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下载本文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动。

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在图33-3中,主要由于技术进步,经济一直在越来越好地生产物品与劳务,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同时,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也向右移动,它导致了产量增长(用Y的增加表示)和持续通货膨胀(用P的上升表示)的趋势。

图33-3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的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

长期趋势是短期波动叠加的结果。应该把产量与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视为对持续的产量增长和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背离。

4.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并不影响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但在短期中物价水平确实影响经济的产量。这就是说,在一年或两年的时期内,经济中物价总水平上升往往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下降往往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结果,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说明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理论。 ①黏性工资理论 根据黏性工资理论,名义工资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缓慢,即工资在短期中是“黏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名义工资调整缓慢是由于工人和企业之间签订了固定名义工资的长期合同,有时这种合同的期限是三年。此外,名义工资调整缓慢也可能是由于影响工资确定的社会规范和公正的观念变动缓慢。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名义工资是基于预期的物价确定的,并且当实际物价水平结果不同于预期水平时,名义工资并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工资的这种黏性激励了企业在实际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少的产量,而在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生产较多的产量。

②黏性价格理论

黏性价格理论则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这种缓慢的价格调整,部分是因为调整价格要付出成本,即菜单成本。这些菜单成本包括印刷和分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发目录的成本,以及改变价格标签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变动的经济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料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抑制了销售,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当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结果高于最初确定价格时企业的预期时,在价格调整滞后的企业以较低的价格经营的期间内,物价总水平和产量之间就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关系用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来表示。

③错觉理论 根据错觉理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对自己出售产品的个别市场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由于这些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了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引起了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供给者预期的水平之下。当供给者看到他们产品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就是说,他们会认为与经济中其他价格相比,他们的产品价格下降了。较低的物价水平引起供给者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这些错觉又引起供给者对较低物价水平做出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的反应。

当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的水平时,类似的错觉也会产生。物品与劳务的供给者可能只注意到自己产品的价格上升了,并错误地推断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他们就会得出结论,这是生产的好时机。在他们的错觉得到纠正之前,他们对高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这种行为就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三种理论的联系

对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有三种不同的解释:①黏性工资;②黏性价格;③对相对价格的错觉。所有这三个理论都表明,某个市场的不完全性引起经济中供给一方的短期行为与长期不同。当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短期产量就背离其长期水平(自然产量率)。用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产量的供给量=自然产量率+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其中,a是决定产量对物价水平未预期到的变动做出多大反应的数字。 当经济中的实际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人们预期的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无论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由于黏性工资、黏性价格还是错觉,这些情况都不会持久存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名义工资和价格将变得没有黏性,并且对相对价格的错觉也将得到纠正。

5.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短期内在任何既定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这条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似,但由于黏性工资、黏性价格以及错觉的存在,它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1)劳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也许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下降)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也许是由于自然失业率的上升)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资本引起的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4)技术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也许由于政府管制)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五、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1.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四个步骤

(1)确定某个事件是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总供给曲线移动(或者两条曲线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影响短期的产量和物价水平。

(4)用总需求和总供给图分析经济如何从其新的短期均衡变动到其长期均衡。

2.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1)总需求一定的影响分析

经济波动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总需求的移动。假设悲观的情绪突然笼罩了经济。这种悲观情绪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①由于悲观情绪影响支出计划,所以它影响总需求曲线。

②由于家庭和企业现在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减少了,所以这个事件减少了总需求,如图33-4所示,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左移动到AD2。

图33-4 总需求紧缩

③通过比较最初均衡和新的均衡,可以说明总需求减少的影响。在短期中,经济沿着最初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1从A点变动到B点。产量从Y1下降到Y2,而物价水平从P1下降到P2。产量水平下降表明经济处于衰退中。企业对低销售和低生产的反应是减少就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总需求移动的悲观主义是自我实现的:对未来的悲观引起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

④从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转变。由于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最初从P1下降到P2。因此,物价水平低于在总需求突然减少之前人们的预期水平(P1)。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赶上了这种新的现实,预期物价水平也下降了。预期物价水平的下降改变了工资、价格和感觉,这又影响了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因此,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从图33-4中的AS1移动到AS2。这种移动使经济接近于C点,新的总需求曲线(AD2)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在这一点相交。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在新的长期均衡C点时,产量回到了其自然率。经济纠正了自己:即使决策者不采取任何行动,长期中产量的减少也会逆转。尽管悲观情绪已经减少了总需求,但物价水平大大下降(到P1)抵消了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而且人们也会预期到这种新的低物价水平。因此,在长期中,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完全反映在物价水平上,而根本没有反映在产量水平上。换句话说,总需求移动的长期效应是一种名义变动(物价水平下降),而不是真实变动(产量相同)。

(2)关于总需求移动的结论

①在短期,总需求移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波动。 ②在长期,总需求移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 ③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经济波动的严重性。

2.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1)总供给移动的影响分析

经济波动的第二个可能原因是总供给的移动。再设想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现在假设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突然增加了。分析这种生产成本增加的宏观经济影响:

①由于生产成本影响供给物品与劳务的企业,所以生产成本的变动改变总供给曲线的位置。

②由于高生产成本使销售物品与劳务变得不太有利可图,所以企业现在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都要减少供给量。因此,如图33-5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左移动到AS2。(为了简化,假设长期总供给曲线不会移动。) ③比较最初的均衡与新的均衡。在短期中,经济沿着现在的总需求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经济中的产量从Y1减少为Y2而物价水平从P1上升为P2,经济经历了滞涨。

④从短期均衡转向长期均衡。企业和工人最初对高物价水平的反应是提高它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并确定更高的名义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本还会再上升,而且短期总供给曲线将进一步向左移动,这将使滞胀问题加剧。高物价引起高工资,高工资又引起更高的物价,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图33-5 总供给的不利移动

在某一点时,这种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升会放慢。低产量与低就业水平将压低工人的工资,因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工人的议价能力就小了。当名义工资下降时,生产物品与劳务变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得更有利可图了,短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回AS1时,物价水平下降了,而且产量也接近于其自然率。在长期中,经济又回到了A点,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在这一点相交。

在现实世界中,控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者会力图通过移动总需求曲线来抵消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些影响。如图33-6所示,政策变动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移动到AD2——正好足以阻止总供给移动对产量的影响。经济直接从A点移动到C点,产量仍然为其自然率,而物价水平则从P1上升为P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决策者抵消了总供给的移动。抵消性政策为维持较高的产量和就业水平而接受了持久的高物价水平。

图33-6 抵消总供给的不利移动

(2)关于总供给移动的两个结论

①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胀——衰退(产量减少)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的结合。 ②那些能影响总需求的决策者可以潜在地减缓对产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只能是以加剧通货膨胀问题为代价。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