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知识精讲][详解详析] 下载本文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 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知识精讲】【详解详析】

考向预测 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的定义,能进行相关计算。 Ⅰ.客观题

(1)以拼盘式选择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基本知识的辨析。

(2)以图像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微粒浓度的比较、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3)与化工生产流程相结合以客观题形式呈现,考查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知识的应用。 Ⅰ.主观题

(1)强弱电解质、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理论的分析判断。 (2)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规律及应用。 (3)电离常数、水解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及应用。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 一、溶液中的“三大平衡”及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是溶液中的三大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比较

水解平衡(如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CH3COONa溶液)CH3COO?+H2O CH3COOH+OH?

1

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研究 对象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Ka增大 盐溶液(包括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 促进水解,Kh增大 促进水解,离子浓度(除H+外)减小,Kh不变 难溶电解质(如难溶的酸、碱、盐等) 升高温度 Ksp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影响因素 加水稀释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除OH?外)减小,Ka不变 加入CH3COONa固体或盐酸,抑制电离,Ka不变 加入NaOH,促进电离,Ka不变 促进溶解,Ksp不变 加入相应离子 加入反应离子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Kh不变 加入盐酸,促进水解,Kh不变 加入AgNO3溶液或NaCl溶液抑制溶解,Ksp不变 加入氨水,促进溶解,Ksp不变 2.“电离平衡”分析判断中的常见误区

(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2)误认为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增大。 (3)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Ⅰ,0.1 mol·L?1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都为1.0×10-13 mol·L?1。

(4)弱电解质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判断某些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考虑该关系式是否是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或者是它们的变形。

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 1.理解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根据电荷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许多复杂的离子浓度问题。

(2)物料守恒: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有关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保持不变,根据物料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复杂离子、分子、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关系。

(3)质子守恒: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H+)转移,但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将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相联立,通过代数运算消去其中未参与平衡移动的离子,即可推出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

2.三个守恒的综合应用

2

应用三种守恒关系解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时,要清楚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存在的变化(水解或电离),抓住守恒的实质,将由守恒所得的关系结合起来使用。综合运用三种守恒关系,理清一条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如图所示:

三、结合图像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变化

结合图像分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判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常考图像类型总结如下:

1.一强一弱溶液的稀释图像 (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2)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盐酸、醋酸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3)pH与稀释倍数的线性关系

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3

(1)HY为强酸、HX为弱酸 (2)a、b两点的溶液中:c(X?)=c(Y?) (3)水的电离程度:d>c>a=b 2.Kw和Ksp曲线 (1)双曲线型

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曲线 (1)MOH为强碱、ROH为弱碱 (2)c(ROH)>c(MOH) (3)水的电离程度:a>b 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Ksp=9×10?6] (1)A、C、B三点均为中性,温度依次升高,Kw依次增大 (2)D点为酸性溶液,E点为碱性溶液, Kw=1×10?14 (1)a、c点在曲线上,a→c的变化为增大-c(SO24),如加入Na2SO4固体,但Ksp不变 (2)b点在曲线的上方,Qc>Ksp,将会有沉淀生成 (3)d点在曲线的下方,Qc<Ksp,则为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CaSO4 (3) AB直线的左上方均为碱性溶液, (4) 任意一点:c(H+)<c(OH?) (2)直线型(pM-pR曲线)

pM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R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