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融合的途径-最新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融合的途径

目前,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承载着文化内涵,孕育着先辈们的思想精髓,传递着育人价值,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对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修养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与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和思想孕育的结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育人功能,具有永不褪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念,往往代表着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具有引导、凝聚、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向善、求真、至美的功能。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具有强大激发和推动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助力其成长成才。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既作为一种无形的强大驱动力量,为各种德育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时又作为道德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青少年健全人格与道德素质养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加强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可以激发青少年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忠、孝、仁、信等传统美德的

现代传承和转化,自觉掌握有关中华历史文化道德知识,有力地推动道德认识与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人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其二,可以规范和调节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促使青少年养成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自愿自觉地去履行道德信念和道德义务;其三,可以激励青少年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目标,传播道德文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以此来达到自身的充实完善。因此,在学校德育中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观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史、院史、学科历史和杰出人物史等传统文化资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内在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载体上的契合。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而德育又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者都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包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导向功能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重要启迪。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抱有坚定的相信,对某种事物笃定的追求,从而不断实现目标。人不能没有信念信念,没有理想信仰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就等于失去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无数有识志士艰辛跋涉和不断探

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寻找国家富强途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从诸子百家到新中华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英雄人士的理想信念。青少年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理想信仰的支撑,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侵染。例如,在儒家文化中有“克己、礼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文化观念,都可以纳入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范畴。中华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其基础、源泉,可以不断激励和推动青少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心中之理想目标。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囊括的爱国主义内容为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重要借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们共同进步的精神支柱。从中华优秀传统的古代教育家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的爱天下之宽广胸襟,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再到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责任感的宏论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忠报国情怀和坚贞不渝品格,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英雄主义精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大力予以开发、挖掘、整合进而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豪

感。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躬体力行为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提供重要示范。强调自我的反躬自省、身体力行和亲身体验,是中华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而且形成了丰富的人格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榜样示范作用,从孔子老子提出内省修养方法和见贤思齐的带头作用,到职业领域方面要求青少年积极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职业道德,再到家庭方面要求青少年主动倡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居、男女平等等家庭美德,在学校要积极提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尊敬守法等个人品德。这些基本德育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比如,社会公德方面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恻隐辞让、富贵不能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理念和思想,都渗透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精神。像这些思想理念,对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具体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 作为青少年德育主阵地的学校来说就是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可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来提高青少年思政针对性实效性。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但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