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1)价值增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G—W—G?分为两个阶段: G—W和W?—G?

①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在第一阶段G—W的G上,因为这一阶段的G是作为购买或支付手段,不可能引起增值;

②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第二阶段W?—G?上,因为这一阶段是出卖商品,获得货币,这一阶段本身的行为是不会增值的,事实上,在出卖之前商品已经增值了。 (2)价值增值又不可能离开流通产生。因为没有流通货币不可能自行增值。 那么,能使价值增值的要素在哪里呢?

只能到资本运动(流通)的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W上去寻找。 5.解决G—W—G ?矛盾的条件是: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1.只有在以下情况下资本才能增殖

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价值,并且呢能够在它的使用中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将这一更大的价值加以出售实现,就使最初投入的货币变为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 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结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与劳动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体力和脑力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还包括着在现有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必要技能。

劳动: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的生活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来源。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革中产生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3.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是劳动者活的劳动能力.所以,生产与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满足劳动者生存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二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者 养活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这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一般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或转换形态,其价值或者随之消失或随之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正是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购买,从而对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运用,才使得资本家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增值.

4.2.2 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 劳动过程的一般与特殊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的经济剩余按有利于资本家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以价值增殖的两个层次来证明) 考察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层次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价值的补偿过程.

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商品生产劳动,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作用于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把已经消耗或转换形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耗费了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新价值. 例如

某纺纱厂,假定它们纺纱机和纱锭只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就在实物形态上全部损耗掉,其价值亦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便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4.2.3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通过对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发现,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有很大不同.资本在生产过程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

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的概念

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在工人劳动的作用下其实物形态被耗费掉或转换存在形态 ,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的概念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问题 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把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之为剩余价值率,用以反映可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用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m′=m/v×100%

由于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中是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价值,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即: 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比较的相对量,不能表示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数量.这个数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如果用M表示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以V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剩余价值绝对量的计算公式为 M = m/v ·V=m′·V

由于资本家拥有的资本,特别是可变资本总量是有限的,要增加剩余价值绝对量,主要靠不断地提高剩余价值率.所以,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亦即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家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有两个: 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 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条件

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实际上是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因此,只要这些生活资 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就会随之缩短.

同时,在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中,也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这些生活资料价值要降低,也要求相关生产资料的价值要降低..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社会劳动生

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则是各个资 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个别资本家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降低劳动力价值,而是为了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是确定工资的内在依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 工资的现象 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 ,没有价值或价格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含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举例: 例如: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1万元,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8:2,剩余价值率为100%。生产结束后全部产品的价值是: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

首先,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最后,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

结论: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表明,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1)含义:是指资本家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