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
1.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相比有什么特点? 2.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及各自在供水中的意义?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2.土攘次生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
3.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
4.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
5.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
二、填空
1.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 以及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2.在干旱、半干旱平原盆地中,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 上升 会使蒸发浓缩作用 加强 ,引起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 咸化 。 3.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 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 以及 农用肥料与农药 。
三、判断题
1.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之一。 ( √ )
2.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储存资源减少,地下水的调节能力变弱。 ( √ ) 3.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 √ ) 4.过量补充地下水,可引起土壤的次生沼泽化。 ( √ )
5.长期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 ( √ ) 6.废气以气体形式排入大气,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 × ) 7.废渣以固体形式堆放在地面上,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 × )
8.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深时,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如果灌溉水下渗不到潜水面,那么污灌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 ( × )
四、简答题
1.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有哪些特点?
(1) 污染物质进入地下含水层及在其中运移的速度都很缓慢; (2) 已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将在含水层中长期滞留; (3) 随着地下水流动,污染范围还将不断扩展;
(4) 已经污染的含水层自然净化,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2.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 雨水淋滤堆放在地面的垃圾与废渣中的有毒物质进入含水层; (2) 污水排入河湖坑塘,再渗入补给含水层; (3) 利用污水灌溉浓田; (4) 止水不良的井孔;
(5) 废气溶解于大气降水,形成酸雨,也可补给污染地下水。 3.简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关系? 4.简述地下水污染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关系?
五、论述题
1.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 (1) 开采条件恶化,资源枯竭
(2) 破坏了原有的水文循环,如泉水干枯等; (3) 沼泽、湿地被疏干;
(4) 造成土地砂化、植被衰退; (5) 地面沉降; (6) 岩溶地面塌陷; (7) 海水入侵; (8) 水质恶化。
2.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 (1) 引起土壤的次生沼泽化;
(2) 引起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咸化;
(3) 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减小,导致斜坡土石体失稳; (4) 水库诱发地震。
3.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研究包括哪几个步骤? (1) 收集与提取信息;
(2) 将信息加工组织成一个反应所研究系统本质的概念模型; (3) 建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 (4)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
(5) 经过检验后的数学模型可用来模拟系统未来的行为(预测),或者求解采取不同人为措施时系统的响应(决策模拟)。
参考文献:
[1] 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1995. [2] 薛禹群. 地下水动力学. 地质出版社,1997.
[3] 沈照理,朱宛华. 水文地球化学. 地质出版社,1993. [4] 林年丰,李昌静. 环境水文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1990.
[5] 朱学愚,钱孝星,刘新仁. 地下水资源评价. 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地下水 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 、 水圈 、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 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 水文 循环和 地质 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 大 循环和 小 循环。
5.水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 蒸发 、 降水 和 径流 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 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
8.在水文学中常用 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 √ )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 √ )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4.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水循环的作用? 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