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古诗阅读与赏析试题汇编 下载本文

(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2017·泰州中考)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dàn)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7.(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2分) (2)赏析尾联。(4分)

答案:1)【答案】这句诗用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变。【境】 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情】 语言含蓄,情真意切。【语言风格】

【解析】本题属于“理解诗句”题,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理解“手法技巧“,二是理解“内容意境”,三是理解“思想感情”,四是理解“语言风格”,这样对一句诗的理解才能算全面。

2)【答案】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手法(宁可多写)】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飞边叫的情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情】

【解析】本题属于“欣赏语言”题,也同样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手法技巧二是“内容意境”,三是“思想感情”,四是“语言风格”(可省略),这样赏析才能算全面。

(2017·无锡中考)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种名贵的熏香。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2分)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分)

答案:(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2)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

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完成时,根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所以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2)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此题的分值。

(2017·宿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2017·盐城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6分)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8.⑴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分) ⑵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⑴“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⑵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2017·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1)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不时飘拂高高举起的酒杯。

(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拂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2017·镇江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共6分)

送万巨①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1分)

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分) 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分)

答案: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D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来%*源:中@教网^&]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C

解析:C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 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2017·西宁中考)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话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 答案:(1)运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 (2)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017·绥化中考)赏析《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______,下阕写的是__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答案:①北国雪景,评说历史(英雄)(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2分)

评分说明:(12分)

第(1)题共9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第(2)题共3分,第①题每空0.5分;第②题修辞方面得1分,化静为动得1分。

(2017·德州中考)

村行 王禹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