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同时,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用户将逐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愿意去研究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在我国真正成为可理解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可靠性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反映真实性、可证实性、客观性和中立性。它要求:(1)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2)会计信息实质重于形式。信息如果要想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3)中立性。信息要可靠,就必须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带偏向的。(4)必须审慎。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5)必须具有完整性。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信息可靠性是相对的。会计是以特定的会计符号表示具体的经济事项。符号与事项一致的会计信息具备可靠性,但由于会计中的各项估计和限制,会计符号很难与经济事项保持绝对一致,两者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信息对可靠性的偏离。正是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相对性。
就可靠性而言,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动态地去理解。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因此,只能动态地去理解它:其一是对于每项会计信息,都不应该理解为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确数;其二是应根据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差异地去理解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同的可靠程度,比如前瞻性信息献出历史信息的可靠程度要小,但它比历史信息更有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学会变通,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
9
(三)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既要可靠又要相关,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共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有用性,但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之下。如果相关性失去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却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使可靠性失去存在的意义。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强调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则强调反映的信息是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总是同时在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决策有用性。ISAC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论述了可靠性及其和相关性的关系:“信息要有用,还必须可靠。当其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信息可能会具有相关性,而在性质或反映上却不可靠,致使确认这种信息有可能使人发生误解。”明确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同等重要的两大质量特征是重要的,其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思路。我们必须对这两者同等重视,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可靠性,这两者必须互相平衡,但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缺陷,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犹如鱼和熊掌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不可兼得的。
由此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它们的排列孰先孰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一个很深很广的问题。
10
四、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1.公允价值定义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会计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进行计量时,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定义完全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也就是说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资产和负债,就是如实地反应了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6]。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以上是根据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的分析,而一些学者的观点更能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计量属性, 而是一个复合的、综合的计量属性。这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不像其他计量属性那样具有非常明显、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特征, 只是他们的重复和混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计量属性。但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都是真实、公允的,提供的信息都是可靠的,甚至可以说是可靠性的保证,而其他计量属性可能因经济环境的不同而使其可靠性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单纯从公允价值定义和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角度分析,公允价值完全是符合可靠性要求的,其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价值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尽管从公允价值定义角度分析,公允价值完全符合可靠性要求,但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怀疑仍然是阻碍公允价值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种怀疑并不是基于公允价值本身,而是基于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复杂性及所得到金额的不确定性,不能把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不足归咎于公允价值本身,不能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限就全盘否定公允价值,这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有悖于科学研
11
究的精神。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准则正是依靠现值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我国国情的谨慎引用从而保证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证券市场改革的深入,加之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前述说明了新准则体系的谨慎使用公允价值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同样,公允价值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实绩,尤其是在金融工具方面。
对于金融工具这一新兴的经济形式,基于其特点,历史成本对金融工具进行的确认和计量丧失了相关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可靠性,于是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因此,公允价值的产生可以说就是为解决历史成本计量相关性不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也就是要具有相关性,这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决策相关是一致的。在决策相关目标下,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要求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决策总是针对尚未发生的业务,总是面向未来的,这决定了会计信息也应是基于现在、面向未来的。历史成本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反映,提供的是过去的、业已发生的信息,很显然历史成本不符合这一要求。而公允价值正是未来信息在现在时刻的反映,是面向未来的,能够及时反映环境的变化,因此公允价值符合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助于其进行经济决策,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