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下载本文

短文两篇 陋室铭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为诗气豪迈,被称为“诗豪”。其代表作品有《秋词》《西塞山怀古》等。

基础积累

一、积累篇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调素琴( tiáo ) 案牍( dú ) ..鸿儒( rú ) 惟吾德馨( xīn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梳理篇 1.一词多义

?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1)之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出名,有名)?有仙则名.

(2)名?

?名之者谁(命名)?.

1

?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无丝竹之乱.

(3) 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2.古今异义

?。?古义:形体、躯体。例:无案牍之劳形.

(1)形?

?今义:形状。?

?儒。?古义:大。例:谈笑有鸿.

(2)鸿?

?今义:鸿雁,书信。?

?之乱耳。?古义:奏乐的声音。 例:无丝竹..?(3)丝竹 ??今义:丝绸、竹子。

3.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3)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写作特色

反向立意,巧妙构思

作者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即“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既紧紧扣住“陋室”,又跳出对“陋室”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

2

“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终对“陋室”的“陋”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的立意不落窠臼。

语言优美,音韵铿锵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音韵铿锵,在写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和“铭”的体裁特点是分不开的。古代的“铭”大都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所以必须言简意赅,不容许长篇大论。本文只有9句,81个字,记叙、议论、抒情浑然一体。凡铭刻之文,都要求可广泛传诵,使人牢记不忘,因此必须讲究修辞,重视音韵,便于吟咏。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美。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构图示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反复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2)划分层次,概括每段或每层的大意。(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每段或每层的大意整合,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爱莲说 文学常识

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其文章语言清新脱俗,韵味隽永。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文体知识

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基础积累

一、积累篇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 fán ) 淤泥( yū ) 濯( zhuó ) ...亵玩( xiè ) 噫( yī ) 颐( yí ) ...隐逸( yì ) 鲜有闻( xiǎn ) 清涟( lián ) ...2.【把握节奏】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