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4. 下列对本文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宗瑜将中药铺开在老巷深处,是因为宗瑜不愿与铜臭气太重的西药店为伍,

主要表现出宗瑜对自己医术的自信。

B. 宗瑜的同行说宗瑜的廉价药搅乱了市场,但又拿宗瑜没辙,反映出同行对钱 财的贪慕与对宗瑜医术的信服。

C. 宗瑜认为抓药之准是雕虫小技,表现了他谦虚的品格,所谓“药在心间”更 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宗瑜悬壶济世的职业操守。

D. 小说虽在情节上一波三折,但并未着力于矛盾的激烈冲突,在平和的记述中 蕴含了对宗瑜的敬重与对现实的担忧。

E. 宗瑜“失手”之后摘掉牌匾转为承包土地种植中草药,表现了宗瑜在理想破 灭之后调适的智慧与一惯的冲淡与平静。

5. 小说写宗瑜的夫人对他不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可以删除,也有人认为不能删,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阐明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 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 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

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 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 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 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

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B. 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

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C.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

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11—13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1. 阅读这首宋词,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个选项( )(3分)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通篇笼罩的感情基调。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2. 阅读这首宋词,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个选项( )(3分)

A. 起首二句比兴,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鸿雁 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B.“中酒落花天”一句,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杜诗原句是“残春杜 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以“天”代“前”,使诗歌的境界更为阔大渺远。 C.词的下阕由思家转入归家。词人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又把江水 拟成有情的人,能给游子以深切的同情,一个“送”字更是生动传神。 D. 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寓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渲染,给读者视觉、嗅觉和听觉 的感受,留下体会、品味的空间。词人虽不说胸中的万种离情,却意在言外,胜过万语千言。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13. 阅读这首词,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个选项( )(3分)

A. 词的开篇两句,一问一答,横空而出,看似突兀,实则独具匠心,因为作者接着以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来写明“愁”正是由此处雨打芭蕉而惹起。

B. 过片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既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在描

写秋景,兼抒情、写景之妙。

C.“燕辞归、客尚淹留”,运用对比的手法,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表

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末三句写客中孤寂的感叹。“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羁身

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