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是由组距、组限和组中值构成 C.包括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D.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E.可以说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10.统计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 )
A.调查表 B.简单表 C.分析表 D.整理表 E.分组表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各种调查方式必须结合运用。
2.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 4.为了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在分组时不被遗漏,分组时应满足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这个条件。 5.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6.变量数列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7.如果总体中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可以在组距数列中使用开口组。 8.统计分组是编制次数分配数列的基础。 9.调查单位可以是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物或其他任何事物,但报告单位只能是人或组织。 10.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资料的承担者。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DCDCC 6-10:CAABB 二、多选
1.ABCDE 2.ACD 3.DACEB 4.ACDE 5.ABCE 6.BCD 7.ACDE 8.BCD 9.ACDE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总量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的统计指标是( )。
A.实物指标 B.价值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标准实物量指标 2.“某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1/3”,这一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4.我国1999年的税收收入是20年前的5倍,这一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5.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
A.5.5% B.5% C.115.5% D.15.5% 6.将比较的基数确定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
A.系数 B.成数 C.百分数 D.千分数 E.倍数
7.以一个企业为总体,该企业报告期职工人数200人,全年工资总额2500万元,则( )。 A.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单位总量 B.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单位总量 C.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标志总量
D.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标志总量 8.在相对指标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统计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9.在总量指标中,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直接相关的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10.某地区2008年年平均人数为1000万人,商业零售企业4000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 )
A.2.54个/人 B.0.25个/千人 C.250个/人 D.2500人/个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职业人数 B.工业总产值 C.人均产值 D.平均工资 E.产值利税率
2.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A.资产负债率 B.产值利润率 C.流动资金周转率 D.职工出勤率 E.人均收入
3.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 C.商品库存量 D.产品产量 E.产值利税率
4.在相对指标中,分子指标与分母指标可以互换的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5.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
A.有名数 B.样本数 C.抽样数 D.平均数 E.无名数 6.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内数值对比的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7.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耗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8.以统计分组为计算前提的相对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2.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表示的,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3.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完成计划的情况越好。
4.甲、乙两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甲地区比乙地区多5亿元,以上指标均属于总量指标。
5.新增职工人数属于时点指标。
6.某厂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的执行结果是仅提高4%,产值的计划任务仅实现一半。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BCADB 6-10:BDEAD 二、多选
1.AB 2.ABCD 3.ABE 4.BCE 5.AE 6.CD 7.ABCE 8.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调和平均数是( )。
A.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比值 B.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 C.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倒数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D.总体各单位变量值连乘积的平方根
2.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 )。 A.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3.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4.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 ).
A.集中趋势 B.离散趋势 C.变动趋势 D.长期趋势 5.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6. 算术平均数与总体单位数的乘积等于( )。 A.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总和 B.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连乘积
C.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D.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的平方
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变量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变量值本身的大小 D.变量值数量的多少
8.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
A.集中趋势 B.离散趋势 C.变动趋势 D.长期趋势 9.数据观察值与均值之差的和( )。
A.等于零 B.大于1 C.为最大 D.为最小
10.如果一组数据是右偏分布,则 X、Me、Mo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X=Me=Mo B.X>Me>Mo c.X<Me<Mo D.X>Mo>Me
11.若男青年组体重均值为55公斤,标准差为4.2公斤,离散系数为7.6%;女青年组体重均值为48公斤,标准差为3.9公斤,离散系数为8.1%,则( )。 A.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大于女青年组 B.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小于女青年组 C.男青年组体重差异与女青年组相同 D.男女青年组体重差异无法确定
12.算术平均数(均值)的数学性质( )
N N
? ? ( X X ) min X ? X ? min ?1 ?1 i i A. B.
??
C.
X ? X ? ? min ? ?
i?1
N
2
D.
X ? X ? ? max ? ?
i?1
N
2
13.如果一组数据是左偏分布,则X、A.X=
Me、Mo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Me=Mo B.X>Me>Mo MMMMC.X 14.有下列资料:75、78、80、82、87、90、91、92,中位数是( ) A.82 B.84.5 C.87 D.90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 A.算术平均法 B.众数法 C.中位数法 D.调和平均法 E.几何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 A.算术平均法 B.众数法 C.中位数法 D.调和平均法 E.几何平均数 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和简单算术平均数相等(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主要有( ) A.众数 B.中位数 C.均值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5.众数( ) A.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从分布的角度看,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 C.是位置平均数 D.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E.不一定存在,若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 6.在一个正态分布下,中位数( ) A.等于算术平均数 B.小于算术平均数 C.等于众数 D.大于众数 E.无法判断 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影响 D.不受标志值的影响 E.与各组次数分布无关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个近似值。 2.众数是变量数列中最大的次数。 3.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的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因此仅通过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总体的特征。 4.所有冠以“平均”一词的统计指标都是平均指标。 5.变量的变异程度越高,其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6.比较不同总体变异程度的高低,既可以用变异系数,也可以用标准差或其他变异指标。 7.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标准差,既适用于分组资料,也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8.平均指标必须而且只能在同质总体中计算。 9.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其假定条件是变量值在中位数组分布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