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道-习题库 带答案 下载本文

(1)运送车辆到大修厂。(2)走行运营车辆。(3)运送新车辆。(4)同一期工程跨线修建时,两线间需设置联络线,近期作正线使用。(5)特殊用途。 3.线路埋设方式分为几种情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地面线、地下线、高架线。

特点:(1)地面线节约投资,但噪音大,占地大。(2)地下线投资大。(3)高架线占地少,噪音大,但比地下线一般能降低工程投资1/3~1/5。

4.地铁限界确定的依据有哪些?车站建筑限界确定应遵循哪些规定?

(1)限界是确定行车轨道周围构筑物净空的大小,是管线和设备安装相互位置的依据,是专业间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它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2)限界应根据车辆的轮廓尺寸和技术参数、轨道特性、受电方式、施工方法、设备安装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确定。

(3)限界一般是按平直线路的条件进行确定。而曲线和道岔区的限界应在直线地段限界基础上根据车辆的有关尺寸及不同曲线半径、超高,不同道岔类型分别进行加宽和加高。 (4)在制定限界时,对结构施工、测量、变形误差,设备制造和安装误差,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难于预计的其他因素在内的安全留量等,都应分别进行研究确定。 5.线路的作用有哪些?线路方向及路由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线路的作用:(1)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交通服务。(2)其它:包括为战备、物资运输、安装电缆等服务。

考虑的主要因素:(1)客流分布与客流方向。(2)城市道路线网分布状况。(3)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方法。(4)城市经济实力。

6.影响车站分布的因素有那些?辅助线的分类及用途?

影响车站分布的因素:(1)大型客流集散点。(2)城市规模大小。(3)城区人口密度。 (4)线路长度。(5)城市地貌及建筑物布局。(6)地铁线网及城市道路网状况。(7)人们对站间距离的要求。

辅助线的分类:辅助线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折返线、存车线、渡线、联络线、车辆段出入线。 辅助线的用途:(1)折返线 、存车线:折返线为供运营列车往返运行时的调头转线及夜间存车的;存车线供故障列车停放及夜间存车。(2)联络线:为沟通两条独立运营路线而设置的连接线,为两线车辆过线服务。(3)车辆段(车场)出入线:是正线与车辆段间的连接线,是车辆段与正线间的联络通道。

7.折返线的形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车辆出入线的布置形式有哪些?

(1)双折返线:可设于列车的区段折返站上或端部折返站上,折返能力可大于30对/时,当

折返列车对数少时,可以留出一条线作为存车线。

(2)单折返线。折返能力和灵活性稍差,折返与存车不能兼顾,一般多单独用作存车线。 (3)渡线折返线。作为正常列车运行的折返线,只适用于终端站上。若采用站后折返,车站可用侧式站台,渡线短,节省折返时间;若采用站前折返,车站一般采用岛式站台,方便乘客乘车。

(4)侧线折返线。是区段列车折返线形式,主要用在高架线上。需要折返的列车运用正线折返,后续前进列车在高峰时间内,可以通过侧线越行,在平常时间内,后续列车仍可沿正线运行。

(5)环线折返线。折返能力可与正线匹配一致,并可使列车来回换边,避免车轮偏磨,但是折返距离长,增加运营列车数量,需要适合的地形条件。

(6)综合折返线。综合折返线是集折返、乘客上下车、列车越行、列车出入场以及列车转线联络等功能中的两项至多项的折返线形式。

车辆出入线的布置形式:(1)与正线平面交叉形式(2)与正线立体交叉形式 8.线路平面设计的指导思想及一般原则是什么?

(1)地铁线路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2)双线右侧行车制(3)线路最高运行速度 9.左右线的常见关系有哪几种?车站站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1)左右线等高并列平行(2)左右线等高并列平行(3)左右线上下重叠(4)左右线分开 车站站位选择的原则:(1)方便乘客使用(2)与城市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密切结合(3)与旧城房屋改造和新区土地开发结合(4)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5)兼顾各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

10.线路纵剖面设计的原则及标准是什么?影响纵剖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原则及标准:(1)纵剖面设计应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及乘客舒适,高架线路要注意城市景观,坡段应尽量长。(2)线路纵剖面要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敷设方式与埋深要求,隧道施工方法,地上地下建筑物与基础情况,线路平面条件等,进行合理设计,力求方便乘客使用和降低工程造价(3)尽量设计成符合列车运行规律的节能型坡道。 影响因素:(1)最小覆土厚度(2)地下管线及建筑物(3)地质条件(4)施工方法(5)排水站位置(6)桥下净高(7)防洪水位 1.地铁车站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车站建筑设计应遵循符合规划、满足客流、换乘便捷、事故疏散迅速、装修适度、无障碍通行 、地下车站兼顾人防、综合开发等原则。

2.车站出入口、地面通风亭位置选定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车站出入口、地面通风亭位置的选定

车站出入口的位置,一般都选在城市道路两侧、交叉路口及有大量人流的广场附近。设在火车站、公共汽车站、电车站附近,便于乘客换车。车站出入口与城市人流路线有密切的关系。应合理组织出入口的人流路线,尽量避免相互交叉和干扰。车站出入口不宜设在城市人流的主要集散处,以便减少出入口被堵塞的可能。车站出入口应设在比较明显的部位,便于乘客识别。单独修建的地面出入口和地面通风亭,一般都设在建筑红线以内。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距离的要求。

(2)风亭(井)布置应根据地面建筑的现场条件或规划要求,风井可集中或分散布置。 应尽量与地面建筑相结合。 进、排、活塞风井口部距建筑物的距离均应不小于5m。 (3)车站出入口与城市过街地道、天桥、下沉广场相结合 (4)远、近期工程应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3.车站规模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车站规模主要指车站外形尺寸大小、层数及站房面积多少。车站规模主要根据本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所处的位置的重要性、站内设备和管理用房面积、列车编组长度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4.地铁车站出入口按平面形式分为几类?出入口通道分为几类?

出入口按平面形式分类:“一”字型出入口、“L”形出入口、“T”形出入口、“П”形出入口、“Y”形出入口:

出入口通道分类:地道式出入口通道、天桥式出入口通道 1. 采用矿山法修建的区间隧道衬砌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1)须能与围岩大面积牢固接触,保证衬砌与围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2)要允许围岩能产生有限的变形(在浅埋隧道中限制较严格),能在围岩中形成卸载拱,不使上覆地层的重量全部作用到衬砌上。 (3)隧道衬砌以封闭式为佳,尽量接近圆形。 (4)隧道衬砌应能分期施工,又能随时加强。

2.盾构法修建的隧道衬砌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预制装配式衬砌:用工厂预制的构件(称为管片),在盾构尾部拼装而成的。

(2)双层衬砌:为防止隧道渗水和衬砌腐蚀,修正隧道施工误差,减少噪音和振动以及作为内部装饰,可以在装配式衬砌内部再做一层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衬。

(3)挤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随着盾构向前推进,用一套衬砌施工设备在盾尾同步灌注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衬砌。

3.箱形管片和平板形管片各自特点是什么?

箱形管片:因手孔较大而呈肋板形结构。接头螺栓的穿入和拧紧比较方便,节省了材料,单块管片重量减轻,便于运输和拼装。但因截面削弱较多,在盾构千斤顶推力作用下容易开裂。 平板型管片:因螺栓手孔较小或无手孔而呈曲板型结构的管片。截面削弱较少或无削弱,故对千斤顶推力具有较大的抵抗力,对通风的阻力也较小。 4.矿山法区间隧道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的顺序是什么? (1)采用工程类比法初步选定尺寸。

(2)根据地铁区间隧道具体情况,综合研究,对初步选定的设计参数进行修正。 (3)用工程类比法有困难时,则可采用解析法或数值法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5.盾构法隧道管片衬砌环的分块如何分块?

衬砌块分块:衬砌环的组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若干标准管片(A)、两块相邻管片(B)和一块封顶管片(K)组成。另一种是由若干块A型管片、一块B型管片和一块K型管片构成。 6.明挖车站结构为什么要进行抗浮设计?抗浮措施有哪些?

抗浮设计原因:明挖车站一般是高而宽的结构,当埋置于饱和含水的地层中,且顶板上覆土较薄时,浮力的作用不容忽视,浮力对车站结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当浮力超过结构自重与上覆土重量之和时,结构整体失稳上浮; b.导致结构底板等构件应力增大。 明挖车站的结构设计,应就施工和使用的不同阶段进行抗浮稳定性检算,并按水反力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计算结构构件的应力。

抗浮措施:(1)施工阶段: a.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浮力; b.在底层结构内临时充水或填砂,增加压重; c.在底板中设临时泄水孔,消除浮力; d.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2)使用阶段: a.增加结构厚度。b.在结构内部局部用混凝土填充,增加压重。c.在底板下设置拉锚。 d.在底板下设置倒滤层。 7.逆作法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①结构型式与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的要求关系密切。

②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常兼有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的双重功能。

③多跨结构需设置中间竖向临时支撑系统,与侧墙共同承担结构封底前的竖向荷载。 ④大多数交汇于同一节点的各构件不同步施工,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连接问题。

⑤必须根据上部框架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及节点连接的精度要求,严格控制边、中桩的绝对沉降量及差异沉降量。

⑥用逆作法施工的侧墙和立柱的混凝土施工缝,必须采用特殊施工方法和处理技术。 8.逆作法结构中间竖向临时支撑系统的设置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