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76页) 下载本文

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

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三个方面。)

⑴ 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⑴ 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⑵ 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⑴ 困难一: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⑵ 困难二: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⑴ 克服困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