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题-刘凌云 下载本文

1、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致可分为 蚓螈型 , 鲵螈型 , 蛙蟾型 。其中鱼螈是 蚓螈型 的代表,各类蝾螈和鲵是 鲵螈型 的代表,而各类蛙类和蟾蜍是 蛙蟾型 的代表。

2、两栖动物身体分为 头 、 躯干 、 四肢 和尾。

3、两栖动物的脊柱可分为 颈椎 , 荐椎 , 躯干椎 , 尾椎 ,颈锥 3 枚。 4、两栖类的循环系统已有单循环的血液循环方式发展为包括 体 和 肺 的双循环,包括 血管 系统和 淋巴 系统。

5、两栖类左右肺皮动脉分为两支,一支是 肺动脉 ,另一只为 皮动脉 。 7、两栖纲分为三个目,最低等的是 蚓螈目 ,产于 云南勐腊县 ,还有 蝾螈 目和

蛙形 目,种类中最高等的是 蛙形 目。7 8、蛙的脊椎一般由 椎体 , 椎弓 , 横突 , 关节突 , 椎管 五个部分组成。10 (四)、选择题

1、两栖类是( C )。

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有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2、两栖类是( D )。

A、恒温动物 B、异温动物 C、羊膜动物 D、变温动物,无羊膜动物 3、青蛙成体的呼吸器官是( D )。

A、肠,肺 B、书鳃,肺 C、肠,皮肤,肺 D、肺,皮肤,口腔液粘膜 7、青蛙成体的心脏组成是( A)。 A、静脉窦,1心房,1心室

B、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球 C、静脉窦,2心房,2心室,动脉球椎 D、静脉窦,2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 13、青蛙听觉器官的组成是( C )。

A、内耳 B、内耳,外耳 C、内耳,中耳 D、内耳,中耳,外耳 14、两栖类的大脑表皮为( B )。

A、原脑皮 B、古脑皮 C、上皮组织 D、大脑皮层 15、关于脂肪体说法错误的是( C )。

A、位于生殖腺的前方 B、供给生殖腺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C、脂肪体的大小在不同季节不发生变化 D、雌雄个体都具有 17、两栖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D )。

A、肾脏 B、皮肤 C、肺 D、肾脏,皮肤,肺 (五)、问答题

1、简述两栖钢的主要特征。 答: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①皮肤富有粘液腺,体表湿润,有呼吸作用。②幼体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上陆生活,用肺呼吸。③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为不完全 的双循环。

37

④具有五趾型附肢。⑤发育中有变态。

2、简要说明为什么两栖类还不能摆脱水的束缚。 答:两栖类不能摆脱水环境束缚的原因:

①肤的角质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四肢还不够强健。

③呼吸还不完善,还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 ④胚胎无 羊膜,繁殖要在水中进行。

现存两栖类分几个目?如阿区分?并说出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1)、蚓螈目(无足目)主要特征是:体细长,呈蠕虫状;没有四肢;尾短或无;形似蚯蚓。中国仅有1种,即版纳鱼螈。是我国蚓螈目的唯一代表。嗅觉灵敏,听觉退化。 2)、有尾目 主要特征是:体圆筒形;有四肢,较短;终生有长尾而侧扁;爬行,多数种类以水栖生活为主,形似蜥蜴,如大鲵,俗称“娃娃鱼”,是现生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雄性大鲵有护卵的习惯。 3)、无尾目 主要特征是:体短宽;有四肢,较长;幼体有尾,成体无尾,跳跃型活动,幼体为蝌蚪,从蝌蚪到成体的发育中需经变态过程,如蛙和蟾蜍。头骨骨化不全。

结合水陆环境的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等。鱼类在水中生活,由于水能产生浮力,重力对动物的影响较小,借尾、偶鳍和躯体的摆动即可完成运动。两栖动物的成体则不然,它们在空气密度较小的陆地上运动时,不但需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而且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正是在这种机能要求的前题下,古两栖动物由酷似古总鳍鱼类的偶鳍发展和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简述五趾型附肢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38

第19章 爬行纲(Reptilia) (一)、名词解释 2、胸腹式呼吸 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

4、犁鼻器 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6、羊膜卵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 (二)、判断与改错

1、羊膜动物冬天都没有冬眠习性。( × )

6、变温动物因白天吸收太阳能,因而白天的体温比晚上高。( × ) 8、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尿液中的含氮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 × ) 10、避蜴类的表皮里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其体色可快速变化,有变色龙之称。( √ ) 13、爬行动物表皮高度角质化,皮肤干燥,皮肤腺很发达。( × )

18、从爬行动物开始,呼吸道开始出现支气管。( × )

26、蛇类适应穴居生活,中耳、鼓膜和耳咽管已退化,因此不能感受空气传来的声波,只能感知从地面传来的声波。(√ )

(三)、填空

1、现存爬行动物按体型可分为 蜥蜴 , 蛇 , 龟鳖 。

2、爬行类脊椎分区明显,并首次出现胸部,脊柱分化为 颈椎 、 胸椎 腰椎 、 荐椎 、 尾椎 椎五部分,第一二枚颈椎分别为 寰椎 、 枢椎 。

3、现代爬行动物可分为五个目,即 龟鳖目 、 喙头目 、 有鳞目 、 蛇亚目 、 鳄目 ,其中最古老的类群是 喙头目 ,产于 新西兰 ,结构最高等的爬行动物是 鳄 类,没有四肢,身体呈蛇形的蜥蜴叫 石龙子科 ,我国最大的蛇是 蟒蛇 。 4、爬行动物盛行时代是 侏罗纪 。 5、爬行动物起源于 古两栖动物的坚头类 。

6、爬行动物出蛇型种类以外,身体可明显分为 头 、 胸 、 腹 、 足 四部分。

7、羊膜卵由 羊膜 、 卵黄 、 卵黄囊 、 羊膜腔 、 等组成

10、根据颅骨上腭孔的有无及孔的位置,可将爬行动物分为 无孔类 、 上孔类 、 下孔类 、 双孔类 。 (四)、选择题

1、爬行类从体型上显著区别于两栖类的特征( D )。 A、具有五趾型附肢 B、有尾

39

C、皮肤富有腺体 D、皮肤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盾片,指趾端有腺体 2、胸廓的结构式( D )。

A、胸椎、腰椎――肋骨 B、胸椎―――肋骨 C、颈椎、胸椎――肋骨――胸骨 D、胸椎――肋骨――胸骨 4、次生骨质腭最完整的爬行动物是( A )。

A、鳄类 B、龟类 C、蜥蜴 D、蛇类

9、靠口咽腔底部的升降和闭孔的开关相配合以及胸廓的张开两种方法造成呼吸运动的 是(A )。

A、爬行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14、犁鼻器是什么器官( B )。

A、嗅觉 B、听觉 C、红外线感受器 D、压力感受器 16、爬行动物的“盐腺”是什么器官( B )。

A、析盐器官 B、肾外排盐器官 C、盐类合成器官 D、消化腺 18、爬行纲中结构最高等的是(A )。

A、鳄类 B、蜥蜴类 C、龟鳖类 D、蛇类 23、爬行类皮肤最大优点是( C )。

A、干燥,被骨质鳞 B、缺乏皮脂腺,被骨板 C、干燥,被角质鳞 D、缺乏皮脂腺,被盾鳞 25、爬行类,蜥蜴类,蛇类,龟鳖类的心脏组成是 A、静脉窦――1心房,1心室( D )。 B、静脉窦――1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 C、静脉窦――2心房,1心室

D、静脉窦――2心房,1心室不完全分隔 (五)、问答题

1、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成功的解决那几个问题? 答:①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 ②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份的蒸发 。 ③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④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2枚荐椎相连,构成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

2、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硬壳,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贮存有丰富的卵黄,保证胚胎在发育中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周围的胚膜向上发生环状皱褶,不断向背方生长,包围胚胎,在胚胎外构成两个腔——羊膜腔和胚外体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能在液体环境中发育,能防止干燥以及机械损伤。另外,还形成一尿囊,可以收集胚胎发育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另外尿囊与绒毛膜紧贴,其上富有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卵壳或卵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它解决了在陆上进行繁殖的问题,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水环境的束缚 第20章 鸟纲(Aves)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