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下载本文

(3)和(7)构成相容选言否定肯定推理式: ((B∨C))∧﹁C)→B 得(8)B

(1)和(8)构成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A←B)∧B)→A 得(9)A

由上可知A、B是凶手。

第五章 语用逻辑初步

一、 名词解释

预设 预设是指隐藏在某一话语背后为说话者和听说者(或作者和读者)所共知的判断,它是话语获得合理性的先决条件。 话涵 话涵又称会话隐涵(或会话含义),它是指在会话过程中(也应包括书面的“会话”),说话者有意用某种言语方式向听话者所暗示的话语之外的意思。 二、 简答题

1、 简述预设的存在方式。 (1)预设可以存在于概念之中

(2)预设还大量存在于明言的判断之中

(3)预设还存在于不真正表达判断的语句中乃至语境中 2、 举例说明预设的种类。

(1)直陈话语预设(简单/复合)

(2)疑问话语的预设(选择/是否/特指疑问话语的预设) (3)命令话语预设(祈使句中的预设、感叹句中的预设) 3、 什么是问题的回绝、回避和回问?

回绝——构造一个与问句的预设相矛盾的判断(语句)来回答。 回问——对问句中的某一预设提出疑问。

回避——一种委婉的拒答,其方法是构造一个与问句的预设意思相同的判断(语句)。

4、 简述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P226 (1)量的准则

①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②所说的话不应当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

①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②不要说论据不足的话。 (3)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要切题。 (4)方式准则

要清楚明白:

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③简明扼要(不要罗嗦);④井井有条。 5、 简述会话隐涵的产生机制。 A、利用量的准则而产生的话涵 B、利用质的准则产生的话涵 C、利用关系准则而产生的话涵

9

D、利用方式准则而产生的话涵 6、 简述话涵的运用。

(1)作为听话人,要善于听出对方的话涵。

应对策略:

①心领神会,采取行动 ②以牙还牙,回击对方 ③假装糊涂,不动声色

(2)说话者要善于利用话涵,增加话语的委婉性和含蓄性或者用话涵诱导别人的联想。 (3)说话者应避免无用话涵的产生,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详见笔记,提示:“会话隐涵的产生机制”指利用会话合作原则的四准则产生会话隐涵。)

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 填空题

1.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出现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答非所问等逻辑错误。 4.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5.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出现两不可和不可置否的逻辑错误。

6.同一律的公式为A→A,矛盾律的公式为﹁(A∧﹁A),排中律的公式为A∨﹁A。 二、 名词解释

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在同一时间内与其自身保持一致。

矛盾律 在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里反映对象的同一个方面的两个互相矛盾、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排中律 在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下,关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 简答题

1. 如何运用同一律?

(1)不能把反映事物的不同方面和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思想,当成违反同一律。 (2)由于运用修辞方式而使语义出现含蓄、丰富的现象,不能认为是违反了同一律。 2. 矛盾律和排中律有何区别?p257

第一、二者基本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矛盾律规定相互否定的思想不可同真,必有一假,而排中律则规定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同假必有一真。第二、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适用于“互相否定的思想”(矛盾或反对关系),而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思想”。第三、二者的逻辑要求不同。矛盾律要求对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得同时肯定,而排中律则要求对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得同时否定。第四,违反二者的逻辑错误不同。违反矛盾律则“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则犯“两不可”的错误。第五、二者的作用不同。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独立证明)的逻辑依据,而排中律则是间接证明(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3. 运用排中律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排中律只适用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思想,而不适用于两个具有上反对关系的思想。

2.排中律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表态。 A. 对于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 B. 对复杂问语。

10

3.排中律在多值逻辑和辩证逻辑中不适用。 四、 分析题

分析下列各题违反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既断定SEP真,又断定SAP真。

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以下参见5、的格式)。 2.既断定SIP真,又断定SEP真。

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以下参见5、的格式)。 3.既断定SOP假,又断定SAP假。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 (以下参见5、的格式)。 4.既断定SIP假,又断定SOP假。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 (以下参见5、的格式)。

5.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排中律告诉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下,关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本题中“要处分”和“不要处分”是互相矛盾的思想,说话者却都加以否定,因而违反了排中律。 6.(对话)

女:别人都说你追求我,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我的财产! 男:不是这样!

女:尽管如此,但总有碍于你的面子,我还是把我的财产全部送给妹妹了。 (男不语,转身欲行。)

女:你到哪里去?

男:我到你妹妹那边去。

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以下参见5、的格式) 7.(对话)

问:你的丈夫犯了罪,你知道吗?

答:我们过去可是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啊! 问:他贪了这么多钱,你难道不知道吗? 答:北京有人比他贪得更多呢!

违反了同一律,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 ···(以下参见5、的格式)。

8.电机厂购进一台机床,上边只有一块“G.K230”的标牌,其它什么标记也设有,几个好奇的人猜测机床是哪里产的。有的说:“是进口的。”有的说:“不是进口的。”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老万凑上来,白了那几个人一眼说:“你们都说错了,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 (以下参见5、的格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