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及课后教学反思
东城朝晖学校——潘振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
运用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与价值观:
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4)重点 :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5)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 (6)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 回顾:1.什么是分子? ? 2.什么是原子? 认真听题;思考并回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答。 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 再分呢?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猜想:原子不能分。培养学生善于想教师活动 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了吗? 教师讲解:对,确实是这样。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发挥想象说: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原子原来不是一个实心球,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 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问题激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原子是由居于 原子中心的带正电 的原子核和核外带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 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屏显表3--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 数 观察表格 氢 1 0 1 分析思考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会从图表中得出有效信息。 教师活动 1、不同种类的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2 、同一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3、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再请学生根据表3--1来得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根据原子的构成(由带电的质子、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引导学生分析整个原子显不显电 师生一起以磷原子为例,分析得出: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活动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即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在磷原子中,15个质子和1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15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由于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带15个单位正电荷,而核外有15个电子,带15个单位负电荷,两者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体会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阅读54页找出排布特点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认识。 原子 , 原子核体积大小的比较 【思考】 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运动有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呢? 引出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高,由里→外分培养学生的分较能力。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教师活动 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出示图片 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提问:如何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思考】下列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54页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结合上述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讨论问题: 1、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哪一个电子层,请你举例说明。 2、第二层最多可以排多少电子? 3、最外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是多少? 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中按要求将质子数为12的镁原子和质子数为16的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来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排布特点1:电子在 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认真聆听老师讲解 通过阅读分析、比较识记歌诀 归纳的方法来学习 有关知识,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观察思考问题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 力 比较和讨论,回答: 总结排布特点2: 1、原子的第一层最 多排2个电子。 2、第二层最多排8 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多不超过8个(只有着手,自主归纳得出1层的不超过2个电结论,符合学生的认子)。 知规律。 观察图片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 结的能力 发言:收获与感悟 三、盘点收获 :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四、板书设计 课题1:原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