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画派全国研讨会主题发言提纲-山水精神文人情怀
“秦岭画派”全国研讨会主题发言提纲:山水精神文人情怀 各位画家,各位专家,xx学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来xx再次与我心目中的华夏人文圣山、中华民族父亲山——大秦岭进行对话交流。6年前,八集纪录片《大秦岭》一播出,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横跨甘、陕、川、鄂、豫沿线五省十多个地市中,xx率先站出来举办了首届大秦岭生态旅游论坛,借势推出“秦岭最美是xx”旅游文化品牌,不仅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大秦岭旅游热,也让xx在大秦岭旅游开发与发展中抢占了先机,有力推动了xx旅游大繁荣、大发展。时隔6年,xx学院再一次以敏锐眼光提出“秦岭画派”概念,并以举行全国学术研讨会的方式探讨大秦岭自然山水、大秦岭文化与中国画之间的相因关系,这不仅是推动秦岭文化研究向更深、更广发展的有益举措,也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引导中国画回归传统并在继承传统中寻求更好、更快发展之路,富有战略意义的文化善举。我不是画家,在各位专家老师面前不敢惘议绘画意义上的笔墨技法,更不敢对中国画理论指手划脚。但作为一位大秦岭的膜拜者,我愿意以从xxxx年持续至今沉迷于大秦岭自然山水、人文历史的行走与写作中获得的所感所悟与大家交流,以期对构建并推动“秦岭画
派”发展有所补益。不妥之处,恳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秦岭是中国写实山水诞生之地,秦岭山水也是中国最早的写实山水诞生的母本,所以构建“秦岭画派”其实就是回归中国山水画源头。这个观点,在我提交大会的《山水精神》一文中已有表述。接到xx学院邀请的时候,我正在忙于首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颁奖及其收尾工作,为了不至于拖延会议组织,匆忙间我发给组委会的一篇文章《山水精神》,是我写太白山一本书里的一篇。《山水精神》是一篇散文,此文中我只谈了范宽《溪山行旅图》和王维禅宗山水与太白山、终南山的关系,更多谈的是秦岭、终南山与中国山水画、山水诗、山水文化的关系。事实上,发端于魏晋的中国山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之前,很早就在秦岭腹地终南山开始滋生、孕育。隐士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源头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姜子牙隐居宝鸡境内磻溪,开启了中国隐士文化先河。接下来,尹喜结庐楼观台,商山四皓隐居商山,让终南山成为中国大地上山水人文蔚为壮观的人文高地。到了魏晋南北朝,以陶渊明、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文化脱颖而出的时候,终南山已经成为中文化人寄托山水情怀的人文圣地。建都于秦岭怀抱关中平原的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经过长期孕育发展走向成熟的中国画,也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在技法、笔墨等方面的探索,为其后中国画走向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终南山水、终南山宗教,不仅成为盛唐诗人、画家、辞赋家恒久不变的创作题材,“终南山”也成为传
统文化最具代表意义的象征体和言说对象。秦末汉初,商县(也就是现在丹凤县)秦岭支脉商山出过四位高士,叫商山四皓(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乱世而隐居商山,采芝充饥,四人年皆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他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士和中国隐士文化的代表,对中国山水文化影响也十分深远。陶渊明不仅将他们列入《圣贤群辅录》,直到元代商山四皓仍然是中国山水画难以被人忘却的表现题材。虽然中国山水画最繁荣的时代在唐末五代到宋元之间,但唐代以终南山水为表现对象开创的中国山水画新风,却在唐以后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以至于到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已转移出秦岭怀抱的宋元以后,还有明代大画家王履、清代画家戴本孝为吸收创作养分游历终南山,并以华山为摹本提升自己山水画创作水平。范宽和王维在秦岭腹地终南山的生活与创作,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及其《溪山行旅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对后世的影响就足以说明,秦岭自然山水和文化精神与中国山水画血肉相连的关系。因此在全球一体化愈演愈烈、中国传统文化愈来愈严峻地面临被外来文化消解、甚至颠覆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秦岭画派”,不仅能够让日渐迷失自我的中国画回到它的原初,还可以让人文气息越来越稀薄的中国画重新获得成长与壮大的营养。
二、以构建“秦岭画派”为契机,重建中国画人文精神。文化给养与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最大危机。几年
前,我在给一位朋友书法集写的序文里这样谈到中国书法成为一种独立艺术诞生的历史的:“古代人文写文章、抄公文、给皇帝写奏章,甚至开药方操笔写累了,拿过一张纸随便乱画,无拘无束,享受率性而为,信手泼墨快乐之际,有人见着好,就收藏起来,还有人装裱起来悬挂于厅堂,这才使得原本只是为了表情达意的墨笔字独立出来,成了一门独立艺术。”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花鸟画、山水画也是如此。这些以案头花草、窗外花鸟或山水为蓝本成为一种独立艺术的绘画作品出现,也是劳神于案牍之间的文人调节情绪、信手涂抹时无意之间诞生的。这就是说,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不是那些只知形似还没有意识到写神、传达意趣的宫廷画师、寺庙画匠完成的,而是由具有深厚学养的文化人完成的。所以在过去和现在,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代表和经典。为什么,因为中国画的泼墨写意、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实际上是由画家综合文化修养来完成的。这就是说,真正的中国画所强调的形神兼备、师承自然,所强调的是画家的综合人文素养,而非仅仅是技法。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严重断裂,也让当代中国画人文精神面临令人揪心的危机。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绘画理论、学习西方文化精神,试图重振中国画未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和当代中国诗歌一样,我们在向外学习、试图用拿来主义挽救中国画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失败,以至于莫名其妙的所谓探索、创新,带给当代中国画的只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形,
娴熟的笔墨技法怎么也掩饰不住人文修养的缺失和文化基础的虚弱。原因很简单,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土壤上长出的艺术之果,我们使用的绘画材料是纸、墨和毛笔,这本身就难以与西方绘画达成天衣无缝的妥协、融合;最为根本的是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产物。以农耕为基础的中国历史,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融世界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强调个体、张扬个性及民主、自由,重视技术与解剖,将人与自然独立看待的哲学体系完全是两种思维方式。西方式思维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技术性、物质性问题,却无法解决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艺术问题,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民族文化精神探索的先行者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澄清羁绊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诸多问题,我觉得还是向内看地好。而莽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孕育、诞生、发展、繁荣的温床,中国南北文化、东西部文化聚集、交汇的节点,以“秦岭画派”为旗帜不仅可以让我们回到中国画的本质,还可以让我们在回望秦岭、用笔墨表现秦岭文化精神的同时,引导中国画爱好者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并在不断提升自己文化修养的前提下推进中国画创作与时代同步、与人类文明同步前行。
三、构建“秦岭画派”要以挖掘、研究秦岭文化精神为前提,让一种形而上充盈中国文化精神,形而下扎根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有继承、有创造、有超越的“秦岭画派”,引领中国画新时代。
莽莽秦岭横亘中华大陆腹地,黄河长江南北分流,渭水汉江逶迤相伴,秦岭南北不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华大地远古人类最初的家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地和发展壮大的摇篮。我们所倡导并期待的“秦岭画派”概念才刚刚诞生,我本人也坚持认为,任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艺术精神。这种表现为形而上形态的艺术精神,是由文化精神、文化修养来完成的,所以在这里我愿意将我以十多年时间所了解、认知的秦岭,以及秦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分享给大家,以期能够为在秦岭深处呱呱落地的“秦岭画派”建立、发展和研究有所裨益。这也是我作为绘画界门外汉今天想表述的重点。
1、关于秦岭的地理概念。秦岭在地理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是指陕西中部,介乎于关中平原和汉水谷地之间,以太白山为主峰,东西两翼集合了鳌山、首阳山、终南山、新开岭、蟒岭山、华山、凤岭、紫柏山、大散关等山岭的秦岭高地。广义的秦岭是指崛起于迭山与昆仑山断层带,自甘南高原临潭县北部白石山向东绵亘,南以嘉陵江、汉江北岸为界,北止于渭河南岸,东至伏牛山,横跨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绵延1600多公里,中国大陆中东部最绵长挺拔的庞大山系。还有一种说法,说秦岭山脉最西端应从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南部的西倾山算起,东部余脉可以延伸至河南少林寺嵩山。(在地质构造上,西倾山为东昆仑山与西秦岭两地槽褶皱系的连接地段;而在地理上,它又是黄土高原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因其地势从东南向
西北略有倾斜,故称西倾山。)莽莽秦岭横亘中国大陆腹地,不仅是中国南北自然分界岭,也构成了中国大陆基本框架。“秦岭”一词最早出现于司马迁《史记》“秦岭,天下之大阻”句。这就是说,直到秦以后的西汉,秦岭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秦岭。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将大家都习惯了的终南山、南山又叫做秦岭呢?在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和纪录片《大秦岭》解说词里,我提出秦岭一词来自秦帝国的威名。后来我在一篇《秦岭为何叫秦岭》的文章里阐说得更具体。翻开秦人历史我们发现,西周初年从山东半岛迁徙到渭河上游天水境内西秦岭山区的秦人,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刻都没有离开秦岭怀抱。司马迁将这座与秦人崛起、兴盛与灭亡息息相关的山岭称为“秦岭”,本来含义,应该是指秦岭就是秦人生活的山岭;或者说秦岭就是秦人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山岭。
2、秦岭是中国大陆远古人类最初的家园。人类世界和自然万物一样有它生死轮回的规律,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人类社会也绝非这个地球唯一人类文明。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一茬人类文明,最远也只能从第四纪冰川期过后的石器时代算起。东西方神话传说中都记述了人类在距今1万年前后经历了一次几乎让人类灭绝的大洪荒时期,这就是西方《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罗亚方舟和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故事所映现的历史现状。这个时期,相当于地质学界所认定的第四纪冰川期结束后全球出现了一次持续1万年左右的温暖期,这种突然到来的
温暖让覆盖地球表面的冰川融化(第四纪冰期北半球大部分地球被冰雪覆盖。可供人类居住的大陆本身就集中在北半球),导致了这场几乎让人类灭绝的大洪灾。在这场大洪灾中,只有居住在高山地带的远古人类幸免于难。秦岭作为中国大陆最早崛起的山脉之一,在那场大洪灾中成为生活在古老中国大陆远古先民逃生之地和生存的家园。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为古老的远古人类遗址是远离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地带的云南元谋猿人,紧随其后的就是距今120万年前生活在秦岭南坡汉江之滨南郑县龙岗寺的龙岗人和距今75万到115万年,生活在秦岭主脊高山深处的蓝田猿人,以及湖北十堰境内秦岭深处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他们不仅生活年代远远比北京周口店人古老,还是亚洲北部最早能够独立行走的古人类。如果打开旧石器时期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我们会发现在,在距今100万年前后华夏大地还是一片荒芜沉寂,唯有秦岭山区密林深处已经熙熙攘攘,是人类先祖繁衍栖息的乐园。
3、莽莽秦岭是华夏文明曙光初启的文明高地。在人类即将告别蒙昧混荒的旧石器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沿着秦岭南北渭河、汉江流域我们先祖聚居的群落更深星罗棋布,灿如星海。从黄河中上游发现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原始人类遗址甘肃大地湾
(4900—8200年),到西安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5600—6700年)、汉中市西乡县李家村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南郑县龙岗寺遗址(距今七八千年),背靠秦岭,面临渭河、汉江的原始先民用自
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华夏民族最初的文明曙光。其最有利的佐证就有:大地湾的世界之最挑战“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观念”、伏羲八卦、马家窑彩陶与中国绘画、半坡文字、李家村稻作农业等。
4、秦岭是孕育并催生中国封建政体和主流文化的舞台。西周礼乐制度和秦始皇确立的国家政权管理体制,构建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政体基本框架,也确立了封建统治的基本文化精神。(礼乐是一种制度,第一次将人放在社会主体。秦始皇郡县制,统一思想与制度)
5、西汉帝国的创建与汉民族文化本体的确立。西汉帝国因刘邦在鸿门宴失利而诞生,这里便成为汉民族、汉文化诞生的家园。这不仅由于刘邦发迹于汉中,还因为西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上的一系列措施让西汉帝国威名远扬、中国版图扩大、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驱逐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誓死不到秦国,他的学说却在秦岭怀抱得到确认。)。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现状,公元十一世纪以前,凡是建都秦岭渭河拥抱的关中便强大,反之则衰落。
6、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诞生于在秦岭怀抱,也在秦岭南北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确立与确认。从西周礼乐制度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从自在走向自主发展。西周时期,秦岭一带已有很多求仙求道的高士。到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观台讲授《道德经》,影响中国两千年的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我国古代哲学
著作诞生。紧接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文化推上中国主流文化绝对统治地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影响东方世界的基础。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就此在秦岭山中诞生。盛唐是中国文化全面成熟时期,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印度佛教在历经漫长发展后成长为中国佛教参天大树,影响至今波及全世界。(印度已无印度佛教)包括书法、绘画、诗词、音乐、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在唐代都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极度辉煌的巅峰。尽管宋元时代,中国国力日渐衰退,文化艺术却也高峰频出,但如果我们仔细思量的话还是不得不承认,唐以后中国文化艺术仍旧是在盛唐血脉滋养下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为什么?这与唐以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秦岭环抱的关中平原不无缘由。秦岭地处中国大陆腹地,周秦汉唐这些创造了中国封建文明极度辉煌的王朝都建都秦岭怀抱里,秦岭从此不仅是中国自然地理坐标,也成为各种地域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聚积、交汇的中心。无论岭南的荆楚巴蜀文化、东方的齐鲁中原文化、北方的游牧文化,甚至沿漫漫丝绸之路而来的西域文化,要获得官方确认,必须进入长安,而进入长安前,从“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一片白云遮不住,满山红叶尽为僧”诗句里我们就可以知道,盛唐时期佛教寺院聚居终南山的盛况。据记载,唐代佛教最兴盛的时候仅户县就有一千多座佛教寺院。正因为如此,一座伟大的山脉才孕育了盛唐至今让世界引颈仰望文化和艺术。 十年前在《走进大秦岭》后记里我这样写道,莽莽秦岭是负载
了一个民族古老文化精神与情感的中华人文圣山,对她的接近与理解也就是回归我们民族古老的文化精神情感。尤其是在我们民族精神与文化越来越严峻地面临被消解、弱化、甚至被颠覆的语境下,借助xx学院倡导建构“秦岭画派”这个平台,我将与莽莽大秦岭身心相融交往十多年的一些感受和认知拿出来与各位老师交流,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大秦岭、走进大秦岭,并能够以各自的方式将掩藏在莽莽秦岭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来,为维护并弘扬我们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期待各位老师、更多的艺术家拿起自己多彩的画笔加入到描绘秦岭、赞美秦岭的行列来,预祝“秦岭画派”早成气候、早日崛起,为振兴当代中国画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