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 下载本文

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②, 陇上羊归塞草烟③。 回日楼台非甲帐④, 去时冠剑是丁年⑤。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⑥。[1] 注解

①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②“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胡:指匈奴。③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④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⑤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⑥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写作背景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5

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整体诗意

1 2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

3 4两句,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5 6两句是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7 8二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

写作特色

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

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6

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第三、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思国心情;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凉。)第五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

其二,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汉书·李广苏建传》,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见,是“胡天月”,是“塞草烟”,是“云边雁断”,是“陇上羊归”,既是其亲眼目睹之景物,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你还会背诵哪些咏史怀古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7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 注释

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浦圻县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的含义 “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 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 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

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概括起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