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危急保安器滑阀是超速飞锤动作后的放大机构。( √ )
14、设置电超速保护后,由于其动作灵敏,因而可以不再设置机械飞锤超速保护。( Х ) 15、由于中间再热容积引起的功率迟滞,可能引起系统的摆动。( Χ )
第三章 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一级大旁路 答:由锅炉来的一次蒸汽,经过大旁路减温减压后直接排入凝汽器的旁路系统称一级大旁路。 2、三用阀旁路
答:所谓三用阀是将旁路系统中的调节、截止和溢流排放结合在一个整体阀门上,带三用阀的旁路称为三用阀旁路系统,带三用阀的旁路系统具有启动、溢流、安全三种功能。
(三用阀旁路系统:是一种由高、低压旁路组成的两级串联旁路系统。它的容量一般为100% ,由于一个系统具有“启动、溢流、安全”三种功能,故被称为三用阀旁路系统。) 3、旁路系统容量
.答:旁路系统容量是指额定参数时旁路系统的通流量与锅炉额定蒸发量的比值。
即: K=(D0/Dn)Χ100%
二、填空题 1、旁路系统是指把锅炉产生的蒸汽 部分 或 全部 绕过 汽轮机 或 再热器 ,通过 减温减压 设备直接排入 凝汽器 的系统。
2、旁路系统不但能够改善机组的 安全 性能,而且能够保证机组 启 、停 的灵活性和 运行 的稳定性。
3、两级串联旁路系统是锅炉蒸汽分别绕过 高压缸 和 中 、低压缸 的两级旁路串联。
4、旁路阀操作机构有 液动 、气动 和 电动 三种。 三、选择题
1、带三用阀的旁路系统实质上是一种(2)旁路系统。 (1) 两级并联;(2)两级串联;(3)三级;
2、用作三用阀旁路时,要求快速开启过程在 (2)s内完成。 (1)0. 2~0.3;(2)1~5;(3)40;
3、机组甩负荷时,若维持锅炉过热器安全门不动作,则高压旁路容量应选择(3) 。 (1) 30% ;(2)50% ;(3)100% ;
4、三级旁路系统没有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2) 。 (1) 功能不全;(2)系统复杂,投资大;(3)没有必要; 四、问答题
1、旁路系统的容量选择时考虑哪些因素? 答:旁路系统的容量应能满足机炉允许运行方式的要求,不同的机炉运行方式对旁路容量的
9
要求是不同的。
(1) 启动要求:为了满足汽轮机不同状态的启动要求,使蒸汽参数与汽缸金属温度匹配,
避免过大的热应力,要求旁路系统满足一定的通流量,因此,为满足机组启动要求,旁路系统容量应在30%~50%以上。
(2) 锅炉最低稳定负荷的要求:对于停机不停炉的运行工况,旁路应能排放锅炉最低稳
定负荷的蒸汽量。也就是说对不同锅炉不能低于它的最低稳燃负荷。目前从满足锅炉最低负荷要求旁路系统容量一般按30%进行考虑。
(3) 甩负荷的要求:对于不同设计要求的机组,汽轮机甩负荷以后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
方式,若要求锅炉过热器安全门不动作,则旁路系统容量应足够大,通常要求设置100%的高压旁路,并要求在1~5s内快速动作。若允许锅炉安全门瞬时动作,则旁路容量主要按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考虑,一般选择30%~50% 。
(4) 低压旁路的选择:在选择低压旁路时,应考虑:对再热器流动状态的干扰尽可能小,
并保持凝汽器工况稳定。当汽轮机甩负荷时,如不希望再热器安全门动作,则低压旁路的容量应为100%。如果再热器安全门允许瞬间开启,则低压旁路容量可取60%~70% 。
※ 从技术经济比较来看,兼有安全门功能的100%的高压旁路、60%~70%的低压旁路和带有附加的再热器安全门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2、简述旁路系统的主要作用? 答:其主要作用如下:
(1) 保证锅炉最小负荷的蒸发量; (2) 保护再热器;
(3) 加快启动速度,改善启动条件; (4) 锅炉安全阀作用;
(5) 回收工质和部分热量,减小排汽噪声; (6) 保证蒸汽品质。
3、旁路系统有哪几种型式?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式: (1) 一级大旁路系统; (2) 两级并联旁路系统; (3) 两级串联旁路系统; (4) 三级旁路系统;
4、高压旁路主要有哪些控制和调节功能?
答:高压旁路阀再投入自动状态时,具有以下功能:
(1) 主蒸汽压力超过极限值时,快速开启防止锅炉超压。
(2) 主蒸汽压力增长速率开启。当压力增长速率超过第一值时,高压旁路阀调节开启,
超过第二值时快速开启保证主蒸汽压力变化平稳。
(3) 在锅炉启动过程中能实现“阀位控制”、“定压控制”、“压力控制”、“滑压控制”四
种控制方式,以满足机组各种启动工况的要求。
(4) 高压旁路阀出口蒸汽温度大于320℃时,高压旁路喷水阀自动打开,投入自动调节。 (5) 接到汽轮机甩负荷信号后,高压旁路迅速开启。 五、判断题(在题末括号内作记号:“√”表示对,“Χ”表示错) 1、低压旁路可作为再热器安全门用。( Χ ) 2、一级大旁路可以保护再热器。( Χ )
3、低压旁路是根据高压旁路开度来调整再热器压力的。( Χ )
10
4、旁路系统是单元机组在启动和事故情况下的一种起调节保护作用的系统。( √ )
第四章 汽轮机的热工仪表、保护和自动控制 一、名词解释 1、调节系统
答:调节设备和调节对象构成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统一体叫调节系统。 2、变送器 答:介于一次元件与二次显示仪表之间连接件,其作用是将一次元件输出的信号按一定的关系转换成电量后传送给二次仪表。 二、填空题
1、大型机组热力过程自动化,一般由 热工检测 、自动调节 、程序控制 、热工信号 及 自动保护 等几部分组成。
2、一般热工参数指 温度 、压力 、流量 、水位 及 转速 等。
3、衡量热工仪表的好坏,一般是由 准确度 、灵敏度 和 反应时间 三项指标来评定。 4、测量水和蒸汽流量的节流装置常用 孔板 或 喷嘴 。
5、通常用 稳定性 、准确性 和 快速性 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调节系统的品质。
6、大型汽轮机主保护一般包括 凝汽器真空低保护 、汽轮机润滑油压低保护 、汽轮机超速保护 、汽轮机轴向位移保护 、汽轮机胀差保护 。 三、选择题
1、工业中热电阻测量范围为 (2) 。 (1)<100℃ ;(2)-120~500℃ ;(3)70℃ ; 2、汽轮机定压运行阶段为 (1)方式。 (1) 机跟炉;(2)炉跟机; 四、问答题
1、热工仪表有哪几个基本部件组成?
答:热工仪表一般是由一次元件、变送器及二次仪表三部分组成。 2、热工仪表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答:质量指标有:
(1) 准确度:仪表的准确度是用测量误差来表示的,误差有以下几种:
1)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被校表读数-标准表读数 绝对误差
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 Χ 100% 仪表量程
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
3)允许误差:允许误差=———————————————— Χ 100% 仪表量程
4)精度等级:允许误差去掉百分号以后的绝对值叫做仪表的精度等级。 (2) 灵敏度:
仪表指针的位移量
仪表的灵敏度=———————————— 被测量的变化量
(3)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从被测量开始变化到仪表反应出这一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反
应时间越小越好。
11
3、常用的热电阻、热电偶元件有哪些?
答:热电阻测温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物质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制作的。
工业中热电阻测量温度的范围为-120~500℃。
工业中常用的热电阻规格为Cu50 、Cu53 、Pt100 等。 热电偶测温是利用两种金属之间的热电现象来测温的。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焊成的闭合回路中,若两焊接点的温度不同时,就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由两种金属导体组成的回路就称为热电偶。
工业中常用的热电偶有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和镍铬-考铜热电偶(E型)两种。 4、简述弹簧管压力表工作原理 答:当被测压力由取样管进入弧形的弹簧管内时,其密封自由端产生弹性位移(受压力向外扩张,真空时向内收缩),然后通过传动机构放大,再经过扇形齿轮7,小齿轮8带动指针9偏转,指示出压力的大小。
5、怎样利用节流的原理来测流量?
答:在流体流动的管道内设置节流装置,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在其前后产生局部收缩,部分位能转化为动能,平均流速增加,静压减小,产生静压差。 6、如何评价一个自动调节系统的质量?
答: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是自动调节系统调节过程的品质指标,但稳、准、快三个指标是相互制约的,稳定性过高,调节过程时间要加长,从而影响快速性;反之,若片面要求快速性,则稳定性下降。因此,评价一个自动调节系统的质量好坏,应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是首先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再兼顾到准确性和快速性。 7、基地式和单元组装仪表各有何优点?
答:基地式仪表是以指示、记录仪表为主体,附加调节机构而组成。这种仪表的测量元件、定值器、指挥元件、放大元件、反馈元件、指示元件等放在一个箱子里面,组成调节器。具有设备数量少、结构紧凑、运行人员容易掌握等优点。
单元组装式仪表是把不同功能的元件分成许多独立的单元,使用时可以根据调节任务的要求组成各种复杂的调节系统,各单元之间采用统一的标准信号。其具有功能分离、组装灵活、成套性强、配套容易、适应性强以及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且易于维护等优点。 8、简述机炉协调控制的原理?
答:当外界负荷发生变化时,控制器对锅炉和汽轮机同时发出调节指令,平行地改变锅炉的给水、燃烧和汽轮机的进汽量;同时还根据主汽压力偏差给定值的情况,适当地改变调节汽门的开度,并加强锅炉的调节作用。 (其简单的工作原理为:负荷变化信号通过负荷调节器平行地送给给水和燃烧调节器、汽机调节器。用给水和燃烧调节器的输出信号去调节锅炉的燃料量、给水量和送风量。当锅炉的蒸发量开始改变后,引起锅炉出口汽压和汽机进汽阀开度的改变。汽机
调节器接受锅炉出口的汽压信号和负荷变化信号,利用它的输出去限制汽机进汽阀的开度变化和加强锅炉的调节作用。) 9、热工信号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在有关的热工参数偏离规定范围或出现某些异常情况时发出灯光和音响信号,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事故扩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