................................................... 3 1.4 2014年工作任务和要求 ................................................................................................... 4 1.5市州及县区调查方法 ............................................................................................................ 5 1.6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 5 1.7时间进度安排 ........................................................................................................................ 6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 7 2.1. 概况 ...................................................................................................................................... 7 2.1.1 目标与任务 .................................................................................................................... 7 2.1.2 技术路线 ........................................................................................................................ 7 2.1.3 关键技术问题 ................................................................................................................ 8 2.1.4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称 ................................................................................................. 9 2.2. 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调查与评价 ....................................................................... 9 2.2.1更新清单 ......................................................................................................................... 9 2.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 11 2.3 资料收集 ............................................................................................................................. 11 2.3. 典型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 13 2.3.1 确定调查对象整理更新正规垃圾填埋场清单 .......................................................... 13 2.3.2 资料收集 ...................................................................................................................... 16 2.4.典型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 17 2.4.1 确定调查对象整理更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清单 ...................................................... 17 2.4.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 .................................................... 18 2.4.3 资料收集 ...................................................................................................................... 19 2.5其他各项表格填表说明 ...................................................................................................... 20 2.5.1《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 ................................................................ 20 附录. ........................................................................................................................................... 22 三重点工业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 26 3.1总论 ...................................................................................................................................... 26 3.1.1目的意义 ....................................................................................................................... 26 3.1.2工作任务和要求 ........................................................................................................... 26 3.1.3技术路线 ....................................................................................................................... 27 3.1.4规范性引用文件 ........................................................................................................... 28

3.2更新工业污染源清单和重点调查对象确定 ...................................................................... 28 3.2.1更新工业污染源清单 ................................................................................................... 28 3.2.2确定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对象 ................................................................................... 29 3.3重点工业污染源资料收集 .................................................................................................. 30 3.3.1工业污染源调查 ........................................................................................................... 30 3.3.2其它资料收集 ............................................................................................................... 33 3.4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某石化工业园 ............................................... 34 3.4.1工业园区概况 ............................................................................................................... 34 3.4.2区域地貌 ....................................................................................................................... 35 3.4.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36 3.4.4第一阶段调查区现场踏勘 ........................................................................................... 41 附录:工业污染源相关调查表格 ............................................................................................ 46 四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信息系统 ............................................................................ 72 4.1系统介绍 .............................................................................................................................. 72 4.1.1系统建设目标 ............................................................................................................... 72 4.1.2系统结构 ....................................................................................................................... 73 4.1.3系统主要功能 ............................................................................................................... 74 4.2使用说明 .............................................................................................................................. 77 4.2.1系统登录 ....................................................................................................................... 77 4.2.2门户首页的操作说明 ................................................................................................... 78 4.2.3调查表填写 ................................................................................................................... 79 4.2.4报表上报 ....................................................................................................................... 86 五联系方式 ............................................................................................................................. 88

一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方案

1.1项目来源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为切实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部印发实施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2015年前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计划项目作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优先实施的重要项目,是地下水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具体工作概括地讲,主要为调查城镇及农村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矿山开采区、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危废处置场、石油生产销售、污水灌区位置、运行时间、面积、主要污染物等基本情况。

1.2目的意义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在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资源占全国总供水量的近20%,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据统计,全国60%的人口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水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省目前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相当薄弱,地下水基础环境状

1

况不清,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饮水安全保障产生严重影响,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制约。

1.3工作总体部署及已完成工作

1.3.1“十二五”总体部署

2011年,成立全国调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和专家咨询组;完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顶层设计,率先在北京市、山东省、贵州省及海南省开展试点工作。

2012年扩大调查评估范围,除了在试点省(市)典型案例地区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外,非试点省(区、市)同时启动典型案例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地方调查评估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建立,形成了完善的适合我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方法学、组织管理和工作模式,为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全面开展重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石油化工储运和销售企业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此外,继续推进典型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等典型区域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2014年,全面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继续推进典型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等典型区域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范围。

2015年,全面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场、高尔夫球场、农业污染源、矿山开采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面完成典型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等典型区域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完成

2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建成地下水调查评估数据库和全国地下水环境信息图集;构建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技术、政策体系。

1.3.2甘肃省已完成工作 1.3.2.1 2012年完成工作

(1)积极协调省国土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工信委等相关省直部门和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分公司,初步完成了“双源”清单(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类污染源场地)的确定工作。

(2)编制了《2012年度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并开展了以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试点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完成了《甘肃省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2012年)》并上报环保部。

(3)成立了以刘永福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相关省直部门和各市州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

1.3.2.2 2013年完成工作

(1)省环保厅下发了《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2013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甘环污防发〔2013〕17号),继续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

(2)各地市州环保局根据省厅要求,上报社会加油站调查清单,环科院根据各市州上报资料继续补充完善“双源”清单。

(3)以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社会加油站为调查对象,在兰州市选定1个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和1个社会加油站作为典型案例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并选定兰州市作为典型城市开展了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对所选点位进行调查、监测,开展地下水质量评价、地

3

下水污染评价,并进行“四大评估”(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估、地下水健康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估、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评估)。

(4)编制完成了《2013年度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和《甘肃省案例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2013年)》并上报环保部

1.4 2014年工作任务和要求

(1)全面开展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完善全省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清单,对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的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全面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摸清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查明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

(2)开展污染严重的典型案例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示范。 专题技术协助地方,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一个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或垃圾填埋场等典型案例,开展地下水模拟预测、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防控)方案评估案例示范,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一个地市或水文地质单元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示范。

(3)建立2014年地下水环境状况数据库和信息平台。 根据2014年全国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结果,构建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编制2014年重点调查对象分布图、地下水质量分布图、地下水污染现状图等,构建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信息管理平台。

4

1.5市州及县区调查方法

各县区调查区内所有工业源(园区)、垃圾填埋场并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上报市州。

市州汇总所辖区县调查资料,上报省厅,同时在调查信息系统中完成数据库的建立。此外,各市州至少确定一个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和垃圾填埋场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完成相关信息的填报工作。

1.6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数据库建设执行统一的标准,包括行政区划编码、水源地编码等。数据库按类型分为调查数据库和评估数据库。建立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数据库:包括更新双源清单数据库,建立以重点调查对象的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实验分析等为主体的数据库。建立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数据库:包括典型案例的地下水模拟预测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以及修复(防控)方案评估数据库。

本次针对各市州的要求,只要求市州完成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数据库的建立,评估数据库不做要求,由省级统一完成。 在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进行业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基本框架,完成2014年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采集模版的编制,实现案例地区调查数据在线数据审核、数据上报、数据合并、汇总、评价以及评估等功能。系统建设完成后,将系统部署在环境保护部,依托环境保护部业务专网支持用户对调查数据的采集、上报与评估管理工作。数据采集与评估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上报子系统和数据评估子系统等。

5

1.7时间进度安排

2014年具体工作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8月27——8月28日:对各地市州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了解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的进程和所需要配合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对各地市州培训在信息平台上完成清单的填报。

9月19日之前,各县区向地市州填报今年重点调查的工业污染源清单与垃圾填埋场基础资料。

10月10日之前,各市州环保局完成资料汇总和信息填报工作,并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10月31日之前,完成对调查重点的现场踏勘,并编制完成《甘肃省2014年地下水调查评估实施方案》上报相关部门。

实施方案通过之后一个月之内,完成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 2014年12月之前,根据甘肃省调查评估取得的数据及资料,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数据库,绘制图集,编制完成《2014年甘肃省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6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2.1. 概况

2.1.1 目标与任务

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技术指南》,结合具体调查案例,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培训工作,指导全省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程度,尽可能掌握填埋场污染范围。

2.1.2 技术路线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总体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

7

图2-1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路线

2.1.3 关键技术问题

(1)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信息收集方法与途径; (2)更新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

(3)填写正规垃圾填埋场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并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4)上报所收集数据至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信息平台,构建完整的清单数据库

8

2.1.4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称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2.2. 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调查与评价

2.2.1更新清单

各区、市在2013年清单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核实确认垃圾填埋场清单,完成调查对象清单表的填写,并上报至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信息平台,构建完整的清单数据库。清单详见附录。

2.2.1.1《垃圾填埋场清单》填表说明

填表目的:该表为垃圾填埋场清单统计表,通过填表数据可以从总体上掌握我国垃圾填埋场分布情况和基本特点。

名称:指生活垃圾填埋场全称;

编码:系统自动生成;编码由“6位行政区划代码+3位数字顺序码+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l”组成。例如,若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006号垃圾填埋场,则此垃圾填埋场编码为“6222010060404l”;

顺序码: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该顺序码为区县内垃圾填埋场顺序编码,示例“001”;

省份(直辖市):垃圾填埋场所在省(直辖市)名称,示例“甘肃省”;

地市:垃圾填埋场所在的地级市名称(若为直辖市,则不填此项),

9

示例“张掖市”;

区县:垃圾填埋场所在的区县名称,示例“甘州区”;

一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为垃圾填埋场所处的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示例:西北内陆盆地水文地质区,则填写“04”;

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为垃圾填埋场所处的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示例:若为河西走廊水文地质亚区,则填写“0404”;

是否重点调查:填写“是”或“否”;确定原则以实际调查情况为准,参考《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实施方案》,重点调查的垃圾填埋场需填写附件中表2、表3、表4、表5。

经度:垃圾填埋场大致中心位置经度,用度、分、秒表示,示例“119°49′11″”;

纬度:垃圾填埋场大致中心位置纬度,用度、分、秒表示,示例“31°21′11″”;

初始运行时间(年月):垃圾填埋场的起始运行时间,填写格式:YYYYMM,示例初始运行时间为1995年6月则填写“199506”;

是否改扩建:指到表格填写前填埋场是否有改建或扩建项目,填“是”或“否”;

评定等级:指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 107-2005)的评定结果,示例“Ⅱ级”;

监测井个数:指填埋场现有监测井个数,示例“5”;

是否开展常规监测:指填埋场是否进行定期的常规监测并保存监测数据,填写“是”或“否”;

主要污染指标:根据监测数据确定的污染指标,可填写多个监测

10

项目,示例“氨氮”。

表2-1 垃圾填埋场列表清单

名称 省份名称 一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 经度 是否改扩建 是否开展常规监测 专题编码 地市名称 二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 纬度 评定等级 主要污染指标 顺序码 区县名称 是否重点调查 初始运行时间 监测井个数 2.2.2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1)正规垃圾填埋场

对于正规垃圾填埋场,全部列入调查对象范围之内。所谓正规垃圾填埋场,是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并运营,采用卫生填埋技术,达到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

(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对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进行筛选: 位于饮用水水源地附近或地下水补给径流区; 位于地下水脆弱性较高的地区;

被调查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时间在5年以上。

2.3 资料收集

收集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现场图片集、垃圾填埋场清单(附表1)、基本信息调查表(附表2、3)、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附表4)、现场采样和监测井信息表(附表5)、监测井平面图、历史监测数据,收集资料的来源、用途及要求参见表2-2。

表2-2生活垃圾填埋场资料收集清单及其来源、用途与要求

11

资料信息要求与说明 复印版 序号 资料名称 ××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正规*) 资料来源 资料使用目的 1 填埋场运行单位 信息收集与审核 2 填埋场运行单位 填埋场运行单位或第三方地勘单位 地勘报告 复印版 信息收集与审核 3 复印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推荐) 纸质版或电子信息收集与审核 4 信息收集 5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正规*) 地勘报告 版(推荐,比例尺1:1000-1:500) 模型构建 6 ××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图片集 ××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历史监测资料(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分布平面图 现场调研 电子版(JPG格式)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最近3-5年 纸质版或电子版(推荐) 数据库建立 7 实地调查 基本信息调查 水文地质情况调查 监测井信息收集 8 实地调查 现场走坊或可研报告 填埋场运行单位 现场走访或可研报告 9 10 数据分析 11 信息收集 注:正规*表示只需在正规填埋场收集的资料。 对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难以获取场地基础资料,可以通过联系当地国土、水利、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获得大区域的基础性资料,在大尺度上掌握该场地的一些基本信息,再通过现场调研和水文地质勘察等环节进一步确定及补充相关资料。

12

2.3. 典型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3.1 确定调查对象整理更新正规垃圾填埋场清单

该垃圾填埋场属于正规垃圾填埋场。自2007年10月1日开始投产运行,垃圾日处理量150t/d,填埋区面积54.11ha,填埋深度17m,填埋容量约190×104m3;位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内,该区域地层岩性主要是由细砂、砾砂组成的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厚达100m,富水性好,水量丰富,渗透系数高,无弱透水性顶板,该层潜水极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

因此,选择该场地开展地下水环境基础调查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具有典型意义。

基于以上信息,确定选取该场地作为正规垃圾填埋场重点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工作,并更新正规垃圾填埋场清单。清单详见附录

图2-2垃圾填埋场现场图

13

2.3.1.1《正规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 1 基本情况

1.1 填埋场名称:为正规垃圾填埋场全称; 1.2 填埋场编码:参照表2-1编码要求;

1.3 所在位置:(1)地址:填埋场所在地的详细地址,(2)地理坐标:填埋场所在中心位置(大致)经纬度,精确至“″”;

1.4 始运行时间:指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开始接受并填埋生活垃圾的时间,填写格式为:YYYYMM;

1.5 改扩建时间:指生活垃圾填埋场改建或扩建的具体时间,如未进行改建或扩建,可不填。

1.6 场区面积:指整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活动区域围,精确至小数点后1位;

1.7 填埋区面积:专指填埋区占地面积,要小于场区面积; 1.8 填埋场深度:指从填埋场底部到地面的垂直深度; 1.9 设计填埋容量:指整个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容量; 实际填埋容量:指整个垃圾填埋场的实际容量;

1.10设计填埋规模: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设计填埋规模,单位t/a; 实际填埋规模:指实际每年的填埋量,单位t/a;

1.11设计使用年限:指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设计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指已服务的年数;

1.12边坡坡度:指生活垃圾填埋场边坡垂直高度与其坡面长度的比值;

1.13防渗层结构:指设置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垫层的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勾选底部和边坡的防渗层结构。

14

1.14渗滤液:主要考虑渗滤液的产生量、处理方式、处理后水质及最终去向。其中达标排放所指标准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2 管理状况

2.1 管理单位名称:指被调查的填埋场管理单位名称; 2.2 从业人数:指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参与其运营管理的所有人员;包括场地管理人员、合同人员、临时雇用工人等;

2.3 评定等级:指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 107-2005)的评定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勾选;

3环境敏感点信息:指填埋场区周边1000 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信息,其中备注中填写敏感点自身属性特征及其与场区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如居民区应填写其面积、人口等,河流应填写水位、河床渗透系数及其与地区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等,耕作区应填写面积、主要农作物类型及农药施用情况等。

15

表2-3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

1、基本情况 1.1 填埋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填埋场编 - - - 码: 1.3 所在位置 地址: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__地区(市、州、盟) ________县(区、市、旗) ________村(屯、镇) 地理坐标:中心经度____°____′____″ 东经;中心纬度____°____′____″ 北纬 1.4 始运行时间: 年 月 1.5是否改扩建:是否 改扩建时间: 年 月 1.6 场区面积:________ (平方米) 1.9 设计填埋容量:______ (m3) 实际填埋量:______ (m3) 1.12 边坡坡度:________ 1.14 渗滤液 1.7填埋区面积:________ (平方米) 1.8填埋场深度:________ (米) 1.10设计填埋规模:______ (吨/年) 1.11设计使用年限:______ (年) 实际填埋规模:______ (吨/年) 已使用年限:______ (年) 1.13防渗层结构:底部:□天然粘土 □单层人工合成材料 □双层人工合成材料 边坡:□天然粘土 □单层人工合成材料 □双层人工合成材料 产生量:____(吨/天) 排放量:____(吨/天) 处理方式:□絮凝□水解酸化□厌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 □活性污泥法□ 纳滤□反渗透□深度吸附□其他 最终去向: □场地绿化用水□达标外排□污水处理厂□其他 2、管理状况 2.1 管理单位名称:2.2 从业人数:______(人) 2.3 评定等级:□Ⅰ级 □Ⅱ级 □Ⅲ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敏感点信息 a.地表水体(1河2湖(塘)3水库4其他)b.居民区c.自然保护区d.耕作区e.水源地f.其他 类型 名称 方位 距离(米) 备注 单位负责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填表人:_____ 填表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2.3.2 资料收集

根据《指南》(修订稿)中资料收集环节要求,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现场图片集、垃圾填埋场清单、基本信息调查表、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现场采样和监测井信息表、监测井平面图、历史监测数据等。所需资料的获得情况见表2-4。

16

表2-4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资料收集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资料名称 ××××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图片集 ××××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分布平面图 ××××生活垃圾填埋场历史监测资料(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正规*) 资料来源 填埋场运行单位 填埋场运行单位 填埋场运行单位或第三方地勘单位 现场调研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 现场走坊或可研报告 地勘报告 现场走访或可研报告 填埋场运行单位 地勘报告 收集形式 复印版 复印版 复印版 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 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版 收集情况 (已收集√;未收集×) √ √ √ √ √ √ √ × √ √ √ 2.4.典型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2.4.1 确定调查对象整理更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清单

该填埋场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距离市中区6km,占地37.6ha,总容积375×104m3,场底未经任何防渗处理,周围无围挡。场地位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内,该区域地层岩性主要是由细砂、砾砂组成的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厚达100m,富水性好,水量丰富,渗透系数高,无弱透水性顶板,该层潜水极易受地表污染物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基本信息,该场地的选择符合本次调查垃圾填埋场的筛选原则。

17

图2-3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图

2.4.2《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 1基本情况

1.1调查单位名称:为负责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调查工作单位名称; 1.2填埋场编码:参照表2-1编码要求;

1.3所在位置:(1)地址:填埋场所在地的详细地址;(2)地理坐标:填埋场所在中心位置(大致)经纬度;

1.4始填埋时间:指非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初始堆填时间,填写格式为:YYYYMM;

1.5填埋场深度:指从填埋场底部到地面的估计深度; 1.6填埋容量:指整个填埋场的估算容量; 1.7填埋规模:可填写估算值;

1.8垃圾种类:在方框内打勾即可,可复选;

2环境敏感点信息:指填埋场区周边1000 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信息,其中备注中填写敏感点自身属性特征及其与场区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如居民区应填写其面积、人口等,河流应填写水位、河床渗透系数及其与地区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等,耕作区应填写面积、主要农作物类型及农药施用情况等。

18

表2-5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调查表

1、基本情况 1.1调查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埋场编 - - - l 码: 1.3所在位置 地址: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地区(市、州、盟)______县(区、市、旗) ________村(屯、镇) 地理坐标:中心经度____°____′____″ 东经;中心纬度____°____′____″ 北纬 1.4始填埋时间: 1.5填埋场深度:_____(米) 年 月 1.6填埋容量:________ (立方米) 1.7填埋规模:______(吨/年) 1.8垃圾种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工业废物□其他 2、环境敏感点信息 类型 a.地表水体(1河2湖(塘)3水库4污水沟5其他)b.居民区c.自然保护区d.耕作区e.养殖区f.水源地g.其他 方位 距离(m) 备注 单位负责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填表人:_____ 填表日期:_____年____月___

2.4.3 资料收集 (1)资料收集

根据《指南》(修订稿)中资料收集环节要求,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现场图片集,填写填埋场清单、基本信息调查表、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现场采样和监测井信息表等。所需资料的获得情况见表2-6

19

表2-6非规生活垃圾填埋场资料收集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资料名称 ××××生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图片集 ××××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信息表 ××××生活垃圾填埋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井分布平面图 ××××生活垃圾填埋场历史监测资料(正规*) ××××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文地质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正规*) 资料来源 填埋场运行单位 填埋场运行单位 填埋场运行单位或第三方地勘单位 现场调研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 现场走坊或可研报告 地勘报告 现场走访或可研报告 填埋场运行单位 地勘报告 收集形式 复印版 复印版 复印版 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或电子版 纸质版 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版 收集情况 (已收集√;未收集×) × × × √ √ √ √ × × × × 2.5其他各项表格填表说明

2.5.1《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填表说明 1、调查对象名称:如实填写;如高尔夫球场全称; 2、编码:参照表2-1编码要求;

3、地理位置:调查对象所在地详细地址;

4、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如北纬40度、东经116度; 5、气象特征:(1)气候类型: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填其中一种(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示例“热带季风”;(2)年均气温、降雨集中月份和年均降雨量:具体数据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得;

6、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勾选;(2)

20

含水层特征:指第一稳定含水层的水文特征,岩性根据实际情况勾选;(3)包气带特征:指包气带的固有特征;(4)补给方式:勾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人工补给方式又分为五点并在涉及到的方面打钩,凝结水补给主要在干旱地区出现;(5)排泄方式:勾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泄流指地下水流出岩土尚未在地表露头而进入地表水中,蒸发排泄指以土面蒸发或植物蒸腾作用地下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人工排泄指抽、放地下水等;(6)周围环境敏感点:勾选是或否;(7)附近地表水体:勾选其中的一个或多个;(8)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勾选是或否;

7、地质特征:(1)地形地貌:指调查对象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2)地形坡度:采用角度表示,如30形;(3)地势:调查对象所在区及周边地表形态起伏高低的态势;(4)周边地质现象与方位:指调查对象周边1000 m范围内出现的影响地下水运移的地质环境现象或核实地勘报告中“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部分的内容,方位可用字母表示,如NE表示东北方,SW表示西南方;(5)场地基础岩性:指调查对象所处天然岩(土)层的特性。

21

附录.

表1 垃圾填埋场列表清单

名称 省份名称 一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 经度 是否改扩建 是否开展常规监测 专题编码 地市名称 二级水文地质分区编码 纬度 评定等级 主要污染指标 顺序码 区县名称 是否重点调查 初始运行时间 监测井个数 表2 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信息调查表

1、基本情况 1.1 填埋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填埋场编 - - - 码: 1.3 所在位置 地址: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__地区(市、州、盟) ________县(区、市、旗) ________村(屯、镇) 地理坐标:中心经度____°____′____″ 东经;中心纬度____°____′____″ 北纬 1.4 始运行时间: 年 月 1.5是否改扩建:是否 改扩建时间: 年 月 1.6 场区面积:________ (平方米) 1.9 设计填埋容量:______ (m3) 实际填埋量:______ (m3) 1.12 边坡坡度:________ 1.14 渗滤液 1.7填埋区面积:________ (平方米) 1.8填埋场深度:________ (米) 1.10设计填埋规模:______ (吨/年) 1.11设计使用年限:______ (年) 实际填埋规模:______ (吨/年) 已使用年限:______ (年) 1.13防渗层结构:底部:□天然粘土 □单层人工合成材料 □双层人工合成材料 边坡:□天然粘土 □单层人工合成材料 □双层人工合成材料 产生量:____(吨/天) 排放量:____(吨/天) 处理方式:□絮凝□水解酸化□厌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 □活性污泥法□ 纳滤□反渗透□深度吸附□其他 最终去向: □场地绿化用水□达标外排□污水处理厂□其他 2、管理状况 2.1 管理单位名称:2.2 从业人数:______(人) 2.3 评定等级:□Ⅰ级 □Ⅱ级 □Ⅲ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敏感点信息 a.地表水体(1河2湖(塘)3水库4其他)b.居民区c.自然保护区d.耕作区e.水源地f.其他 类型 名称 方位 距离(米) 备注 单位负责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填表人:_____ 填表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22

表3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基础信息调查表

1、基本情况 1.1调查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埋场编 - - - l 码: 1.3所在位置 地址: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______地区(市、州、盟)______县(区、市、旗) ________村(屯、镇) 地理坐标:中心经度____°____′____″ 东经;中心纬度____°____′____″ 北纬 1.4始填埋时间: 年 月 1.5填埋场深度:_____(米) 1.7填埋规模:______(吨/年) 1.6填埋容量:________ (立方米) 1.8垃圾种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工业废物□其他 2、环境敏感点信息 a.地表水体(1河2湖(塘)3水库4污水沟5其他)b.居民区c.自然保护区d.耕作区e.养殖区f.水源地g.其他 方位 距离(m) 备注 类型 单位负责人:_______审核人:_______填表人:_____ 填表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23

表4 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

1基本信息 1.1调查对象名称 1.3地理位置 乡(镇) 2地理坐标 经度 3气象特征 3.1气候 3.3降水 3.4降雨集中月份 4水文地质特征 4.1 含水层类型 4.2含水层特征 4.3包气带特征 4.4补给方式 4.5排泄方式 4.6地下水流场特征 4.6周围环境敏感点 4.7附近地表水体 4.8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5地质特征 5.1地形地貌 5.4周边地质现象与方位 5.5场地基础岩性 含水层名称 含水层岩性: 含水类型 是否为主要开采含水层 □是 □否 □是 □否 气候类型: 年均气温(℃): 多年均降水量(m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纬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 街(村) 1.2编码 地区(市、 州、盟) 县(区、市、旗) □松散沉积物□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含水层厚度(m): 水位埋深(m): 包气带岩性: 包气带厚度(m): 渗透系数(cm/s): 是否分布连续稳定: □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间的相互补给人工补给(□引水渠道的渗漏、□灌溉水的入侵、□水库的渗漏、□排污、□上下水道的漏水)□凝结水补给□其它 □泉□泄流□蒸发排泄□人工排泄 地下水流向: 是否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是 □否 □河 □湖(塘) □水库 □渠 □污水沟 □ 海水 □其它 □地面沉降 □地裂缝 □土壤盐渍化 □沼泽化 □地方病 □无 □其它 5.2地形坡度: 5.3地势: 高低 □冲沟 □崩塌 □滑坡 □断层 □岩溶 □无 □其它 □松散沉积物 □沉积岩 □火成岩 □变质岩 单位负责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填表人:_____ 填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24

表5地下水监测井信息表

成井时 初见水位(m) 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位置 A.补给区 B.径流区 C.排泄区 井口标高(m) 筛管长度(m) 监测井 编号 坐标 与填埋场距离(m)及方位 成井时间 井深内径(m) (m) 静水位(m) 负责人:审核人:填表人:填表日:

25

三重点工业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3.1总论

3.1.1目的意义

为贯彻《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落实《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102号)的要求,实现2014年完成全国工业污染源清单更新完善、工业污染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掌握我国工业污染源基本现状以及重点工业污染源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的目标。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决定对全省工业污染源清单进行更新,调查全省工业园区、园区外工业企业及废弃工业污染场地的现状,筛选重点调查对象,收集汇总相关资料。

3.1.2工作任务和要求 3.1.2.1 主要任务

(一)更新完善各市州工业污染源清单; (二)确定重点调查对象,收集上报相关资料; (三)更新全省工业污染源清单。 3.1.2.2 主要要求

各市州环境保护局会同本地区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开展工业污

26

染源信息更新和资料收集工作。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要密切配合,沟通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时按需完成信息更新和资料收集工作。

3.1.3技术路线

整体技术路线如图3-1所示。首先完善各市州工业污染源清单,根据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筛选原则,确定各市州重点工业污染源。对已选定工业污染源进行基本属性、管理状况以及敏感点等相关资料收集,并予以上报。

工作培训 更新完善各市州工业源清单 确定各市州重点调查对象 收集重点调查对象详细资料 上报数据

图3-1 工业污染源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技术路线图

27

3.1.4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

3.2更新工业污染源清单和重点调查对象确定

3.2.1更新工业污染源清单

利用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污染源普查更新成果、工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等资料,对各市州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其统计信息主要包括工业园区的级别、类别、主要污染行业类别、是否存在储存、使用、生产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及数量、主要污染指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更新工业污染源信息清单,为全省的工业污染源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提供支撑。其主要调查统计指标见附表1。

工业污染源主要包括:(1)全省县市级以上的工业园区;(2)园区外工业企业;(3)废弃工业污染场地。

调查资料来源:

1)工业园区:其清单资料主要来自各地市发改委的经济发展年报、工信委、环保部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报告、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等。

2)园区外工业企业:主要涉及重污染的行业(见表3-1),资料

28

来自环保系统的污染源普查资料及各企业建设项目环评资料。

3)废弃工业污染场地:资料来自环境保护部门的场地资料。 3.2.2确定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对象

根据国家技术要求,提出以下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对象遴选原则:

1)属于重污染行业,且运行年限5年以上(含5年)的工业污染源。名录见表3-1。

(1)以重污染行业为主导,正式运行至少5年的工业园区。 (2)工业园区外的重污染行业,生产运行至少7年的县控(包括县控)以上工业企业。

(3)工业园区外的重污染行业,且场地面积达到0.1km2以上的废弃场地。

2)位于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1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且涉及重污染的工业污染源;

3)发生过地下水污染事件、危险品爆炸事故的工业园、园区外企业或废弃污染场地;

筛选满足上述原则之一的工业园、园区外企业或废弃污染场地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和信息采集工作。

1

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现用、备用及规划地

下水源地(包括矿泉水)。资料参考《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

29

表3-1 工业污染源重污染行业名录一览表

编号 1 2 行业类别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炼焦 行业中类 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贵金属冶炼 农药制造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 行业小类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 3 棉、化纤印染精加工 毛染整精加工 丝印染精加工 4 纺织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 皮革鞣制加工 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5 6 说明:该表中无小类的选择中类的全部行业,有小类的选择小类行业。

3.3重点工业污染源资料收集

3.3.1工业污染源调查

对筛选出的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资料收集。资料来源为调查对象周边地质与水文地质等综合性或专项的调查研究报告、专著、论文及图表,主要收集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管理状况以及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见表3-2。

调查对象确定后,首先进行基本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资料如下表所示,工业园区内主要企业信息见调查表(附表2-7)。

30

表3-2调查对象收集的资料和信息

类别 基础信息 污染源分布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水文地质资料 内容 来源 政府、环保、企工业污染源(企业、工业污染场地)边界、产权归属、地理坐业及环评报告标、园区级别、批准时间、园区类型、管理机构、管理现状等。 等 罐区、管线、污废水处理池、固废堆存地等工业污染源(企业)分布。 同上 工业园管理机工业园(企业、场地)及周边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式、分散式)构、城建、水利分布、水井位置、井结构、开采量、开采用途等。 部门 调查区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系统结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点(泉、水井)分布,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地下水流场及其演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储水系数)等。 国土部门 通过访问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园区外工业企业、废弃工业污染场地)知情人员(工业污染源或企业主管生产活动的部门及人员,见证了工业污染源生产、经营活动的职工)获知表3-2中与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园区外工业企业、废弃工业污染场地)归属、生产活动历史及现状、污染排放等相关信息;访问调查对象所在区地质、水利等部门,获知调查对象及其周边的水文地质及与地下水质量相关信息;访问调查对象所在区域环保、水利等部门,获知调查对象的污染排放情况,地表水信息及调查对象周边水源地情况等;

开展调查对象和地下水管理状况调查。内容包括重点污染源的责任主体、分布、主要产品类型、产品产量及生产工艺及生产历史、主要污染物、污染事故、污水处理及排放、地下贮油罐类型及数量、固体废物堆置、地下水监测机制、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方式和相关管理制度,地下水环境保护工程实施和管理现状,污染源排放量、排放特征、污染因子情况,污染源达标排放状况,污染物处置情况,填写

31

附表1-7。为后期地下水及土壤监测提供资料基础。

应观察调查对象及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环境条件;工业污染源附近的水源地位置及其特征,泉及水井分布情况;调查对象边界、区内的建筑布局及地面特征;调查对象的工作条件,开展钻探调查的一些限制条件等;调查对象区内可见的污染现象(污水处理区、固废堆放、污水井、污水管道露头、渗坑、渗井等),调查对象区域安全隐患等;对园区企业废水、固废、危废的处理方式、堆放情况、排放形式等各项信息进行调查。

3.3.1.1工业园区基础信息调查表

该表为工业园区基础信息调查表,需详细填写每个工业园区的准确信息,水资源利用情况,有机溶剂地下储库和固体废物堆置现状,产排污与污水处理方式,及周围敏感点等信息。详见附表2,填写方法详见表后的填表说明。

3.3.1.2工业污染场地基础信息调查表

工业污染场地基础信息调查表与工业园区基础信息调查表类似,调查对象为园区外企业场地或废弃的工业污染场地,除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场地水资源利用,隐蔽污染源,及周围敏感点等数据。详见附表3,填写方法详见表后的填表说明。

32

3.3.1.3污染源调查表

本表主要是对污染源的详细描述,包括污染源基本信息,气象特征,污染源防护情况,污染源对周边环境影响等,最好附上污染源素描图。详见附表4。

3.3.1.4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长期监测计划表

附表5主要关注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长期监测计划,需要填写监测计划的总体信息,包括涉及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井数目和分布情况等数据。详见附表5,填写方法详见表后的填表说明。

3.3.1.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信息表

包括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长期监测井信息表(附表6)和地下水监测井信息表(附表7),需要填写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详细参数,包括监测井位置,井深,监测指标等项目。填写方法详见表后的填表说明。

3.3.2其它资料收集 3.3.2.1水源地调查

在水源地初步调查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之上,开展水源地调查,着重核对水源地的实际情况与资料是否相符。对于资料未列入的水源地信息,开展补充调查并填写水源地调查表格(附表8)。主要调查

33

水源地包括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地的实际规模,水源地的开采运行情况,水源地的水质变化情况,水源地供水服务对象的类型、规模,有无饮水造成的人畜安全问题等。

3.3.2.2基础地下水水文地质和气象信息调查

基础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应以收集已有水文地质资料为主,应基本查明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至周边一定范围内水源地之间的含水层、相对隔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情况等水文地质结构资料。

调查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流场特征应包括降水、人工回灌、地表水补给等因素,以收集资料为主。主要收集工业污染源及其周边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及水化学变化(月、年);收集和访问灌溉制度;收集或观测地表水水位、流量、水质变化,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地下水径流条件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等,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体间的补排关系等,调查以潜水含水层和水源地开采含水层为主。

结果应以剖面图表示,资料丰富时,可以立体图表示。

3.4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某石化工业园

3.4.1工业园区概况

某石化工业园以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为主要产业,以石脑油、柴油生产为主,行业类型属石油化工。工业园区与水源关系如图3-2所示。

34

图3-2工业园区位置图

3.4.2区域地貌

图3-3区域地形地貌图

区域地貌按成因类型分为构造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及堆积地形三大类;按成因形态类型分为构造剥蚀丘陵(Ⅰ)、坡洪积裙(Ⅱ)、冲洪积扇(Ⅲ1)及冲积漫滩(Ⅲ2)四小类。调查区内地貌见图3-3。

35

工业园区所处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丘陵(Ⅰ)及冲洪积扇(Ⅲ1)两类:

①构造剥蚀丘陵(Ⅰ)零星分布于工业园区南侧中部,高程50~70m,相对高差20m;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

②冲洪积扇(Ⅲ1)分布于工业园区东、北、西三面,地面高程36~39m,相对高差3m;面积约1.2km2;地表为全新统亚粘土,局部覆盖杂填土,下部为砂砾卵石及上更新统亚粘土,下伏寒武系中统灰岩、砂岩。

3.4.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第四系堆积物及基岩、火成岩等较为发育,地下水类型多样。 3.4.3.1地下水类型

按含水层类型,地下水赋存状态,将调查区地下水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

3.4.3.2含水层结构及富水性 (1)松散岩类孔隙水

区域上呈大面积连续分布,岩性结构为上细下粗的二元结构,近河岸处上层的细土层变薄或缺失。地下水位埋深由山前向平原由深变浅,由按水动力性质分为潜水、潜水~微承压水,其中潜水~微承压水构成了冲洪积扇含水层的主体。水量极丰富地段分布河流冲积扇,

36

平均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吨/日。富水岩层为砂、砾、卵石层。扇顶部位含水层厚30~60米,扇中部位含水层厚80~100米,近扇缘部位含水层厚10~25米。含水层岩性由扇顶的粗粒相砾卵石渐变为扇体的砂、砂砾石层,近扇缘变为亚粘土并夹有10~25米的砂或砂砾石层。

潜水~微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冲洪积扇及冲积漫滩地段,地表及浅部岩性为薄层亚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厚度在5~30 米之间,略呈东薄西厚,含水层岩性为砾卵石、砂卵石、砂砾石细砂、粉细砂,厚度为5~80米。地下水水位略高于含水砂层的顶板,抽水或枯水期水位下降时水位可低于含水砂砾石层顶板。大气降水入渗和侧向径流是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按富水性差异分为水量极丰富区及水量中等区2个亚区,富水性级别主要依据单井涌水量并结合地貌及地质结构划分。

(2)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

可分为裸露型和掩埋型两种类型,前者指赋存于丘陵区的裂隙岩溶水,后者指掩埋于东部地区第四系以下的裂隙岩溶水。

含水层时代以中上寒武系石灰岩为主,以奥陶系灰岩为次,含水层埋深亦即灰岩的埋深,因为岩溶发育段正好始于古地形之表面。岩溶发育带在古地形以下100m以内为最佳,至上而下岩溶逐渐变弱,100m以下基本消失,以第四系下限与古地形接触部位的风化壳附近的岩溶最为发育。

掩埋型岩溶水水量随岩溶发育,程度极不均匀,小者仅1.01吨/

37

日,大者达2808吨/日。相应渗透系数亦变化悬殊,分别为0.0016~7.95m/日,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多见,矿化度0.5克/升左右。

裸露型岩溶水仅有65泉,其地面高程为60m,自流量432吨/日,属矿化度小于0.5克/升的HCO3-Ca型水。

(3)基岩裂隙水

仅分布于裸露丘陵区,为水量极贫区。含水不均,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m3/d,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钙、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小于500mg/L。

3.4.3.3补径排条件

调查区地下含水系统与大气圈联系较为密切,具有明显的垂向入渗补给和蒸发排泄作用,在含水系统不同的地段,都有补给、径流、排泄作用发生,三种不同的地下水动态要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下含水系统,显示出一个连续相关的信息输出过程。但在不同的地段每个信息要素反映的强弱不同。往往在靠近山前区以补给、径流作用为主,平原区除补给、径流作用外,排泄作用加强。为此宏观上可大致将本区划分东部和南部为补给区,中部为径流区,西部为排泄区。

3.4.3.4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调查区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灌溉型和开采型。

本区地下水主要开采层位是冲洪积平原潜水-微承压水,据水资

38

源公报,全市平原区面积1915.63 km2,近几年来地下水平均水位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如2008年末比年初上升0.15m,地下水动态受农业灌溉和工业开采影响程度有由强变弱的趋势。地下水动态曲线的变化与降水、采水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据收集资料,区内两水源地供水1533×104m3/a(每天4.2×104m3/d),农田灌溉用水为2328.7×104m3/a(每天6.38×104m3/d,零星工业用水为19465.45×104m3/a(53.33×104m3/d),城市生活用水为13.7×104m3/d;2000-2009年降水量总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些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制约和影响了区内的地下水动态。以调查区内祁家镇后蛤蜊村动态监测井1015为例,地下水动态为渗入~径流型和径流~开采型交替出现。总的看2000~2009年十年动态曲线显示地下水位线逐年上升(见图3-4),这与气象因素中降水量逐年上升有关。在2000~2002年期间降水量较小,开采动态影响明显。年初的1、2、3月份为枯水期,地下水位下降,4、5、6月份灌溉开始,但由于工业及生活用水大量开采,尽管7、8月份为降雨季节,水位仍在下降并处于低水位。9、10月份后开采量减小,水位出现回升(见图3-5)。2003年以后,降水量逐年升高,补给量增大,加之河流水对地下水的反补给,开采量影响不明显,地下水动态变为渗入~径流型,春季1、2、3月份枯水季节因蒸发量较大,水位缓慢下降。6月份降到最低点,以后降雨补给量增加,地下水位出现峰值;10月份以后雨量减少,水位回落(见图3-6)。将1015孔与河流岸边1017号监测孔动态曲线(见图3-7、图3-8)对比更能看出平原区(调查区内)潜水~微承压水位变化动态呈

39

现渗入~径流型和径流~开采动态交替的特征。

1015孔2000-2009年水位动态曲线6543210-1-2-3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水位标高(m)

图3-4 1015孔2000-2009年水位动态曲线

2002年水位动态曲线10.5水位标高(m)2004年水位动态曲线43.5水位标高(m)32.521.510.500-0.5-1-1.5-2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图3-5 1015监测孔2002年动态曲线 图3-6 1015监测孔2004年动态曲线

1017孔2001-2009年水位动态曲线3028水位标高(m)2624222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图3-7 1017孔地下水水位动态

40

2009年水位动态曲线3028水位标高(m)2624222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1月12月

图3-8 1017孔2009年地下水水位动态

3.4.4第一阶段调查区现场踏勘 3.4.4.1饮用水源地概况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工业园区周边原有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2处,A水源地和B水源地。

A水源地:位于园区北10km处河流边,抽水井分布范围东西宽3km,南北长5km,占地面积15.0km2。

根据A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方案为:一级保护区,3、4、8号井以井为圆心117m为半径所围成的外包线区域;其它各井以井为中心,117米为半径的圆型区域。面积0.408平方公里,占总保护区面积的2.6%;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边界外径向距离1170m所围成的外包线区域,面积为15.505平方公里(含部分河流河段),占总保护区面积的97.4%。

B水源地:位于园区北14km处河流北岸,抽水井分布范围东西

41

宽3.5km,南北长3.9km,占地面积13.7km2。

根据B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方案为:一级保护区,7、8号井以117m为半径所围成的外包线区域;其它各井以井为中心,117米为半径的圆型区域。面积0.362平方公里,占总保护区面积的4.4%;二级保护区,以一级保护区为边界,向外径向距离1170m所围成的外包线区域,面积为7.853平方公里,占总保护区面积的95.6%。

(2)其他地下水开采现状

调查区地下水主要用于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饮用,少部分用于公共用水、城市环境、建筑。2009年地下水日用水量为76.1万m3/d,详见表3-3。

表3-3调查区地下水开采现状统计表

行业 工业 生活 农业 水源地 公共用水 城市环境 建筑 日合计 井数 242 54 58 11 1 366 开采层位 潜水 潜水 潜水 潜水 潜水 潜水 潜水 潜水 开采量(m3/d) 533321.9 106974.0 63800.0 42000.0 13677.9 1315.3 50.0 761139.1 比例(%) 70.07 14.05 8.38 5.52 1.80 0.17 0.01 100 3.4.4.2调查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布状况

调查区内主要污染源有A化工厂、炼油厂、机械厂、机修厂、尼龙厂、硝酸厂、热电厂、芳烃厂、污水处理厂、B工厂和多个烯烃厂以及排污管线(见图3-9)。

42

图3-9 工业园内企业布局图

43

3.4.4.3工业园区污水排放状况

表3-4 工业园区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m3/h)

名称 炼油厂 芳烃厂 烯烃厂 聚酯厂 尼龙厂 硝酸厂 涤纶厂 热电厂 动力厂 生活区 A化工厂 B化工厂 合计 废水排放量 276 618 703.3 42.9 356 27.1 22.5 147.4 57.2 385.1 13.5 36.6 2685.6 进440# 193.8 - - - - - - - - 228.2 13.5 35.5 471 进94# 53.2 - 353.3 - 165 1.5 - 147.4 57.2 114.3 - 1.1 893 进450# - 618 - 42.9 - - 22.5 - - 42.6 - - 726 回用量 29 - 350 - 191 25.6 - - - - - - 595.6 其中 废水外排量为:2090 m3/h,折合1755.6万m3/a;其中: CODCr:127.1kg/h,折合1067.4t/a(60.8mg/L); NH4-N:8.8kg/h,折合73.7t/a(4.2mg/L); 石油类:1.461.46kg/h,折12.3t/a(0.7mg/L); 硫化物:0.6 kg/h,折5.3t/a(0.3mg/L)。 3.4.4.4工业园区现状渗漏点、历史泄露事故状况 本次工作通过收集资料、走访,共调查历史泄露点四处。 1号历史泄漏点位于芳烃厂内。该处为地上雨水排水渠道,收集装置区内的雨水进入主排水管线,渠道材质为混凝土,周围岩性为杂填土,由粉土、碎石构成。当雨水大时,携带冲刷装置地面的含污雨水会溢出渠道,进入周围地表,影响面积约30m2。该处已经加封盖板,防止雨水溢出。

2号历史泄露点位于炼油厂内。该处为地上原油输油管线拐点,地上管线架高约2.0m,地表岩性为杂填土,有粉土、碎石组成。该

44

点修复前长期滴漏,地面污渍分布面积约5m2,现以修复。

3号历史泄露点位于炼油厂内。该处为地上架高输送柴油管线,高度约2.0m,地表岩性为杂填土,由粉土、碎石组成。于2012年3月破损,造成少量柴油泄漏,泄漏量约10L,影响面积约2m2,破损管线现已修复。

4号历史泄露点位于尼龙厂内。该处为装置尾气排放夹带的油污污染,原来地表岩性为杂填土,由粉土、碎石组成,地面污渍分布面积约4m2。该处修复前长期泄露,现在已修复,地面已铺设水泥方砖。

通过该阶段环境调查初步分析表明,该工业园内存在多个工业污染源可能的污染,且下游存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工业污染源可能影响下游饮用水水源地。

45

附录:工业污染源相关调查表格

工业污染工业园区调查表格由8个表格构成具体如下:

附表1 工业园区清单

序号 1.名称 2.省份(直辖市) 3.地市 4.区县 6.一级水5.顺序码 文地质分区代码

7.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 8.编码 9.经度 10.纬度 11.是否重点调查 1 2 3 …. 续附表1 工业园区清单

序号 1 2 3 …. 12.级别 13.类别 14.批准时间(年份) 15.占地面16.污染2积(hm) 行业类别 17.是否存储、使用、生产、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18.监测井个数 19.是否开展常规监测 20. 主要污染指标 审核人: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人联系方式:填表日期:年月日

46

《附表1 工业园区清单》填表说明

填表目的:该表为工业园区清单统计表,通过填表数据可以从总体上掌握工业园区分布情况和基本特点。 1.名称:为工业园区全称;

2.省份(直辖市):工业园区所在省(直辖市)名称,示例“河北省”;

3.地市:工业园区所在的地级市名称(若为直辖市,则不填此项),示例“石家庄市”; 4.区县:工业园区所在的区县名称,示例“正定县”;

5.顺序码: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该顺序码为区县内工业园区顺序编码,示例“001”;

6.一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为工业园区所处的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示例:若为黄淮海平原及其周边山丘水文地质区,则填写“02”;

7.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由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为工业园区所处的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示例:若为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亚区,则填写“0201”;

8.编码:系统自动生成;编码由“6位行政区划代码+3位数字顺序码+二级水文地质分区代码+d”组成。例如,若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006号工业园区,则此工业园区编码为“1301230060202d”;

9.经度:工业园区大致中心位置经度,用度、分、秒表示,示例“119°49′11″”; 10.纬度:工业园区大致中心位置纬度,用度、分、秒表示,示例“31°21′11″”;

11.是否重点调查:填写“是”或“否”;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为重点调查对象(石油、化工、制药、冶金行业),其余则为非重点; 12.级别:分三级,1为国家级,2为省级,3为市级, 4为其他,示例“国家级”;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