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单个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但细菌的群体——菌落是肉眼可见的。 ()测定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是um和nm。
()质粒指的是细菌细胞浆中的一些脂类和淀粉颗粒等。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状、杆状和丝状。 ()异养菌不能利用CO2或碳酸盐作为碳素营养。
()兼性细菌在有无分子状态氧的情况下,均能进行呼吸和生长发育。
()细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被利用于生命活动中。 ()病原细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在15-25℃之间。
()细菌生长到静止期时菌体大小、形态染色反应均较典型。 ()所有微生物都具有核酸结构。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形态变异。
()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一样,仅有遗传性而无变异性。 ()L型细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恢复成原有细菌形态。 ()所有细菌都具有致病性。
()所有革兰氏阳性菌都能形成芽胞。 ()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荚膜。
()细菌的荚膜成分常常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 ()细菌的纤毛比鞭毛数量更少、形状更长。 ()细菌的菌毛常常是良好的抗原成分。 ()细菌的普通菌毛都能转移质粒DNA。 ()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DNA。
()细菌芽胞对外界不良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得多。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叫做杀菌剂。 ()抗菌作用也就是杀菌作用。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湿热的灭菌效果更好。
()因为紫外线穿透力差,所以只用于动物体表及空气等消毒。 ()健康畜禽肠道内都有正常菌群分布。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引起动物呼吸道传染病和外伤感染。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来源是患病动物的粪便。 ()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 ()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动物的健康有一定作用。 ()病原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其能否形成鞭毛和芽胞有关。 ()内毒素是病原微生物分泌的一种有毒性的蛋白质。 ()类毒素实际上是一种用外毒素制成的疫苗。 ()动物和人也可成为传递病原微生物的传递媒介。
()由腐败菌进入动物血液中生长发育引起的疫病成为败血症。 ()病原微生物毒力越弱,其病原性也越弱。 ()病原微生物毒力越大,通常其病原性也越强。 ()病原微生物病原性与毒力无关。
()动物病原性细菌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
返回作业习题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对同一个动物个体而言,病毒的致病力比细菌的致病力强。 ()在动物机体内,致病性炭疽杆菌是有荚膜的。 ()在动物体内培养的炭疽杆菌带有芽胞。 ()肉毒梭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内毒素。 ()肉毒梭菌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和外毒素相比,内毒素的热稳定性更好。 ()大肠杆菌病能垂直传播。 ()煮沸消毒能杀死芽孢。 ()超声波具有杀菌作用。
()消毒剂对动物机体细胞和微生物都有毒性。
()消毒药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且对机体也有影响。 ()不同消毒药均可配合使用,能提高杀灭效果。 ()破伤风梭菌需严格需氧培养。 ()破伤风梭菌需严格厌氧培养。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支原体能进行人工培养。 ()真菌是真核微生物。
()真菌能在潮湿、偏酸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真菌既有无性繁殖也有有性繁殖方式。 ()真菌的细胞核具有核模。
()真菌是一大类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微生物。 ()霉变的青贮饲料仍可饲喂动物。
()所有的黄曲霉、烟曲霉菌株均可以产生黄曲毒素。 ()青霉素是治疗禽类支原体病和猪气喘病的首选药物。 ()支原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猪喘气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支原体。 ()放线菌主要以孢子形式繁殖后代。 ()酵母菌的细胞无细胞壁,属真核细胞。 ()绝大多数真菌具有需氧呼吸的特点。 ()核酸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体内复制。
()大部分病毒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两种核酸。 ()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较细菌强。 ()有的病毒有囊膜,有的病毒无此结构。 ()测量病毒大小的量度单位是mm和um。 ()病毒囊膜成分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病毒和细菌的个体大小相差不大。
()所有病毒都能使所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所有噬菌体都能使所感染的宿主菌裂解死亡。 ()干扰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的。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包涵体,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兽。
()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羊和马。
88. ()猪水泡病病毒主要感染猪。
89. ()狂犬病和伪狂犬病是由同一病原引起的不同症状的二类疾病。 90. ()禽流感病毒是副粘病科的代表成员。 91. ()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成员。 92.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能致鸡肿瘤。 93. ()禽流感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94.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9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96. ()目前发现IBV的血清型很多,可引起鸡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给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 97. ()猪瘟病毒可以致猪、野猪和兔子发生猪瘟病。 98. ()口蹄疫病毒只感染偶蹄动物,马不会受此病毒感染。 99.
()新城疫病毒可以引起鸡、鸭、鹅和猪、羊等动物的毒血症。
100. ()痘病毒有很多种,不同动物的痘病毒对寄主的感染性严格专一。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判断题答案
1. (√)单个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但细菌的群体——菌落是肉眼可见的。 2. (×)测定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是um和nm。
3. (×)质粒指的是细菌细胞浆中的一些脂类和淀粉颗粒等。 4.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状、杆状和丝状。 5. (√)异养菌不能利用CO2或碳酸盐作为碳素营养。
6. (√)兼性细菌在有无分子状态氧的情况下,均能进行呼吸和生长发育。
7. (×)细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被利用于生命活动中。 8. (×)病原细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在15-25℃之间。
9. (√)细菌生长到静止期时菌体大小、形态染色反应均较典型。 10. (×)所有微生物都具有核酸结构。 11.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形态变异。
12. (√)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一样,仅有遗传性而无变异性。 13. (×)L型细菌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恢复成原有细菌形态。 14. (×)所有细菌都具有致病性。
15. (×)所有革兰氏阳性菌都能形成芽胞。 16. (×)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荚膜。
17. (√)细菌的荚膜成分常常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 18. (×)细菌的纤毛比鞭毛数量更少、形状更长。 19. (√)细菌的菌毛常常是良好的抗原成分。 20. (×)细菌的普通菌毛都能转移质粒DNA。 21. (×)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22.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23. (×)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而不是DNA。
24. (√)细菌芽胞对外界不良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繁殖体强得多。 25.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叫做杀菌剂。 26. (×)抗菌作用也就是杀菌作用。
27.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湿热的灭菌效果更好。
28. (×)因为紫外线穿透力差,所以只用于动物体表及空气等消毒。 29.
(√)健康畜禽肠道内都有正常菌群分布。
返回作业习题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引起动物呼吸道传染病和外伤感染。 (×)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来源是患病动物的粪便。 (√)大肠杆菌是健康畜禽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 (√)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动物的健康有一定作用。 (×)病原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其能否形成鞭毛和芽胞有关。 (×)内毒素是病原微生物分泌的一种有毒性的蛋白质。 (×)类毒素实际上是一种用外毒素制成的疫苗。 (√)动物和人也可成为传递病原微生物的传递媒介。
(×)由腐败菌进入动物血液中生长发育引起的疫病成为败血症。 (√)病原微生物毒力越弱,其病原性也越弱。 (√)病原微生物毒力越大,通常其病原性也越强。 (×)病原微生物病原性与毒力无关。
(√)动物病原性细菌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
(×)对同一个动物个体而言,病毒的致病力比细菌的致病力强。 (√)在动物机体内,致病性炭疽杆菌是有荚膜的。 (×)在动物体内培养的炭疽杆菌带有芽胞。 (×)肉毒梭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内毒素。 (×)肉毒梭菌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和外毒素相比,内毒素的热稳定性更好。 (×)大肠杆菌病能垂直传播。 (×)煮沸消毒能杀死芽孢。 (√)超声波具有杀菌作用。
(√)消毒剂对动物机体细胞和微生物都有毒性。
(√)消毒药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而且对机体也有影响。 (×)不同消毒药均可配合使用,能提高杀灭效果。 (×)破伤风梭菌需严格需氧培养。 (√)破伤风梭菌需严格厌氧培养。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放线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支原体能进行人工培养。 (√)真菌是真核微生物。
(√)真菌能在潮湿、偏酸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真菌既有无性繁殖也有有性繁殖方式。 (×)真菌的细胞核具有核模。
(√)真菌是一大类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微生物。 (×)霉变的青贮饲料仍可饲喂动物。
(×)所有的黄曲霉、烟曲霉菌株均可以产生黄曲毒素。 (×)青霉素是治疗禽类支原体病和猪气喘病的首选药物。 (×)支原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猪喘气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支原体。 (√)放线菌主要以孢子形式繁殖后代。 (×)酵母菌的细胞无细胞壁,属真核细胞。 (√)绝大多数真菌具有需氧呼吸的特点。
74. (√)核酸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75.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体内复制。
76. (×)大部分病毒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两种核酸。 77. (×)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较细菌强。 78. (√)有的病毒有囊膜,有的病毒无此结构。 79. (×)测量病毒大小的量度单位是mm和um。 80. (√)病毒囊膜成分来源于宿主细胞膜。 81. (×)病毒和细菌的个体大小相差不大。
82. (×)所有病毒都能使所感染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83. (×)所有噬菌体都能使所感染的宿主菌裂解死亡。 84. (√)干扰素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是非特异的。
85.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包涵体,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86. (√)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兽。
87. (×)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羊和马。 88. (√)猪水泡病病毒主要感染猪。
89. (×)狂犬病和伪狂犬病是由同一病原引起的不同症状的二类疾病。 90. (×)禽流感病毒是副粘病科的代表成员。 91. (√)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成员。 92.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能致鸡肿瘤。 93. (√)禽流感病毒有多种血清型。
94.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9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感染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96. (√)目前发现IBV的血清型很多,可引起鸡多种不同类型疾病,给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97. (×)猪瘟病毒可以致猪、野猪和兔子发生猪瘟病。 98. (√)口蹄疫病毒只感染偶蹄动物,马不会受此病毒感染。 99.
(×)新城疫病毒可以引起鸡、鸭、鹅和猪、羊等动物的毒血症。
100. (×)痘病毒有很多种,不同动物的痘病毒对寄主的感染性严格专一。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填空题
1.中等大小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至少放大约 倍时肉眼才可见。
2.既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又是细菌的特殊构造的是 。
3.75%酒精消毒的机理是 。
4.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
5.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 、 、 、 。
6.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损伤机体的能力称为 。
7.在机体黏膜系统合成分泌的参与黏膜免疫反应的抗体种类是 。
8.正常哺乳动物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抗体种类是 。
返回作业习题
9.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免疫后最早诱导产生的抗体种类是 。
10.在青贮饲料中起作用的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种类是 。
11.能从无机化合物中取得能量和碳源的细菌的营养类型为 。
12.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13.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为 、 、 、 。
14.口蹄疫病毒感染的自然宿主动物主要是 。
15.牛奶的常用消毒方法是 。
16.鸭吃了霉变玉米后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
17.突变按发生时的外界条件分为自然突变和 。
18.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的程度称为病原微生物的 。
19.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三大类,它们是 、 、 。
20.某些细菌只能在没有分子状态的氧存在的状态才能进行呼吸生长发育,这种呼吸方式称为 。
21.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 期繁殖速度最快。
22.病毒的 成分通常来自于宿主细胞膜。
23.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二个方面的组成,即: 和 。
24.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力包括: 、 和 。
25.狂犬病病毒所属的病毒科名为 。
26.禽霍乱的病原体是 。
27.鸡白痢的病原体是 。
28.猪瘟的病原体是 。
29.猪丹毒的病原体是 。
30.猪肺疫的病原体是 。
31.仔猪黄痢的病原体是 。
32.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 。
33.抗原刺激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是 。
34.动物机体内,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 。
35.动物机体内,含量最多的的抗体是 。
36.参与黏膜免疫的抗体主要是 。
37.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有: 、 、 、 。
38.病毒感染动物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之为 。
39.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沙门氏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
40.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炭疽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
41.完整的抗原通常具有两种特性,即: 和 。
42.能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 。
43.禽流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4.小鹅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5.猪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6.口蹄疫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7.马立克氏病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8.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49.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50.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 、 、 、 。
51.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
52.抗体种类有五类,分别是 、 、 、 、 。
53.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有三种,即: 、 和 。
54.外毒素的化学本质通常是 。
55.病毒体外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 和 。
56.葡萄球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性。
57.大肠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性。
58.沙门氏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性。
59.嗜血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性。
60.鸡新城疫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填空题答案
1.中等大小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至少放大约 1000 倍时肉眼才可见。
2.既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又是细菌的特殊构造的是 鞭毛 。
3.75%酒精消毒的机理是 使细菌菌体蛋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和功能 。
4.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能使DNA相临的嘧啶结合成二聚体,影响正常碱基的配对,引起致死性突变。5.细菌的基因转移包括: 接合 、 转化 、 转导 、 溶原性转换 。
6.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损伤机体的能力称为 侵袭力 。
7.在机体黏膜系统合成分泌的参与黏膜免疫反应的抗体种类是 分泌型IgA 。
8.正常哺乳动物血清中含量最丰富的抗体种类是 IgG 。
9.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免疫后最早诱导产生的抗体种类是 IgM 。
10.在青贮饲料中起作用的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种类是 乳酸菌 。
11.能从无机化合物中取得能量和碳源的细菌的营养类型为 化能自养菌 。
12.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RNA 。
13.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为 蛋白质 、 核酸 、 脂质 、 糖类 。
14.口蹄疫病毒感染的自然宿主动物主要是 偶蹄兽(如牛羊猪,马除外 。
15.牛奶的常用消毒方法是 巴氏消毒法 。
16.鸭吃了霉变玉米后死亡的直接原因是 霉菌毒素中毒(如黄曲霉毒素) 。
17.突变按发生时的外界条件分为自然突变和 人工诱变 。
返回作业习题
18.一定菌株或毒株的致病力的程度称为病原微生物的 毒力 。
19.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三大类,它们是体液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 、黏膜免疫反应。
20.某些细菌只能在没有分子状态的氧存在的状态才能进行呼吸生长发育,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厌氧呼吸。
21.在细菌繁殖曲线图中,细菌在 对数生长 期繁殖速度最快。
22.病毒的 囊膜 成分通常来自于宿主细胞膜。
23.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包括二个方面的组成,即: 侵袭力 和 毒素 。
24.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力包括: 侵袭性酶类 、 荚膜、菌毛 和 其他表面结构 。
25.狂犬病病毒所属的病毒科名为 弹状病毒科 。
26.禽霍乱的病原体是 多杀性巴氏杆菌 。
27.鸡白痢的病原体是 雏沙门氏菌 。
28.猪瘟的病原体是 猪瘟病毒 。
29.猪丹毒的病原体是 猪丹毒杆菌 。
30.猪肺疫的病原体是 多杀性巴氏杆菌 。
31.仔猪黄痢的病原体是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
32.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
33.抗原刺激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是 IgM 。
34.动物机体内,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 IgM 。
35.动物机体内,含量最多的的抗体是 IgG 。
36.参与黏膜免疫的抗体主要是 分泌型IgA 。
37.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有: 单纯扩散 、 促进扩散 、 主动运输 、 基团转移 。
38.病毒感染动物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之为 包涵体 。
39.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沙门氏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减弱 。
40.S→R变异往往伴随细菌毒力的改变,炭疽杆菌在发生S→R变异时,毒力会 增强 。
41.完整的抗原通常具有两种特性,即: 免疫原性 和 反应原性 。
42.能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 噬菌体 。
43.禽流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正粘病毒科 。
44.小鹅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细小病毒科 。
45.猪瘟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黄病毒科 。
46.口蹄疫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小RNA病毒科 。
47.马立克氏病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疱疹病毒科 。
48.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冠状病毒科 。
49.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双RNA病毒科 。
50.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 荚膜 、 鞭毛 、 菌毛 、 芽胞 。
51.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LPS(脂多糖) 。
52.抗体种类有五类,分别是 IgG 、 IgM 、 IgA 、 IgD 、 IgE 。
53.细菌的一般形态主要有三种,即: 球状 、 杆状 和 螺旋状 。
54.外毒素的化学本质通常是 蛋白质 。
55.病毒体外培养的主要方法主要有: 鸡胚接种 、 细胞培养 和 实验动物法 。56.葡萄球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阳 性。
57.大肠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阴 性。
58.沙门氏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阴 性。
59.嗜血杆菌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 阴 性。
60.鸡新城疫病毒所属的病毒科是 副粘病毒科 。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名词解释
返回作业习题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名词解释答案
返回作业习题
微镜放大几百、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后才能观察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1.微生物 自然界中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植物等一些较大的生物体外,还有许多形体细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需要借助显
2.细菌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单细胞微生物,其个体微小、形态简单,其结构略有分化,具有DNA和RNA,主要靠二裂法繁殖,并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3.细胞壁 4.脂多糖 5.间体 6.胞膜周围间隙 7.质粒 8.荚膜 9.鞭毛 10.纤毛 11.芽胞 12.原生质体 13.圆质体 14.串珠试验 15.光能自养菌 16.化能自养菌 17.光能异养菌 18.化能异养菌 19.生长因子 20.Lancefield 分类法 21.Strauss反应
22.L型细菌
是菌细胞外层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具有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保护细菌免受损害、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分子筛的屏障作用。
为G-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构成为特异多糖、核心多糖、类脂A;多糖部分具有抗原性,类脂A具有内毒素活性。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某些细菌的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也称为中介体。与细胞的分裂、呼吸、胞壁合成和芽胞形成有关。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指在G-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间,此处聚集了若干种胞外酶,主要是水解酶,与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运转有关;能破坏某些抗生素的酶(如青霉素酶)亦集中在此间隙内;也是某些外毒素储存与释放的位置。
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菌毒素及某些菌毛的基因均编码在质粒上。可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可通过接合等作用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菌。
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大多数弧菌/螺菌,某些杆菌和个别球菌,有突出于菌体表面的细长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某些G-菌和少数G+菌,菌体上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也称为菌毛;可以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与运动力无关,普通菌毛与黏附有关,性菌毛与接合有关。
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的内生孢子。
指完全除去了细胞壁,只剩下胞浆膜包围的原生质的个体。这类细菌能生长,但不能繁殖(如G+菌失去细胞壁后易形成原生质体)。
指除去了细胞壁的硬质粘肽成分,而保留细胞壁的其他成分,形成一个疏松的有“外套”的菌体。这类细菌能有限的生长和增大体积,也不能繁殖。(如G-菌细胞壁失去粘肽后易形成圆质体)
在有微量青霉素存在时,炭疽杆菌可形成L型菌,菌体呈“串珠状”,类似“串珠状菌链”;而类炭疽杆菌由于对青霉素不敏感,则不具有此特性。
只能从无机物取得碳源,且只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细菌。
只能从无机物取得碳源,且能从无机和有机物中取得能量的细菌。
凡能从有机物中取得碳源,且只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细菌。
凡能从有机物中取得碳源,且能从无机和有机物中取得能量的细菌
为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有维持细菌正常发育和促进生长的功能,极其微量就能显示其影响,而足够份量可促进细菌生长加快数百倍。
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抗原的不同,将链球菌分成A、B、C、D、E、F、G、H、K、L、M、N、O、P、Q、R、S、T、U、V [A—H,K—V]等20个血清群。
鼻疽杆菌的病料或肉汤培养物腹腔或皮下接种雄性豚鼠,在接种后约4~5天可见豚鼠阴囊红肿、睾丸肿胀,继而化脓破溃,一般在2~3周左右死亡。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细菌变异体,呈多形态,且能通过细菌滤器,能繁殖;最早由科学家Lister发现,故称为L型细菌。
23.培养基 24.菌落 25.菌苔 26.生长曲线 27.胞外酶 28.胞内酶 29.细菌的呼吸 30.热原质 31.灭菌 32.消毒 33.防腐 34.无菌操作 35.质壁分离 36.间歇灭菌法 37.巴氏消毒法 38.共生 39.拮抗 40.协同 41.寄生
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营养基质,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指单个或少量细菌在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指众多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所形成的细胞群体。
如果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条件,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活菌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在细菌生活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酶。
存在于细菌细胞内部的酶类。
在生物化过程中,细菌的营养物(如糖)经脱氢酶作用所脱下的氢,需经过一系列中间递氢体(如辅酶I、辅酶II、黄素蛋白等)的传递转运,最后将氢交给受氢体。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称需氧呼吸;而以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为受氢体的称厌氧呼吸。
许多细菌(特别是G-菌)能产生一种注入人和动物体内后,会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通常为多糖。
指杀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胞或孢子,使物体表面或内部无任何存活的微生物的方法。
用化学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而对于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的方法。
用化学药品或其他方法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叫防腐。
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中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研究对象,同时防止研究的微生物污染外界环境的操作方法。
把具有细胞壁的细胞浸在高渗溶液中时,原生质收缩而和细胞壁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灭菌,以达到灭菌的目的。糖、血清等常使用这种方法。
利用不太高的温度杀死物品中的微生物,同时又不损害物品质量的消毒方法;如牛奶、酒类消毒等。
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
是指一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
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
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
42.正常菌群 在动植物体表或体内经常有一层微生物或微生物层存在,并不致病,反而对机体有益,这一微生物层就是正常菌群。
43.SPF动物 Special pathogen free 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没有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类胚胎。
44.GF动物 Germ free animal,无菌动物,指不含有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这类动物在整个生活期内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不与外界的微生物接触。
45.病原微生物 凡是对人和动植物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统称为病原微生物。
46.毒力 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菌株或毒株的不同程度的致病能力,即致病性的强弱。
47.侵袭力 指微生物突破宿主机体防卫屏障,侵入宿主活组织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
48.毒素 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呈现毒性作用的物质,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49.外毒素 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
50.内毒素 是指微生物只有在死亡后细胞破裂时,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
51.类毒素 外毒素经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其毒性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将丧失了毒性而具有抗原性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或变性毒素)。
52.ID50 median infectious dose,半数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能对半数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剂量.
53.MID minimal infectious dose,最小感染量;指病原微生物对试验对象发生传染的最小剂量.
54.MLD minimal lethal dose,最小致死量;能使特定的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55.LD50 median lethal dose,半数致死量;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发生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56.传染 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并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
57.发病 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在临床上有明显症状;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
58.带菌现象 在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动物称带菌者(Carrier)。
59.败血症 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人类的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60.毒血症 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61.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由于细菌随血流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如肝、肺、肾等)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感染时引起的脓毒血症。
62.继发性传染 63.潜伏感染 64.慢发病毒 65.持续性感染 66.水平传播 67.垂直传播 68.转化 69.转导 70.接合 71.普遍性转导 72.特异性转导 73.S-R变异 74.V-W变异 75.H-O变异 76.抗菌素 77.SPA蛋白 78.IMViC试验 79.专性厌氧菌 80.支原体 81.螺旋体
机体感染某些病原体后,机体免疫力低时,导致其他某些病原体的感染。
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的病毒子。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
某些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平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该类病毒称为慢发病毒。
病毒可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一般不显示临床症状;或存在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而不显示细胞病变。
指在病原体在不同的动物个体之间如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节肢动物的叮咬、皮肤、注射等途径的传播。指存在于母体的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侵入子代而形成的感染。
两个细菌细胞间不接触;活菌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片段,通过基因重组而得到新的性状。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菌的过程。
两个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相互接触而暂时沟通,由供体菌(雄性菌)将DNA输入到受体菌(雌性菌)过程。
通过温和噬菌体作媒介将供体菌的DNA片段包裹在其头部转移至受体菌。供体菌DNA的任何片段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外壳内,继而进入受体菌,故称普遍性转导。
温和噬菌体与供体菌DNA可形成溶原状态,当其与供体菌分离时,有时会带走供体菌的部分基因;当此噬菌体侵入受体菌后,可带入供体菌的基因。
就是指菌落的S型与R型之间的变异。
新分离的沙门氏菌菌株多有Vi抗原,在普通培养基上多次传代后易丢失此抗原,这种变异称为“V-W变异”。
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丧失其鞭毛形成能力的变异。
是由某些微生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可用于防治某些动、植物的传染病。
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特性。
是吲哚(靛基质)试验、甲基红(M.R)试验、维倍(V-P)二氏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的总称。
职能在没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专性厌氧菌不能呼吸,只能发酵。
也称“霉形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是目前已知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形体柔软、体态具有高度多形性。
是一种细长弯曲而柔软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虽无鞭毛,但能象原生动物那样,进行屈曲和自由的运动,被认为是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的一类微生物。
82.衣原体 83.立次克氏体 84.放线菌 85.病毒 86.亚病毒 87.噬菌体 88.包涵体 89.干扰现象 90.病毒隐蔽期 91.病毒复制周期 92.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 93.新城疫病毒(NDV) 94.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95.传染性腔上囊炎病毒(IBDV) 96.禽流感病毒(AIV) 97.蚀斑 98.END试验 99.朊病毒 100.干扰素 101.细胞病变效应
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曾被认为是一种“大型病毒”。革兰氏染色阴性。
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G-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与细菌相似,生长要求酷似病毒,因此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是处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分支的细丝状菌丝;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特别是土壤中;已知的病原菌有牛放线菌和依氏放线菌。
是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自我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传染性,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体,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亚病毒又称为亚病毒因子,是卫星因子、类病毒和朊病毒的总称。
也是一类病毒,因为它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并能在菌体内复制繁殖,最后使菌体崩裂,故称为噬菌体。
某些病毒侵入细胞后,常可使宿主细胞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小体,称为病毒的包涵体。
两种不同的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
吸附的病毒很快侵入细胞,并迅速裂解,从侵入的病毒消失到新的子代病毒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隐蔽期”;此时,病毒的遗传信息向细胞传达,细胞在病毒遗传信息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所需的酶类及各种组分,最后新合成的组分装配成完整的病毒子。
从病毒靠近宿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到复制新的子代病毒再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最早分离于1976年,感染后可引起产蛋母鸡的产蛋量下降和蛋的质量降低;除鸡外,家鸭、野鸭及鹅也发病;属于腺病毒科/禽类腺病毒属;无囊膜,20面体对称核衣壳,线状双股DNA。
是新城疫的病原,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成熟的病毒粒子为球形,120-300nm;单分子线状单股负股RNA,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囊膜,表面有纤突。
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子常为球形,大小为80~120nm,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囊膜,囊膜上可见梨状纤突(约20nm长),放射状排列,使整个病毒颗粒外形如日冕或冠状。
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双股双节段RNA,20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感染,但未有证据表明经卵传播;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
是禽流感的病原,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病毒子常为球形,直径为80~120nm;单股负股RNA,分8节段;螺旋对称核衣壳;有囊膜,表面有10~12nm的纤突。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类似菌落的病毒感染灶就称为蚀斑,也称为空斑。
HCV和NDV在猪睾丸细胞上均不产生CPE,但在接种HCV后3天再接种NDV,可产生明显的CPE,而且提高了NDV的滴度,根据CPE的有无可间接测定HCV,此试验称为“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Exalting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是亚病毒中一类重要的感染因子,侵害动物与人类,传染性极强。不具有病毒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尚无含有核酸的确切证据。
是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因能干扰病毒在非感染组织的复制,故称为干扰素。
毒在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细胞变性、死亡、裂解等细胞损伤,称为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102.空斑 103.空斑试验 104.内基氏小体 105.抗原漂移 106.抗原转变 107.真菌 108.菌丝 109.孢子 110.假菌丝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类似菌落的病毒感染灶就称为空斑,也称为蚀斑。
细胞单层接种病毒后再覆盖一层含营养液的琼脂层,这样病毒自感染细胞释放后不能悬浮于液体中,只能感染邻近与之接触的细胞,以致感染区由原始病灶向四周扩大,形成类似细菌的菌落,该试验称为空斑试验。
也称为包涵体,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和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
某些病毒的抗原(如流感病毒的H和N)由于点突变造成的小幅度变异,属于量变;针对原来抗原免疫反应不能提供完全保护;可造成疾病的零星暴发,局部、有限的流行。
某些病毒的抗原(如流感病毒的H和N)大幅度的变异,属质变,可导致新血清型的出现;以前的抗体无保护作用;可能发生大流行。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霉菌菌体是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细胞呈管状,肉眼看犹如细丝,故称为菌丝。
气生菌丝发育成繁殖菌丝,能产生出各种孢子;孢子是霉菌的繁殖器官。孢子种类很多,可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也是霉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不形成真正的菌丝,但由酵母菌所形成的芽体可依次相互连接,就象是丝状,我们称之为假菌丝。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描述中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 )。
返回作业习题
A.个体微小 B.种类繁多 C.分布广泛 D.无变异性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酵母 C.病毒 D.霉形体
3.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蛋白质
4.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蛋白质
5.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类 D.脂多糖
6.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
A.DNA B.蛋白质 C.RNA D.脂多糖
7.致病性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疖、痈,是一种( )。
A.局部传染 B.全身传染 C.毒血症 D.败血症
8.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但与其他个体遗传物质的转移无关,称为( )。
A.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接合
9.接合是以( )为媒介的。
A.细菌菌毛 B.细菌荚膜 C.噬菌体 D.细菌鞭毛
10.转导是基因转移的一种形式,其所用媒介是( )。
A.噬菌体 B.性菌毛 C.其他细菌 D.孢子
11.转导是以( )为媒介的。
A.细菌菌毛 B.细菌性纤毛 C.噬菌体 D.细菌鞭毛
12.以温和性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部分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 )。
A.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接合
13.光滑型菌落的菌落性状为( )。
A.光滑、湿润、边缘不整齐 B.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C.粗糙、湿润、边缘不整齐 D.粗糙、枯干、边缘不整齐
14.关于细菌细胞核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核膜 B.有核仁 15.细菌的主要繁殖式是( )。
A.出芽生殖 B.二等分裂 16.细菌的主要繁殖式是( )。
A.芽殖 B.裂殖 17.细菌主要以( )方式进行繁殖。
A.孢子 B.芽胞 18.质粒是一种编码特定性状的( )。
A.DNA B.蛋白质 19.质粒和细菌染色体的复制是( )的。
A.同步连锁 C.分别独立复制 20.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
A.鞭毛 B.细胞壁 21.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
A.鞭毛 B.细胞壁 22.关于芽胞描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有核膜 D.真核
C.孢子生殖 D.孤雌生殖
C.二等分裂 D.孤雌生殖
C.二等分裂 D.出芽
C.RNA D.糖类
.有一定的复制数量比例 .相互依存
.荚膜 D.芽胞
C.胞浆膜 D.核体
B.是多个细菌的浓缩物
C B D C
C.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D.是细菌的死亡状态
23.细菌的休眠结构是( )。
A.鞭毛 B.细胞壁 C.荚膜 D.芽胞
24.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 )。
A.鞭毛 B.细胞壁 C.胞浆膜 D.芽胞
25.细胞壁缺陷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称为( )。
A.L型细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菌2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壁 C.胞浆膜 2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是( )。
A.鞭毛 B.芽胞 C.细胞壁 28.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黏附结构是( )。
A.纤毛 B.芽胞 C.荚膜 29.炭疽杆菌丧失荚膜产生能力后,( )。
A.毒力减弱 B.毒力增强 C.不影响毒力 30.从雄性细菌向雌性菌传递质粒的特殊器官是( )。
A.性纤毛 B.普通纤毛 C.鞭毛 31.细胞壁缺陷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称为( )。
A.L型细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菌32.孢子是( )的主要繁殖方式。
A.大肠杆菌 B.真菌 C.病毒 33.孢子是( )的繁殖方式之一。
A.真菌 B.细菌 C.霉形体
D.真菌
D.核体
D.纤毛
D.鞭毛
D.细菌死亡
D.荚膜
D.真菌
D.衣原体
D.炭疽杆菌
34.下列描述中最耐干燥的是( )。
A.炭疽杆菌的芽胞 B.有荚膜的炭疽杆菌 C.有菌毛的大肠杆菌 D.有鞭毛的沙门氏菌
35.在细菌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并( )。
A.完全释放能量 B.完全不释放能量 C.部分释放能量 D.吸收能量
36.在细菌有氧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并( )。
A.完全释放能量 B.完全不释放能量 C.部分释放能量 D.吸收能量
37.化能异养菌分别从( )取得碳源和能量。
A.无机物、光能 B.有机物、化合物 C.无机物、化合物 D.有机物、光能
38.与常见细菌相比,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要求( )。
A.偏高 B.偏低 C.相同 D.无可比性
39.真菌生长繁殖的pH通常为( )。
A.7.2-7.6 B.7.6-8.0 C.5.6-5.8 D.6.4-6.8
40.隐性感染是指( )。
A.动物已经感染病原但未有临床症状 B.动物在即将感染病原前的状态 C.动物已经感染病原并有临床症状 D.动物未感染病原也未有临床症状
41.动物源的致病性细菌的分离培养通常在( )。
A.37℃ B.4℃ C.55℃ D.任何温度
42.绝大多数细菌在( )环境里能正常生长繁殖。
A.等渗 B.低渗 C.高渗 D.任何渗透压
43.用盐腌、糖渍等方法保存食品的机理是( )。
A.质壁分离 B.胞膜破裂 C.胞浆压出 D.冷冻抑菌
44.热空气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 )。
A.121℃,15-20分钟 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 D.115℃,30分钟
45.干烤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 )。
A.160℃,2-3小时 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 D.115℃,30分钟
46.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 )。
A.121℃,15-20分钟 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 D.132℃ ,1-2秒钟
47.下列微生物中,用煮沸的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的是( )。
A.炭疽杆菌的芽胞体 B.炭疽杆菌的繁殖体 C.酵母 D.大肠杆菌
48.下列消毒药中,属于重金属盐类的是( )。
A.升汞 B.高锰酸钾 C.漂白粉 D.龙胆紫
49.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这种现象称为( )。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必须从另外一种生物获取赖以生存的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 )。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1.一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这种现象称为( )。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2.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的,这种现象称为( )。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3.支原体是( )。
A.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B.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有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C.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多细胞微生物。 D.真核单细胞微生物。
54.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呈( )。
A.光滑型 B.荷包蛋样 C.无固定形状 D.粗糙型
55.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的性状为( )。
A.光滑、湿润、边缘不整齐 B.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C.粗糙、湿润、边缘不整齐 D.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
56.炭疽杆菌在感染的动物体内,形态上通常是( )。
A.有荚膜、无芽胞 B.有鞭毛、有芽胞 C.有荚膜、有芽胞 D.无荚膜、无芽胞
57.霉菌是属于( )类。
A.病毒 B.真菌 C.螺旋体 D.霉形体
58.猪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
A.细菌 B.真菌 C.螺旋体 D.病毒
59.引起断奶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轮状病毒
60.引起鸡白痢的病原体是( )。
A.禽腺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鸡新城疫病毒 D.沙门氏菌
61.引起禽霍乱的病原体是( )。
A.禽腺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沙门氏菌
62.下列病原体中,能引起羊流产的是( )。
A.布氏杆菌 B.大肠杆菌 C.分枝结核杆菌 D.嗜血杆菌
63.反刍动物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纤毛虫和( )。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霉形体
64.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嗜血杆菌
65.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
A.布氏杆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分枝结核杆菌
66.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是( )。
A.葡萄球菌 B.炭疽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猪丹毒杆菌
67.在破伤风梭菌的培养过程中,需要( )。
A.严格厌氧 B.兼性厌氧 C.普通需氧 D.严格需氧
68.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 )。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巴氏杆菌 D.衣原体
69.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酵母
70.下列微生物中,能垂直传播的病原体是( )。
A.大肠杆菌 B.雏沙门氏菌 C.痘病毒 D.嗜血杆菌
71.下列关于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确的是( )。
A.无任何作用 B.具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C.全是副作用 D.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
72.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具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B.全是副作用 C.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 D.无任何作用
7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 )。
A.大肠杆菌 B.禽流感病毒 C.霉菌 D.沙门氏菌
7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 )。
A.酵母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75.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死亡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 )。
A.MLD B.LD50 C.MID D.ID50
76.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在感染后全部死亡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量,称为( )。
A.最小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小感染量 D.半数感染量
77.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感染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 )。
A.最小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小感染量 D.半数感染量
78.绝大多数病毒必须用( )才能看见。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油镜 D.普通放大镜
79.观察病毒的常用方法是( )。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油镜观察
C.电子显微镜观察 D.普通10倍放大镜观察
80.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应用( )才能看见病毒个体形态。
A.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 B.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0倍 C.油镜放大1000倍 D.普通放大镜放大40倍
81.病毒大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 )。
A.微米 B.纳米 C.厘米 D.米
82.在1000倍放大的光学显微镜下,( )的个体形态可以被观察到。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大肠杆菌 D.新城疫病毒
83.组成病毒的核酸是( )。
A.RNA B.DNA C.DNA或RNA D.二者都不是
84.下列关于病毒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上生长 B.病毒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繁殖 C.同一个病毒可同时含两种核酸 D.绝大部分病毒对干扰素无敏感性
85.病毒复制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侵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 B.侵入、脱壳、吸附、装配和释放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86.关于病毒复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侵入、脱壳、吸附、生物合成 B.装配和释放、吸附、侵入、脱壳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87.无囊膜病毒的主要保护抗原成分是( )。
A.衣壳蛋白 B.核酸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88.目前已知动物病毒中形体最大的病毒是( )。
A.痘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89.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 )。
A.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0.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 )。
A.小鹅瘟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鸭瘟病毒
91.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 )。
A.痘病毒 B.犬细小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2.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 )。
A.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B.鸡新城疫病毒 C.口蹄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3.下列中病原体中,可以引起怀孕猪流产的是( )。
A.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病毒 B.大肠杆菌 C.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D.传染性腹泻病毒
94.在下列病毒中,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特性的是( )。
A.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B.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D.禽流感
95.下列病毒中,属于是DNA病毒的的( )。
A.口蹄疫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6.下列病毒中,属于副粘病毒科成员的是( )。
A.痘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7.下列病毒中,以产蛋下降为主要致病特征的是( )。
A.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B.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C.鸡痘病毒 D.鸡减蛋综合征病毒
98.关于狂犬病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囊膜、核酸为DNA B.有囊膜、核酸为RNA C.无囊膜、核酸为DNA D.无囊膜、核酸为RNA
99.关于禽流感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囊膜、核酸为DNA B.有囊膜、核酸为RNA C.无囊膜、核酸为DNA D.无囊膜、核酸为RNA
100.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
A.糖蛋白 B.RNA C.DNA D.脂肪
101.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 )的复制。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支原体
102.干扰素通常对( )的复制有干扰作用。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病毒 .下列描述中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D)。
A.个体微小 B.种类繁多 C.分布广泛 D.无变异性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B)。
A.细菌 B.酵母 C.病毒 D.霉形体
3.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B)。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蛋白质
4.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C)。
A.肽聚糖 B.磷壁酸 C.脂多糖 D.蛋白质
5.肉毒毒素的化学本质是(A)。
A.蛋白质 B.糖类 C.脂类 D.脂多糖
6.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B)。
A.DNA B.蛋白质 C.RNA D.脂多糖
7.致病性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疖、痈,是一种(A)。
A.局部传染 B.全身传染 C.毒血症 D.败血症
8.微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但与其他个体遗传物质的转移无关,称为(A)。
A.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接合
9.接合是以(A)为媒介的。
A.细菌菌毛 B.细菌荚膜 C.噬菌体 D.细菌鞭毛
10.转导是基因转移的一种形式,其所用媒介是(A)。
A.噬菌体 B.性菌毛 C.其他细菌 D.孢子
11.转导是以(C)为媒介的。
A.细菌菌毛 B.细菌性纤毛 C.噬菌体 D.细菌鞭毛
12.以温和性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部分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了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为(C)。
A.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接合
13.光滑型菌落的菌落性状为(B)。
A.光滑、湿润、边缘不整齐 B.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C.粗糙、湿润、边缘不整齐 D.粗糙、枯干、边缘不整齐
14.关于细菌细胞核描述正确的是(A)。
A.没有核膜 B.有核仁 C.有核膜 D.真核
15.细菌的主要繁殖式是(B)。
A.出芽生殖 B.二等分裂 C.孢子生殖 D.孤雌生殖
16.细菌的主要繁殖式是(C)。
A.芽殖 B.裂殖 C.二等分裂 D.孤雌生殖
17.细菌主要以(C)方式进行繁殖。
A.孢子 B.芽胞 C.二等分裂 D.出芽
18.质粒是一种编码特定性状的(A)。
A.DNA B.蛋白质 C.RNA D.糖类
19.质粒和细菌染色体的复制是(C)的。
A.同步连锁 B.有一定的复制数量比例 C.分别独立复制 D.相互依存
20.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
A.鞭毛 B.细胞壁 C.荚膜 D.芽胞
21.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
A.鞭毛 B.细胞壁 C.胞浆膜 D.核体
22.关于芽胞描述正确的是(C)。
A.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B.是多个细菌的浓缩物 C.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D.是细菌的死亡状态
23.细菌的休眠结构是(D)。
A.鞭毛 B.细胞壁 C.荚膜 D.芽胞
24.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结构是(D)。
A.鞭毛 B.细胞壁 C.胞浆膜 D.芽胞
25.细胞壁缺陷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称为(A)。
A.L型细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真菌
26.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
A.鞭毛 B.细胞壁 C.胞浆膜 D.核体
2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特殊构造的是(C)。
A.鞭毛 B.芽胞 C.细胞壁 D.纤毛
28.革兰氏阴性细菌常见的黏附结构是(A)。
A.纤毛 B.芽胞 C.荚膜 D.鞭毛
29.炭疽杆菌丧失荚膜产生能力后,(A)。
A.毒力减弱 B.毒力增强 C.不影响毒力 D.细菌死亡
30.从雄性细菌向雌性菌传递质粒的特殊器官是(A)。
A.性纤毛 B.普通纤毛 C.鞭毛 D.荚膜
31.细胞壁缺陷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称为(A)。
A.L型细菌 B.革兰氏阳性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真菌
32.孢子是(C)的主要繁殖方式。
A.大肠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33.孢子是(A)的繁殖方式之一。
A.真菌 B.细菌 C.霉形体 D.炭疽杆菌
34.下列描述中最耐干燥的是(A)。
A.炭疽杆菌的芽胞 B.有荚膜的炭疽杆菌 C.有菌毛的大肠杆菌 D.有鞭毛的沙门氏菌
35.在细菌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并(C)。
A.完全释放能量 B.完全不释放能量 C.部分释放能量 D.吸收能量
36.在细菌有氧代谢过程中,营养物质被氧化并(A)。
A.完全释放能量 B.完全不释放能量 C.部分释放能量 D.吸收能量
37.化能异养菌分别从(B)取得碳源和能量。
A.无机物、光能 B.有机物、化合物 C.无机物、化合物 D.有机物、光能
38.与常见细菌相比,真菌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要求(B)。
A.偏高 B.偏低 C.相同 D.无可比性
39.真菌生长繁殖的pH通常为(C)。
A.7.2-7.6 B.7.6-8.0 C.5.6-5.8 D.6.4-6.8
40.隐性感染是指(A)。
A.动物已经感染病原但未有临床症状 B.动物在即将感染病原前的状态 C.动物已经感染病原并有临床症状 D.动物未感染病原也未有临床症状
41.动物源的致病性细菌的分离培养通常在(A)。
A.37℃ B.4℃ C.55℃ D.任何温度
42.绝大多数细菌在(A)环境里能正常生长繁殖。
A.等渗 B.低渗 C.高渗 D.任何渗透压
43.用盐腌、糖渍等方法保存食品的机理是(A)。
A.质壁分离 B.胞膜破裂 C.胞浆压出 D.冷冻抑菌
44.热空气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B)。
A.121℃,15-20分钟 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 D.115℃,30分钟
45.干烤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A)。
A.160℃,2-3小时 B.121℃,15-20分钟 C.100℃,15-20分钟 D.115℃,30分钟
46.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A)。
A.121℃,15-20分钟 B.160℃,2-3小时 C.100℃,15-20分钟 D.132℃ ,1-2秒钟
47.下列微生物中,用煮沸的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的是(A)。
A.炭疽杆菌的芽胞体 B.炭疽杆菌的繁殖体 C.酵母 D.大肠杆菌
48.下列消毒药中,属于重金属盐类的是(A)。
A.升汞 B.高锰酸钾 C.漂白粉 D.龙胆紫
49.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互为有利,这种现象称为(A)。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必须从另外一种生物获取赖以生存的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B)。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1.一种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这种现象称为(C)。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2.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而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独达到的,这种现象称为(D)。
A.共生 B.寄生 C.拮抗 D.协同
53.支原体是(A)。
A.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B.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有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C.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原核多细胞微生物。 D.真核单细胞微生物。
54.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呈(B)。
A.光滑型 B.荷包蛋样 C.无固定形状 D.粗糙型
55.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的性状为(B)。
A.光滑、湿润、边缘不整齐 B.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C.粗糙、湿润、边缘不整齐 D.粗糙、干燥、边缘不整齐
56.炭疽杆菌在感染的动物体内,形态上通常是(A)。
A.有荚膜、无芽胞 B.有鞭毛、有芽胞 C.有荚膜、有芽胞 D.无荚膜、无芽胞
57.霉菌是属于(B)类。
A.病毒 B.真菌 C.螺旋体 D.霉形体
58.猪痢疾的病原体属于(C)。
A.细菌 B.真菌 C.螺旋体 D.病毒
59.引起断奶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A)。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轮状病毒
60.引起鸡白痢的病原体是(D)。
A.禽腺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鸡新城疫病毒 D.沙门氏菌
61.引起禽霍乱的病原体是(C)。
A.禽腺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沙门氏菌
62.下列病原体中,能引起羊流产的是(A)。
A.布氏杆菌 B.大肠杆菌 C.分枝结核杆菌 D.嗜血杆菌
63.反刍动物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纤毛虫和(A)。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霉形体
64.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A)。
A.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嗜血杆菌
65.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D)。
A.布氏杆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分枝结核杆菌
66.下列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是(C)。
A.葡萄球菌 B.炭疽杆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猪丹毒杆菌
67.在破伤风梭菌的培养过程中,需要(A)。
A.严格厌氧 B.兼性厌氧 C.普通需氧 D.严格需氧
68.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D)。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巴氏杆菌 D.衣原体
69.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B)。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酵母
70.下列微生物中,能垂直传播的病原体是(B)。
A.大肠杆菌 B.雏沙门氏菌 C.痘病毒 D.嗜血杆菌
71.下列关于机体内的正常菌群,正确的是(D)。
A.无任何作用 B.具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C.全是副作用 D.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
72.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具特异性的免疫防护作用 B.全是副作用 C.能为宿主合成多种有益维生素 D.无任何作用
7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是(B)。
A.大肠杆菌 B.禽流感病毒 C.霉菌 D.沙门氏菌
7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单细胞微生物的是(A)。
A.酵母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75.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死亡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B)。
A.MLD B.LD50 C.MID D.ID50
76.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在感染后全部死亡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量,称为(A)。
A.最小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小感染量 D.半数感染量
77.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感染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D)。
A.最小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小感染量 D.半数感染量
78.绝大多数病毒必须用(B)才能看见。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油镜 D.普通放大镜
79.观察病毒的常用方法是(C)。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油镜观察
C.电子显微镜观察 D.普通10倍放大镜观察
80.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应用(B)才能看见病毒个体形态。
A.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 B.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0倍 C.油镜放大1000倍 D.普通放大镜放大40倍
81.病毒大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B)。
A.微米 B.纳米 C.厘米 D.米
82.在1000倍放大的光学显微镜下,(C)的个体形态可以被观察到。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大肠杆菌 D.新城疫病毒
83.组成病毒的核酸是(C)。
A.RNA B.DNA C.DNA或RNA D.二者都不是
84.下列关于病毒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A.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上生长 B.病毒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繁殖 C.同一个病毒可同时含两种核酸 D.绝大部分病毒对干扰素无敏感性
85.病毒复制过程的一般顺序是(D)。
A.侵入、吸附、脱壳、生物合成 B.侵入、脱壳、吸附、装配和释放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86.关于病毒复制过程,描述正确的是(D)。
A.侵入、脱壳、吸附、生物合成 B.装配和释放、吸附、侵入、脱壳
C.侵入、生物合成、脱壳、装配和释放 D.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87.无囊膜病毒的主要保护抗原成分是(A)。
A.衣壳蛋白 B.核酸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
88.目前已知动物病毒中形体最大的病毒是(A)。
A.痘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89.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A)。
A.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0.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A)。
A.小鹅瘟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鸭瘟病毒
91.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B)。
A.痘病毒 B.犬细小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2.下列病毒中,无囊膜的是(C)。
A.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B.鸡新城疫病毒 C.口蹄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3.下列中病原体中,可以引起怀孕猪流产的是(A)。
A.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病毒 B.大肠杆菌 C.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D.传染性腹泻病毒
94.在下列病毒中,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特性的是(D)。
A.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B.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C.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D.禽流感
95.下列病毒中,属于是DNA病毒的的(B)。
A.口蹄疫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6.下列病毒中,属于副粘病毒科成员的是( )。
A.痘病毒 B.口蹄疫病毒 C.新城疫病毒 D.禽流感病毒
97.下列病毒中,以产蛋下降为主要致病特征的是(D)。
A.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B.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C.鸡痘病毒 D.鸡减蛋综合征病毒
98.关于狂犬病病毒描述正确的是(B)。
A.有囊膜、核酸为DNA B.有囊膜、核酸为RNA C.无囊膜、核酸为DNA D.无囊膜、核酸为RNA
99.关于禽流感病毒描述正确的是(B)。
A.有囊膜、核酸为DNA B.有囊膜、核酸为RNA C.无囊膜、核酸为DNA D.无囊膜、核酸为RNA
100.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A)。
A.糖蛋白 B.RNA C.DNA D.脂肪
101.干扰素能非特异地抑制(B)的复制。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支原体
102.干扰素通常对(D)的复制有干扰作用。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病毒
兽医微生物学作业习题库:问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 什么是细菌?细菌的形态、大小? 什么是细菌的衰老型与多形性?
细菌的结构?什么是基本结构?什么是特殊结构?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如何操作? G+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 什么是质粒?有何功能? 荚膜及其功能? 芽胞及其功能? 鞭毛及其功能?
什么是菌毛?菌毛的种类及功能? 什么原生质体、圆质体、L型细菌? 细菌的元素组成? 生长因子? 热源质? 抗生素?
细菌的营养类型?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几种机制及其特点比较? 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分期? 细菌的酶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呼吸类型?
什么是培养基?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什么消毒、灭菌、防腐(抑菌)、无菌? 什么消毒剂、防腐剂? 巴氏消毒? 无菌操作?
实验室区分细菌与病毒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简述温度、干燥、射线、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阳光杀菌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什么共生、拮抗、寄生、协同? 什么是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价? 动物的菌群及其功能? 什么GF动物、SPF动物? 什么病原菌?
什么是感染、发病?感染的条件?
返回作业习题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什么病原性、菌株、毒力 简述毒力的构成。 简述毒素及其分类比较? MLD、LD50、MID、ID50?
什么是突变、基因重组?二者的区别? 什么是转化、转导、接合、溶源转变?举例。 简述IMViC试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
简述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嗜血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猪丹毒杆菌、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结核分支杆菌的染色特性、形态特点、溶血特性、常用培养基及实验动物。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Lancefild分类法?
概述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常规生化实验结果。 概述ETEC的致病因子与致病机理。 概述STEC的致病因子与致病机理。
概述沙门氏菌属基本特性以及目前主要分类情况。 常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能引起β溶血的细菌有哪些? 能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的细菌有哪些? 能引起孕畜流产的病原体有哪些? 能产生吲哚的细菌有哪些?
以产生外毒素引起家畜疾病的病原体有哪些? 需氧芽胞杆菌与厌氧芽胞杆菌的区别? 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特性?
什么是病毒子?病毒的形态?病毒子的结构? 什么是衣壳、壳粒、囊膜、膜粒? 病毒复制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什么是隐蔽期? 什么DI颗粒?
什么是表型混合、交叉复活、多数复活? 什么是抗原漂移、抗原转换? 病毒常用的培养方法? 什么是CPE、嗜斑(空斑)? 什么是包涵体? 什么是干扰素? 持续性感染及其种类? 什么是朊病毒?
简述禽痘病毒、伪狂犬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鸭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鸡贫血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蓝舌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水泡病病毒、禽脑脊髓炎病毒、猪瘟病毒等所在科属、基因组、有无囊膜、核衣壳对称性、繁殖位置。
71. 72. 73. 74. 75.
具有血凝性的病毒有哪些? 具有反转录的病毒有哪些? 具有套式转录方式的病毒有哪些? 什么是血凝试验? 什么END试验?
76. 经胎盘或卵感染后代的病原体有哪些? 77. 简述能引起动物腹泻的几种病原的特性? 78. 简述能引起动物呼吸道症状的几种病原的特性? 79. 简述能引起动物流产的几种病原的特性? 80. 简述能引起家畜神经症状的几种病原的特性 81. 简述能引起禽神经症状的病毒的特性? 82. 简述新城疫的微生物学诊断。 83. 简述禽流感的微生物学诊断。 84. 简述猪瘟的微生物学诊断。
85. 简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消灭手段。
86. 简述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各是什么微生物。 87. 真菌概念及其繁殖的方式? 88.
菌中毒的因素?
免疫学作业习题库:判断题
1. ( )免疫是机体在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基础上,排除非己的功能,总是有利于机体。2. (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功能。
3. ( )固有性免疫应答也称为先天性免疫应答,是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 (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同时发生作用。 5. ( )脾脏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其中央小动脉淋巴鞘为T细胞依赖区。 6. ( )各类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7. ( )中国人最早利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
8. ( )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称为TCR,是一种分泌型免疫分子。 9. ( )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称为BCR,是一种膜型免疫分子。
10. ( )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1. ( )骨髓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12. (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13. ( )甲胎球蛋白(AFP)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因为AFP是肿瘤特异性抗原。
14. ( )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可以中和外毒素,但对人而言又是抗原,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15. ( )大分子物质都是良好的抗原。 16. (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17. ( )抗原与宿主间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弱。 18. (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故该药物是完全抗原。 19. ( )T细胞识别的是构象决定基。
20. ( )线性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可直接被TCR识别。 21. ( )抗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22. ( )隐蔽的决定基可因理化因素而暴露称为功能性决定基。 23. ( )TI-Ag既能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 24. ( )TD-Ag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M类抗体。
25. ( )交叉反应是由于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而造成的。 26. ( )佐剂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 27. ( )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28. ( )丝裂原是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29.
( )Ig的两条重链可以同类,两条轻链可以同型或异型。
返回作业习题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Ig可以是分泌型的,也可以是膜型的。 ( )天然ABO血型抗体属IgM类。 ( )类风湿因子是IgG类抗体。 ( )粘膜表面抗感染的主要是SIgA。
( )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决定基位于Ig的稳定区。 ( )胃蛋白酶可将IgG水解为2个Fab段和1个Fc段。 ( )IgG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强于IgM。 ( )人类IgG的各亚类均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 )由单一抗原制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 )只有完整的IgG才能通过胎盘。
(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也是含量最多的Ig。
( )胃蛋白酶水解IgG后得到pFc’段,仍具有Fc段的生物学活性。 ( )同种型位于Ig的稳定区。
( )IgE为亲细胞型抗体,可通过Fc段与具有FcεRⅠ的肥大细胞等结合,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 )外源抗原的多样性是导致Ig异质性的外源因素。
( )补体是新鲜血清中一组耐热的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 )补体是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 )补体既可参与免疫防御保护,也可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 )补体的激活一定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
( )补体的经典途径是感染发生后首先被激活的途径。 ( )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 ( )C1INH缺陷造成机体反复性感染。 ( )补体主要溶解G-菌。
( )Ⅱ,Ⅲ型变态反应均有补体参与。
( )炎症期出现的某些急性期蛋白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 )在进化和发挥抗感染的过程中,最先出现或发挥作用的是旁路途径和MBL途径。 ( )经典途径的激活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 )补体的抗感染作用完全靠三条途径激活后形成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 )Tc细胞释放的穿孔素和MAC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 )经典途径的激活依赖炎症期产生的急性期蛋白。
(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大分子蛋白质。 ( )TNF-α具有抗肿瘤活性,故对肿瘤晚期患者,可考虑大剂量注射。 ( )IFN-γ由Th1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也称为免疫干扰素。 ( )细胞因子多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 )IL-1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 )细胞因子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 )IL-2R的γ链是IL-2,5,7的共有链。 ( )sCKR与mCKR竞争结合CK,可上调CK的作用。 ( )IL-3也称为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 )IL-8属于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 ( )IFN-γ对APC表达MHCⅡ类分子有上调作用。 ( )IL-4由Th1细胞产生,主要促进B细胞分泌IgE。 ( )IL-4与IFN-γ两者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
(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作用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及不同细胞系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 )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菌作用,但也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仅表达在白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 )CD3分子由5种肽链构成,与TCR构成复合物,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 ( )CD2分子是一种粘附分子,结构上属IgSF,也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 )Th细胞的CD4分子是HIV的受体。
( )T细胞均可表达CTLA-4分子,产生辅助活化信号。 ( )整合素家族均是同源二聚体,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指与Ig结构相似,编码基因不同的蛋白分子。 ( )T细胞活化信号所需的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APC相应的粘附分子提供。 (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的配体多为整合素和选择素家族。
( )T细胞上的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主要协同刺激分子。 ( )人类MHC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
( )MHC不仅与组织排斥有关,更主要的功能是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 )MHCⅠ类分子的α链和β2m均由MHCⅠ类基因编码。 ( )MHCⅠ类分子的α1+α2构成抗原结合槽。
( )MHCⅡ类分子的α1+β1构成抗原结合槽,主要提呈内源性抗原。 ( )MHCⅡ类分子表达于所有的成熟T细胞。
( )MHC的多态性是指个体中MHC各等位基因座的变化。
(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既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又具有包容性。 ( )MHCⅠ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可容纳8~10个氨基酸。 ( )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可容纳14~17个氨基酸。 ( )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是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
( )HLA是单元型遗传方式,亲代与子代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单元型相同。 ( )子女HLA的单元型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 )HLAⅡ类分子表达过低,常见于自身免疫病患者。
( )相对危险性(RR)若大于1,表示相应疾病与某种HLA抗原无关联。
100. ( )肿瘤细胞往往高表达HLAⅠ类分子,造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 101. ( )HLAⅠ类分子分布在所有组织细胞的表面。
102. ( )非特异性免疫在其免疫应答的后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 103. ( )Mφ可经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增强其吞噬功能。
104. ( )胎盘屏障可阻止任何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105. ( )溶菌酶主要作用于G+菌,破坏细菌细胞膜。 106. (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107. ( )NK细胞发挥ADCC效应是因为细胞膜上有IgG的高亲和力受体FcγRⅠ。 108. ( )B1细胞是CD5-的表达mIgM和mIgD的一类B细胞。
109. ( )NK细胞通过KAR和KIR调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对自身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110. ( ) NK细胞可以自然杀伤,也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111. ( )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多为双阳性T细胞。 112. ( )NK1.1T细胞是表达NK细胞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主要为CD4+T细胞。 113. ( )B1细胞识别的主要为TI-Ag。 114. ( )防御素为一组耐受蛋白酶的多糖。
115. ( )来自不同组织的同一类型固有免疫细胞可表达不同模式识别受体,具有不同的识别特性。 116. (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区分“自身”与“非己”成分。 117. ( )固有免疫维持时间较长;适应性免疫维持时间较短。
118. ( )T细胞无论在表型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异质性群体。
119. ( )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从功能上讲称为TDTH细胞,而执行此功能的细胞是Th2细胞。 120. ( )通常说的T细胞主要是指γδ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121. ( )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其辅助功能也不同。 122. ( )Th1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Th2细胞主要辅助细胞免疫。 123. ( )CD8+Tc细胞除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外,也可分为Tc1和Tc2亚群。 124. ( )记忆性T细胞寿命较长,可接受抗原的再次刺激,参与再次应答。 125. ( )CD4+T细胞中也有少量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通过凋亡机制下调免疫应答。 126. ( )CD8+Tc细胞和CD4+T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相同的作用。 127. ( )Th2细胞辅助IgE产生。
128. ( )Th1分泌IL-2、IFN-γ,主要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129. ( )TCR与CD3共同构成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第一活化信号的主要单位。 130. ( )PHA可使T细胞和B细胞活化。
131. ( )CD3分子有5种肽链,构成γε、δε、δδ或δε三对二聚体组合,胞内区有ITAM。 132. ( )CD4和CD8分子的胞外区结构均属IGSF,均为αβ链构成的异源二聚体。 133. ( )CD4+CD25+T细胞主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负调节作用。 134. (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 135. ( )B细胞既是抗原呈递细胞,又是抗体形成细胞。 136. ( )B1细胞为不表达CD5分子,只表达mIgM的B细胞。 137. ( )表达于B细胞膜表面的Ig是具有亲水性羧基末端的Ig。 138. ( )BCR可直接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基。
139. ( )B1细胞常识别TD-Ag,B2细胞则常识别TI-Ag。 140. ( )B1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B2细胞参与固有免疫。
141. ( )B1细胞主要识别多糖类抗原;B2细胞主要识别蛋白质抗原。 142. ( )LPS可直接诱导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143. ( )T细胞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中枢耐受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144. ( )T细胞的中枢耐受是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过程中获得的。 145. ( )T细胞发育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均由胸腺上皮细胞介导。 146. ( )CD34是造血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147. ( )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后,大部分凋亡,仅少数存活,进入周围免疫器官。
148. ( )未成熟B细胞表达mIgM,接受抗原刺激后则发生凋亡或成为无能细胞,形成免疫耐受。 149. ( )B细胞在骨髓的发育阶段同时也需要抗原刺激。 150. ( )B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依赖于抗原的刺激。
151. ( )T细胞库和B细胞库是识别众多不同抗原T细胞或B细胞克隆的总和。 152. ( )体细胞高频突变是TCR、BCR均有的多样性机制。
153. (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是因为个体拥有数量巨大的编码全套V区的基因。 154. ( )编码人BCR的基因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上。 155. ( )编码人BCR重链、轻链的基因均有D区基因片断。 156. ( )造成TCR与B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是均有体细胞突变。
157. ( )一个BCR只表达κ链或λ链的一种,一般先表达κ链,后表达λ链。 158. (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只转换V区,不涉及C区。
159. ( )分泌型Ig具有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的羧基端由一个外显子SC编码。 160. ( )TCR的β链和γ链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161. ( )抗体亲和力的成熟主要是由抗原对未高频突变的B细胞选择的结果。
162. ( )T细胞克隆和B细胞克隆识别抗原的能力是在机体免疫系统遭遇到抗原后形成的。 163. (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Ⅱ类途径提呈。
164. ( )病毒为内源性抗原,并且只能通过MHCⅠ类途径提呈。 165. ( )内源性抗原需经LMP降解成小分子抗原肽。
166. ( )外源性抗原经加工处理后,最终提呈给CD4+T细胞。
167. ( )TAP位于细胞高尔基体,其对于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有重要意义。 168. ( )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有交叉提呈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提呈抗原方式。 169. ( )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170. ( )DC的巨吞饮作用,可使浓度很低的抗原得以提呈。 171. ( )B细胞主要通过非特异性的胞饮方式摄取抗原。 172. ( )DC有很强的摄取抗原能力,也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173. ( )细胞免疫的基本特征就是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 174. ( )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部位通常是抗原侵入的部位。
175. ( )细胞免疫中,Tc既要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中的抗原肽,也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 176. ( )T细胞识别抗原肽具有MHC限制性的原因是抗原由特定的MHC分子提呈。
177. ( )激活T细胞的第二信号是由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的。 178. ( )CTLA-4属于抑制性受体,通常在静止T细胞上表达,可与CD80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179. ( )细胞免疫中,产生多种CK、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的主要是Th2细胞。 180. ( ) Mφ经活化的Th1细胞激活后,杀死胞内寄生菌的能力显著提高。 181. ( )CTL杀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并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182. ( )穿孔素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类似于补体C9的作用。
183. ( )CTL杀伤靶细胞时高效迅速,自身不受损,并可连续杀伤靶细胞。
184. ( )CTL活化后或活化前均可表达FasL,与靶细胞上的Fas结合,诱导其凋亡。 185. ( )细胞免疫抵抗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作用是相似的。 186. ( )Th1细胞激活Mφ,而Th2细胞抑制Mφ的过度激活。
187. ( )TD-Ag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需要Th细胞参与,向其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188. ( )CD40L表达于B细胞,CD40表达于T细胞,构成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189. ( )BCR识别的抗原与TCR一样,均是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190. (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是高亲和力的IgG。 191. ( )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192. ( )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的作用。 193. ( )再次注射相同抗原间隔时间越长,再次应答也就越强。 194. ( )TI-1抗原为B细胞丝裂原,主要是细菌脂多糖。
195. ( )TI-2抗原含有高度重复结构,可使BCR交联,导致B细胞活化。 196. ( )B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只有通过特异性抗原刺激才能实现。
197. ( )BCR和FcγRⅡ-B经抗原抗体复合物交联可产生活化信号,促进B细胞进一步合成抗体。 198. ( )Th1和Th2细胞互为抑制性细胞,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 199. ( )Id和Aid相互作用,构成网络可调节免疫应答。 200. ( )免疫调节仅在免疫系统内进行。 201. ( )Th2产生的IL-4可促进Th1增殖。 202. ( )任何BCR和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
203. ( )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无应答状态即为免疫耐受。 204. ( )免疫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205. ( )相对于T细胞,B细胞较易形成免疫耐受,且维持时间较长。
206. ( )超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的结果。 207. ( )变应原可引起过强的免疫应答,故要求其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208. ( )青霉素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其是很好的免疫原。 209. (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发生于Rh阴性母亲多次怀有Rh阳性胎儿。 210. ( )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就会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211. ( )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212. ( )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h1细胞介导。
213. ( )FcεRⅠ是一种低亲和力受体,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214. ( )Ⅲ型超敏反应一般要求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215. ( )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16. (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导致机会感染发病率增高。 217. (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218. ( )免疫毒素是指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破坏作用的蛋白质。 219. ( )LAK细胞是一种非特异杀伤肿瘤的淋巴细胞,无MHC限制性。 220. (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原,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21. (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是人工被动免疫。 222. ( )疫苗目前仅可用于预防传染病。
223. ( )DNA疫苗是将某一病原体的全基因组输入机体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224. ( )使用抗毒素治疗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225. ( )减毒活疫苗不易长期保存,且存在安全隐患。
226. ( )隐性感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诱发特异性免疫,应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免疫学作业习题库:判断题答案
1. (×)免疫是机体在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基础上,排除非己的功能,总是有利于机体。2. (×)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的功能。
3. (×)固有性免疫应答也称为先天性免疫应答,是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同时发生作用。 5. (√)脾脏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其中央小动脉淋巴鞘为T细胞依赖区。 6. (√)各类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7. (√)中国人最早利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
8. (×)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称为TCR,是一种分泌型免疫分子。 9. (√)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称为BCR,是一种膜型免疫分子。
10. (√)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11. (×)骨髓是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12.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13. (×)甲胎球蛋白(AFP)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因为AFP是肿瘤特异性抗原。
14. (√)抗毒素(动物免疫血清)可以中和外毒素,但对人而言又是抗原,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15. (×)大分子物质都是良好的抗原。 16.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17. (×)抗原与宿主间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弱。 18.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故该药物是完全抗原。 19. (×)T细胞识别的是构象决定基。
20. (×)线性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可直接被TCR识别。 21.
(×)抗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返回作业习题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隐蔽的决定基可因理化因素而暴露称为功能性决定基。 (×)TI-Ag既能引起体液免疫,也能引起细胞免疫。 (×)TD-Ag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M类抗体。
(√)交叉反应是由于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而造成的。 (×)佐剂可以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应答或改变应答的类型。 (√)TD-Ag引起的免疫应答具有记忆性。 (×)丝裂原是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
(×)Ig的两条重链可以同类,两条轻链可以同型或异型。 (√)Ig可以是分泌型的,也可以是膜型的。 (√)天然ABO血型抗体属IgM类。 (×)类风湿因子是IgG类抗体。 (√)粘膜表面抗感染的主要是SIgA。
(×)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决定基位于Ig的稳定区。 (×)胃蛋白酶可将IgG水解为2个Fab段和1个Fc段。 (×)IgG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强于IgM。 (×)人类IgG的各亚类均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由单一抗原制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只有完整的IgG才能通过胎盘。
(×)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也是含量最多的Ig。
(×)胃蛋白酶水解IgG后得到pFc’段,仍具有Fc段的生物学活性。 (√)同种型位于Ig的稳定区。
(√)IgE为亲细胞型抗体,可通过Fc段与具有FcεRⅠ的肥大细胞等结合,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外源抗原的多样性是导致Ig异质性的外源因素。
(×)补体是新鲜血清中一组耐热的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是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中一组具有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 (√)补体既可参与免疫防御保护,也可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补体的激活一定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
(×)补体的经典途径是感染发生后首先被激活的途径。 (√)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 (×)C1INH缺陷造成机体反复性感染。 (√)补体主要溶解G-菌。
(√)Ⅱ,Ⅲ型变态反应均有补体参与。
(×)炎症期出现的某些急性期蛋白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
(√)在进化和发挥抗感染的过程中,最先出现或发挥作用的是旁路途径和MBL途径。 (√)经典途径的激活是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补体的抗感染作用完全靠三条途径激活后形成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Tc细胞释放的穿孔素和MAC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经典途径的激活依赖炎症期产生的急性期蛋白。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大分子蛋白质。 (×)TNF-α具有抗肿瘤活性,故对肿瘤晚期患者,可考虑大剂量注射。 (√)IFN-γ由Th1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也称为免疫干扰素。 (√)细胞因子多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IL-1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细胞因子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IL-2R的γ链是IL-2,5,7的共有链。 (×)sCKR与mCKR竞争结合CK,可上调CK的作用。 (√)IL-3也称为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IL-8属于趋化因子,参与炎症反应。 (√)IFN-γ对APC表达MHCⅡ类分子有上调作用。 (×)IL-4由Th1细胞产生,主要促进B细胞分泌IgE。 (×)IL-4与IFN-γ两者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可作用于多能造血干细胞及不同细胞系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 (√)促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菌作用,但也可作为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仅表达在白细胞表面的膜分子。
(√)CD3分子由5种肽链构成,与TCR构成复合物,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 (√)CD2分子是一种粘附分子,结构上属IgSF,也称为绵羊红细胞受体。 (√)Th细胞的CD4分子是HIV的受体。
(×)T细胞均可表达CTLA-4分子,产生辅助活化信号。 (×)整合素家族均是同源二聚体,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指与Ig结构相似,编码基因不同的蛋白分子。 (√)T细胞活化信号所需的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APC相应的粘附分子提供。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的配体多为整合素和选择素家族。
(√)T细胞上的CD40L与B细胞上的CD40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主要协同刺激分子。 (×)人类MHC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
(√)MHC不仅与组织排斥有关,更主要的功能是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 (×)MHCⅠ类分子的α链和β2m均由MHCⅠ类基因编码。 (√)MHCⅠ类分子的α1+α2构成抗原结合槽。
(×)MHCⅡ类分子的α1+β1构成抗原结合槽,主要提呈内源性抗原。 (×)MHCⅡ类分子表达于所有的成熟T细胞。
(×)MHC的多态性是指个体中MHC各等位基因座的变化。
(√)MHC分子与抗原肽的结合既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又具有包容性。 (√)MHCⅠ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可容纳8~10个氨基酸。 (×)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可容纳14~17个氨基酸。 (×)MHC分子对抗原肽的识别是严格的、一对一的关系。
(√)HLA是单元型遗传方式,亲代与子代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单元型相同。 (√)子女HLA的单元型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HLAⅡ类分子表达过低,常见于自身免疫病患者。
(×)相对危险性(RR)若大于1,表示相应疾病与某种HLA抗原无关联。
100. (×)肿瘤细胞往往高表达HLAⅠ类分子,造成肿瘤逃脱免疫监视。 101. (×)HLAⅠ类分子分布在所有组织细胞的表面。
102. (√)非特异性免疫在其免疫应答的后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 103. (√)Mφ可经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增强其吞噬功能。
104. (×)胎盘屏障可阻止任何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105. (×)溶菌酶主要作用于G+菌,破坏细菌细胞膜。 106.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107. (×)NK细胞发挥ADCC效应是因为细胞膜上有IgG的高亲和力受体FcγRⅠ。 108. (×)B1细胞是CD5-的表达mIgM和mIgD的一类B细胞。
109. (√)NK细胞通过KAR和KIR调节,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对自身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110. (√)NK细胞可以自然杀伤,也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 111. (×)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多为双阳性T细胞。 112. (×)NK1.1T细胞是表达NK细胞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主要为CD4+T细胞。 113. (√)B1细胞识别的主要为TI-Ag。 114. (×)防御素为一组耐受蛋白酶的多糖。
115. (×)来自不同组织的同一类型固有免疫细胞可表达不同模式识别受体,具有不同的识别特性。 116.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区分“自身”与“非己”成分。 117. (×)固有免疫维持时间较长;适应性免疫维持时间较短。 118. (√)T细胞无论在表型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异质性群体。
119. (×)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从功能上讲称为TDTH细胞,而执行此功能的细胞是Th2细胞。 120. (×)通常说的T细胞主要是指γδ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121. (√)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其辅助功能也不同。 122. (×)Th1细胞主要辅助体液免疫,Th2细胞主要辅助细胞免疫。 123. (√)CD8+Tc细胞除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外,也可分为Tc1和Tc2亚群。 124. (√)记忆性T细胞寿命较长,可接受抗原的再次刺激,参与再次应答。 125. (√)CD4+T细胞中也有少量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通过凋亡机制下调免疫应答。 126. (×)CD8+Tc细胞和CD4+T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相同的作用。 127. (√)Th2细胞辅助IgE产生。
128. (×)Th1分泌IL-2、IFN-γ,主要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129. (√)TCR与CD3共同构成复合物,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第一活化信号的主要单位。 130. (×)PHA可使T细胞和B细胞活化。
131. (√)CD3分子有5种肽链,构成γε、δε、δδ或δε三对二聚体组合,胞内区有ITAM。 132. (×)CD4和CD8分子的胞外区结构均属IGSF,均为αβ链构成的异源二聚体。 133. (×)CD4+CD25+T细胞主要分泌细胞因子发挥负调节作用。 134.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 135. (√)B细胞既是抗原呈递细胞,又是抗体形成细胞。 136. (×)B1细胞为不表达CD5分子,只表达mIgM的B细胞。 137. (×)表达于B细胞膜表面的Ig是具有亲水性羧基末端的Ig。 138. (×)BCR可直接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基。
139. (×)B1细胞常识别TD-Ag,B2细胞则常识别TI-Ag。 140. (×)B1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B2细胞参与固有免疫。
141. (√)B1细胞主要识别多糖类抗原;B2细胞主要识别蛋白质抗原。 142. (√)LPS可直接诱导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143. (×)T细胞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中枢耐受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144. (√)T细胞的中枢耐受是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过程中获得的。 145. (×)T细胞发育中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均由胸腺上皮细胞介导。 146. (×)CD34是造血干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147. (√)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后,大部分凋亡,仅少数存活,进入周围免疫器官。
148. (√)未成熟B细胞表达mIgM,接受抗原刺激后则发生凋亡或成为无能细胞,形成免疫耐受。 149. (×)B细胞在骨髓的发育阶段同时也需要抗原刺激。 150. (√)B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依赖于抗原的刺激。
151. (√)T细胞库和B细胞库是识别众多不同抗原T细胞或B细胞克隆的总和。 152. (×)体细胞高频突变是TCR、BCR均有的多样性机制。
153.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多样性是因为个体拥有数量巨大的编码全套V区的基因。
154. (√)编码人BCR的基因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上。 155. (×)编码人BCR重链、轻链的基因均有D区基因片断。 156. (×)造成TCR与BCR多样性的机制之一是均有体细胞突变。
157. (√)一个BCR只表达κ链或λ链的一种,一般先表达κ链,后表达λ链。 158.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只转换V区,不涉及C区。
159. (√)分泌型Ig具有亲水性氨基酸残基的羧基端由一个外显子SC编码。 160. (×)TCR的β链和γ链的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161. (√)抗体亲和力的成熟主要是由抗原对未高频突变的B细胞选择的结果。
162. (×)T细胞克隆和B细胞克隆识别抗原的能力是在机体免疫系统遭遇到抗原后形成的。 163.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Ⅱ类途径提呈。
164. (×)病毒为内源性抗原,并且只能通过MHCⅠ类途径提呈。 165. (√)内源性抗原需经LMP降解成小分子抗原肽。
166. (√)外源性抗原经加工处理后,最终提呈给CD4+T细胞。
167. (×)TAP位于细胞高尔基体,其对于内源性抗原肽的转运有重要意义。 168. (√)MHC分子对抗原的提呈有交叉提呈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提呈抗原方式。 169. (√)DC是机体内功能最强,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 170. (√)DC的巨吞饮作用,可使浓度很低的抗原得以提呈。 171. (×)B细胞主要通过非特异性的胞饮方式摄取抗原。 172. (×)DC有很强的摄取抗原能力,也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173. (×)细胞免疫的基本特征就是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 174. (×)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部位通常是抗原侵入的部位。
175. (√)细胞免疫中,Tc既要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中的抗原肽,也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 176. (√)T细胞识别抗原肽具有MHC限制性的原因是抗原由特定的MHC分子提呈。
177. (√)激活T细胞的第二信号是由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的。 178. (×)CTLA-4属于抑制性受体,通常在静止T细胞上表达,可与CD80结合产生抑制信号。 179. (×)细胞免疫中,产生多种CK、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的主要是Th2细胞。 180. (√)Mφ经活化的Th1细胞激活后,杀死胞内寄生菌的能力显著提高。 181. (×)CTL杀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并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182. (√)穿孔素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类似于补体C9的作用。
183. (√)CTL杀伤靶细胞时高效迅速,自身不受损,并可连续杀伤靶细胞。
184. (×)CTL活化后或活化前均可表达FasL,与靶细胞上的Fas结合,诱导其凋亡。 185. (×)细胞免疫抵抗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作用是相似的。 186. (√)Th1细胞激活Mφ,而Th2细胞抑制Mφ的过度激活。
187. (√)TD-Ag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需要Th细胞参与,向其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188. (×)CD40L表达于B细胞,CD40表达于T细胞,构成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189. (×)BCR识别的抗原与TCR一样,均是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190.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是高亲和力的IgG。 191. (×)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192. (×)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的作用。 193. (×)再次注射相同抗原间隔时间越长,再次应答也就越强。 194. (√)TI-1抗原为B细胞丝裂原,主要是细菌脂多糖。
195. (√)TI-2抗原含有高度重复结构,可使BCR交联,导致B细胞活化。 196. (×)B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只有通过特异性抗原刺激才能实现。
197. (×)BCR和FcγRⅡ-B经抗原抗体复合物交联可产生活化信号,促进B细胞进一步合成抗体。
198. (√)Th1和Th2细胞互为抑制性细胞,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 199. (√)Id和Aid相互作用,构成网络可调节免疫应答。 200. (×)免疫调节仅在免疫系统内进行。 201. (×)Th2产生的IL-4可促进Th1增殖。 202. (√)任何BCR和TCR上都存在着独特型决定基
203. (×)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无应答状态即为免疫耐受。 204. (√)免疫耐受具有抗原特异性。
205. (√)相对于T细胞,B细胞较易形成免疫耐受,且维持时间较长。 206. (×)超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抗原产生特异性无应答的结果。 207. (×)变应原可引起过强的免疫应答,故要求其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208. (×)青霉素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其是很好的免疫原。 209.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发生于Rh阴性母亲多次怀有Rh阳性胎儿。 210. (×)免疫复合物形成后就会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211. (×)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212. (√)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h1细胞介导。
213. (×)FcεRⅠ是一种低亲和力受体,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214. (√)Ⅲ型超敏反应一般要求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215. (×)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16.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导致机会感染发病率增高。 217. (×)糖皮质激素是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218. (×)免疫毒素是指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破坏作用的蛋白质。 219. (√)LAK细胞是一种非特异杀伤肿瘤的淋巴细胞,无MHC限制性。 220.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原,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21. (×)胎儿从母体获得IgG是人工被动免疫。 222. (×)疫苗目前仅可用于预防传染病。
223. (×)DNA疫苗是将某一病原体的全基因组输入机体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224. (√)使用抗毒素治疗前,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225. (√)减毒活疫苗不易长期保存,且存在安全隐患。
226. (×)隐性感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诱发特异性免疫,应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免疫学作业习题库:填空题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 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和B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
5. 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表现为_____,如水平过高可导致_____,水平过低可导致______。6.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免疫分子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返回作业习题
8. 免疫膜分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称为___,成熟的淋巴细胞定居、对抗原应答的场所称为___。
10.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引起正常免疫应答的抗原一般可称为________,引起超敏反应的可称为__________,引起免疫耐受的可称为__________。
12. 根据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 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4. 肿瘤抗原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15.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2个__________和1个__________,前者具有_______________功能。
16. Ig可变区中氨基酸序列易变的部分称为____。
17. Ig的血清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分泌型IgA由2个__________,1个__________和1个__________组成。
19. IgM由5个__________和1个__________组成。
20.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含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
21. 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__________,粘膜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__________。
22. Ig单体的基本结构根据氨基酸变异度可分为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23. 根据Ig重链稳定区抗原性不同,将Ig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类。
24. 有4个CH功能区的Ig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5. Ig的轻链有2个功能区,分别称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 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条肽链构成,其间以__________连接。
27. IgG的重链是______,IgE的重链是______,IgM的重链是______。
28. 人工制备的抗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9. 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分为_____型和_____型。
30. 激活补体的3条途径是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的末端通路称为_____。
31. 感染早期,补体活化途径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感染后期则以__________为主。
32. 经典途径激活过程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__________,C5转化酶是__________。