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塑性变形导致黑色者。
(8)变色龙钻石:800nm不稳定的宽吸收带致色。因为800nm宽吸收带没有零声子线,故不能算是色心。属光致变色致色。
(9)极少数的黄绿色、绿黄色钻石:极少数的黄绿色、绿黄色钻石因在可见光短波下具有极强的绿色荧光而使钻石呈现黄绿色、绿黄色。但这种类型的钻石数目极少。
四、钻石分级
1、(1)从①重量大小;②颜色;③火彩与切工;④背景衬托材料 (2)提示:否。如VS级与VVS级钻石,在外观上无任何差异,但却属于不同净度级别。
2、(1)提示:钻石颜色分级是比较钻石所带颜色的饱和度,即颜色浓度,而不是比较钻石的色调。故在进行其他颜色色调的钻石的比色时,只需要关注其主体色调的饱和度而忽略不同色调的明显程度即可完成比色程序。同时通过改变光源的方向,让光线从比色槽的后方或下方透过,减弱光线强度,降低钻石色调的清晰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分级变得简单一些。
(2)提示:应分为具有强烈蓝色荧光和具有强烈黄色荧光两种情况。强烈的蓝色荧光可能会使钻石的外观颜色比其本身色级偏高,有时甚至可达一到两个级别;强烈的黄色荧光可能会使钻石的外观颜色比其本身的色级偏低,有时甚至可达一到两个色级。
3、(1)钻石的内部特征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钻石内部的天然包裹体、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包括点状包体、云状物、浅色包裹体、深色包裹体、针状物、内部纹理、内凹原始晶面、羽状纹、须状腰、空洞、激光痕。
钻石的外部特征指仅存在于钻石外表的天然生长痕迹和人为造成的特征。包括原始晶面、表面纹理、抛光纹、刮痕、烧痕、额外刻面、缺口、击痕、棱线磨损人工印记。
(2)定位规则:①为观察者定位,通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大的或易于识别的特征作为标志,确定钻石与观察者的基准位置(往往是6点钟位),其他内含物均与此标志的相对关系,顺时针标注。②为备份机的钻石冠部/亭部定位。水平定位是将钻石台面朝上,分为十二个时钟位置,用镊子竖直夹持钻石腰围的9
点钟与3点钟位置,以12点钟——6点钟为轴,向右翻转钻石。此时钻石的亭尖朝上,3点钟和9点钟的位置互换,形成一个逆时针的亭部俯视图定位,而12点钟与6点钟位置不变。垂直定位是将钻石台面朝上,用镊子水平夹持钻石12点钟与6点钟位,以3点钟——9点钟为轴,向下翻转钻石,12点钟位与6点钟位互换,形成一个逆时针的亭部俯视图定位,此时3点钟与9点钟位置保持不变。垂直定位只适合于显微镜分级的精度特征的标注。
(3)净度压级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内含物的大小、位置、数量进行进一步划分。VS1为专业技术人员以10x放大镜观察难以发现内外部特征定为VS1,比较容易发现内外部特征定为VS2。
VS1的典型特征是:台面区:点状物或淡云雾、底尖轻微破损;冠部/亭部区:轮廓不太清楚的细小浅色晶体包裹体;腰部区:不明显的须状腰或细小的缺口、内凹原始晶面、较难观察的短丝状羽状纹。
VS2的典型特征是:台面区:细小的晶体包裹体、点群包裹体、明显的云雾、底尖破损;冠部/腰部区:细小晶体包体、丝状羽状纹;腰部区:小缺口、平行腰棱的线状羽状纹或斜交腰棱的细小羽状纹。
4、(1)钻石分级中使用的比色石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①比色石的琢型应当是切工好的标准圆钻型,粗磨腰。
②质量大于0.30克拉,最重可达1ct左右,一般为0.3~0.4ct,且整套样石的质量大小要大致相同,质量差异不得超过0.1ct(GIA规定质量差异不应大于0.05ct)。
③净度级别应在SI1以上(含SI1)。 ④除黄色调外,无其他杂色。 ⑤无荧光反应。
⑥比色石应当进行严格的色级标定。
(2)不影响。因为钻石颜色分级是对钻石体色的饱和度进行分级,不涉及钻石包裹体。但应该注意的是,有色包裹体往往会影响到分级的操作,一些有色包裹体的存在容易使不熟练者对钻石的色级产生误判。
(3)略。见第二题答案。
5、(1)钻石中的包裹体可包括同生、原生、后生及半生包裹体各种类型,
但最常见的多位原生包裹体和同生包裹体。如橄榄石、辉石、镁铝榴石等矿物为钻石的原生包裹体;如钻石的负晶等为钻石的同生包裹体。
(2)提示:净度越高的成品钻石,因数目较少,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6、(1)同生包裹体:指钻石在生长的同时所形成的包裹体。他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生长、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
(2)后生包裹体:又叫做次生包裹体,它是在钻石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受应力作用产生裂隙,外来物质沿其渗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裹体,甚至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形成。
(3)钻石的各种包裹体可以为地质学家们提供关于钻石的形成条件、产出环境、碳源、古环境等许多重要信息。钻石中的原生包裹体是地质学们获得地球深部物质信息的有效途径。
(4)提示:冷冻法、爆破法、激光拉曼探针等方法 7、(1)略。见前述。 (2)略。见前述。
(3)提示:包裹体的唯一性、指示性、特殊形状的联想等
8、原生包裹体最常见,以原生的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钻石晶体中。原生矿物包裹体的村存在可能会严重影响钻石的净度级别,并且在切磨过程中经常为了保证成品的净度因避开矿物包裹体而使总体出成率降低。成品钻石中如有明显的原生矿物包裹体,则会因净度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其商业价值。
9、略。详见钻石分级教材中的花式钻石分级部分内容。
(2)鉴定一粒小面型宝石是钻石还是CZ或莫伊桑石的方法(任选两种)。 ①常规检查:放大镜仔细检查样品是否有刻面棱重影,有刻面棱重影现象者为莫伊桑石,如果没有重影现象则可能为钻石或CZ;继续放大检查切磨工艺及刻面棱、角尖、腰围形态,出现须状腰者为钻石,如果没有看到须状腰,且切磨质量很好者,可能为钻石或CZ;标准切工者用透视试验,透过样品可见下方影像者为CZ;热导仪检查,热导仪发出蜂鸣声即为钻石,否则为CZ。
②仪器测试:用拉曼光谱测试,出现1332cm-1拉曼位移本征峰者为钻石。
新型590钻石/碳化硅检测仪测试;
③包裹体放大检查:出现橄榄石、辉石、羽状纹等内含物者为钻石;发现白色未熔化氧化锆粉末和气泡者为CZ;发现细长白色针状包裹体者为莫伊桑石;
④分光镜检查:具有415nm强吸收线者为钻石;具425nm处截断式吸收者为莫伊桑石;否则为CZ。
⑤重液法。3.51重液中钻石悬浮或很慢地下沉;莫伊桑石上浮;CZ快速下沉。
⑥其他方法……
2、通常需经过几个步骤:(1)紫外荧光检查。绝大多数天然钻石具有荧光反应,但强度、颜色几乎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仿钻如CZ等的荧光则较为一致;(2)放大镜/宝石显微镜下仔细对上一步中的可疑者(即无荧光、荧光颜色异常者)进行包裹体、切磨质量、解理现象等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经过此步骤已经足以将可疑者的身份确定是否是钻石;(3)如果经过放大检查依然存疑,对可疑者可使用拉曼光谱进行确认,凡不具有钻石本征峰者则不是钻石。(注意,由于群镶钻石可能很小,用分光镜不一定能够看到钻石的特征谱线,同时,钻石可能是Ⅱa型小钻,故此步骤用拉曼光谱最保险)
3、(1)优点:折射率与钻石很接近,色散值远远强于钻石,使人造钛酸锶具有比钻石更绚丽的火彩;缺点:硬度太低,仅有5.5,容易磨损;鉴别特征:低硬度;比重明显大于钻石、对紫外线显惰性,而很多钻石都具有荧光、人造钛酸锶内部通常无瑕,偶见球形气泡,但钻石内部几乎都有各种类型的包裹体(比10倍更大的放大倍数,如40倍、100倍等镜下观察)、人造钛酸锶的阴影图为花瓣状。
(2)详见钻石学教材关于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鉴别部分。从颜色、晶体形态、内部特征、紫外荧光、阴极发光、光谱特征、磁性、异常双折射方面来分析。可列表。
(3)答案略。见前述10倍镜下鉴定钻石的方法。
4、(1)片面。钻石指粒径达到一定大小的宝石级金刚石切磨成品,但微粒级的金刚石只具有磨料意义,不能作为钻石;另外,石墨也可以看成是碳的一种结晶体,只是石墨晶体与钻石晶体的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